李穩穩 張元軍
摘要:為了有效提高環境監測技術應用水平,保障其應用質量,需要采取合理手段對其應用進行科學優化。準確理解環境監測技術的采樣分析、自動監測及現場監測等應用形式,同時構建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全面加強樣本采集及運輸管理、樣本分析以及報告審核等,能夠實現對自動監測技術應用質量的有效控制。以高質量的自動監測技術應用水平支持環境保護事業發展,能夠為人類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支持。
關鍵詞:環境監測技術;應用;質量控制
一、自動監測技術概述
顧名思義,自動監測技術能夠實現對現場環境的自動監測,無需大量人工操作便能實現實時動態監測,能夠準確反映環境變化情況,更容易通過大量數據顯示環境污染源頭等。鑒于自動檢測技術的諸多優勢,其在世界范圍內受到了廣泛推崇,不過其對技術水平要求較高,因而當前該技術普遍應用于發達國家,用于對大氣污染、水污染等的實時、動態、自動監測。時至今日,環境在線自動監測技術己經較為成熟,并且根據環境保護需求廣泛分為廢氣在線監測、廢水自動監測以及污染源自動監測三部分,而且前兩者主要用于向政府提供完整、真實、可靠的實施環境質量數據,以便政府及社會公眾準確把握環境變化。而污染源自動監測則主要是為環境執法機構而服務,能夠有效實現對企業排污狀況的跟蹤及管理,及時、準確地找出環境污染源,以便執法機構依法進行執法處理。
二、自動監測技術的質量控制方法
以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工藝流程為例,對其自動監測技術的質量控制方法進行簡單分析:
(一)嚴格控制采樣及樣本的運輸管理
對環境監測技術的應用而言,樣本是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一旦樣本采集或運輸管理存在問題,那么實際監測結果的真實性與可靠性也將大受影響。為了保障采樣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工作人員需要在采樣前對現場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勘察,并在此技術上根據環境監測目的及監測技術應用形式優選最合適的、具有代表性的樣本。在采集樣本的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相關操作規范執行,不得隨意變更,直到采集到的足夠的高質量樣本為止,同時要做好樣本的存放保管及相關數據的記錄工作。在采集完樣本后需要將樣本運輸至指定位置,在運輸過程中需要按照相關規范對樣本進行保護處理,必須避免樣本在運輸過程中出現傾倒、污染、溫度不合適、碰撞損壞等問題。水質自動監測系統的取水方式包括棧橋式、浮船式、豎井式、吊臂式、多級平臺式、自吸泵式等,具體方式的應用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科學選擇。由于取水點與河岸距離較遠且深度較大,因此可以選用浮船式方法進行取水。在實際操作時需要在浮船上安裝防護網,同時對船艙潛水泵進行隔柵保護處理。在鋪設取水管路時除了考慮防淤、防凍等基本要求外,還應當考慮防盜問題,同時盡量減少管路中的彎頭數量,以免管道被淤泥堵塞,強化揚水作用。管徑應當綜合取水量、管路壓力、防淤、除藻等因素進行考慮,管道外有必要包上保溫棉、加熱帶等,防止冬天管道被凍。為了確保水質自動監測系統長期保持正常運行狀態,應當設置雙泵雙管,同時配合手動閥實現流速調節,充分滿足自動監測需求。
(二)嚴格控制樣本分析過程
樣本分析是環境監測的關鍵環節,直接影響最終的監測結果。在驗室內部進行樣本分析需要在分析前對樣本及實驗室進行嚴格檢查,確保各方面均符合相關規范及標準,尤其要防止設備及儀器問題而影響分析結果可靠性。水質自動監測過程中對樣本進行分析時需要提前對水樣進行預處理,主要是通過粗過濾的方式去除樣本中的砂粒等。將與處理后的水樣放入樣品沉淀處理箱再進行沉淀與細過濾處理,能夠進一步提高水樣質量。最后再進行精密過濾,一般使用含單級精密過濾網的裝置對水樣進行處理,之后再將預處理好的水樣通過低俗蠕動泵輸送到監測分析儀器中進行監測處理,保障監測分析真實性與可靠性。在完成水樣處理和監測分析后,應當及時清洗整個系統的所有管路,以免隨水樣進入管道的泥沙、藻類等導致堵塞問題。另外長期使用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后,管道內會滋生藻類,這就需要定期進行加熱除燥,通過加熱水并加入除藻劑的方式,依靠PLC控制實現浸泡除藻。
(三)嚴格控制報告內容
報告是反映環境監測結果的載體,如果監測結果本身真實有效,但是卻因為報告本身問題而導致監測失去意義,那么無疑是巨大的損失,故而必須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對此,必須嚴格規范報告審核工作,尤其要重點關注報告數據的審核,對數據分析、復核、責任審核等職責進行明確落實,同時制定嚴格的責任制度,要求相關人員嚴格做好本職工作,而且一旦發現報告內容存在問題需要及時進行復核,盡快找到原因并加以處理,并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責任追究與懲處。
(四)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
環境監測技術應用的質量控制需要以科學、合理而完善的管理體系做基礎保障,確保所有流程和環節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及規范執行,為質量控制提供指導與標準,加強環境監測工作的而監管,從而減少甚至杜絕環境監測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首先,對環境監測目標及指標等進行明確規范。環境監測結果經過評價后需要與相應的標準體系進行對比,從而對環境狀況進行準確分級,以更為直觀的方式展現檢測結果。這就需要從檢測目標及指標兩大方面著手,構建相應的環境評價標準體系,為監測技術的應用創造良好基礎。其次需要對環境監測流程進行明確規范,對從采樣到測試到數據分析再到報告的全過程進行嚴格控制,同時促進各流程的緊密銜接,制定科學合理的制度,要求相關人員嚴格按照標準執行,構建標準化的監測流程。然后需要對各部門、單位及崗位的權責進行明確劃分,所有人員都必須準確理解自身職責,在環境監測中做好本職工作,共同為環境監測技術的質量控制提供基礎支持。另外還需要對環境監測及管理規劃、日常監督、質量事故應急、投訴處理等構件相應的內部審核機制,確保所有環境監測相關工作的開展都能做到有條不紊、高效推進。
三、結束語
綜上可知,環境監測技術的有效應用能夠為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提供數據信息依據,從而保障后者的科學性與有效性,為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做出貢獻。在實際應用自動監測技術時,需要對其質量進行嚴格控制,最大程度地保障監測結果的真實性與可靠性,讓自動監測技術能夠在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中提供重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