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濟斌
摘要:隨著社會出行需求的不斷增加,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被越來越重視,市政道路建設這一關乎一座城市未來的命運的工程也被提上日程。大力建設市政道路能夠有效的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提升一座城市的幸福感。市政道路中路基軟土地基是市政道路建設中較為關鍵的樞紐,在實際建設過程,應考慮城市道路的特點,對其進行綜合優化。本文以市政道路路基軟土地基為例,對其處理對策進行分析。
關鍵詞:市政道路;路基;軟土地基;處理對策分析
市政道路工程一般負荷運載量較一般公路要大,因此在考慮其里面承重時應保持堅固性和穩定性。以鄉村公路交通為例,由于鄉村公路交通線多以聚落為中心,沿線分布,且交通線路一般不需要進行長時間跨區域調配,交通線路較為稀疏。我們反觀市政道路,它所承擔的壓力遠大于鄉村道路,因此對路段上所存在的軟土地基所承擔的壓力進行綜合考量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市政道路施工的過程中,有些地基本身的水分含量高,水透過土的能力也差,礦物顆粒間的空隙也比較大,這樣的道路被稱作軟土路基,這種地基加以剪切力可以很容易產生作用,可能包含某些化學成分,如果不采用一些科學的技術進行施工,施工安全問題很難得到保障,影響工程質量。
一、軟土基的概念
在市政道路建設過程中,因其所承擔的壓力大,故在對市政道路施工時要注意施工地基與落差保持契合,從而保證土臺階層的垂直型,深度與縱橫面垂直,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軟土地基的運行壓力均勻,進而維護交通運行的安全性。
軟土基地的內部顆粒空隙較大,很容易出現漏水的現象,從而使整個路基出現問題。主要原因是在軟土地基施工過程中,很難會把地基壓實,而且會隨著流水和風雨的沖刷,而出現一系列問題,從而使地基呈現液化狀態,影響整個工程質量。軟土地基與一般地基相比,其含水量相對較大,也正因此軟土地基整體處于高凸地帶,從而下層水能夠正常向外擴張,不必受路基的擠壓。
軟土地基與一般地基相比,壓縮程度較深,因為這種沖刷的時間較長,所形成的橫切面相對也較大,可能會比較堅硬,但是因為空隙較多,所以可能會呈現出四周向中心滲透的狀態。
二、軟土地基的常見危害
通常情況下,如果市政道路軟土地基施工出現質量問題,極其容易造成市政道路運載能力下降,甚至影響道路行駛車輛的生命安全,可以說影響極壞,下邊著重分析軟土地基的常見危害及其影響。
(一)軟土地基容易造成路面侵蝕
軟土地基的穩定性比較差,在水域區域或者多雨的季節,這種地基會有路面侵蝕問題出現。碎石和水泥是道路建設很重要的原材料,一定要選用耐雨水侵蝕的材料,否則一旦受到大面積的雨水侵蝕,軟土地基的結構就更加松散嚴重影響工程質量及其整體的安全性。
(二)軟土地基路面硬化
軟土地基穩定性差,不僅會造成路面侵蝕,還會造成路面硬化的問題。如果使用的混凝土和瀝青這些原材料的穩定性差,在道路建成后一段時間后,地面就會出現硬化、開裂等問題。
(三)路面沉降
路面沉降同樣是軟土地基會造成的道路質量問題。顧名思義,路面下沉會大大降低道路安全使用壽命,是市政道路施工要考慮的重要因素。路面沉降主要是發生在沿河流或者沿海建設的道路,這種區域或者地理位置的道路的路基,經過長時間的水流沖刷,軟土層的強度便會大大下降,從而造成的路面下沉。在市政道路設計中,軟土地基的處理技術要科學,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否則如果技術采取不當,路面沉降的問題同樣得不到解決,最終造成行車安全隱患。
三、軟土地基施工中的技術處理要點
(一)準備工作
軟土地基施工需要經過嚴密的規劃,首先就要結合軟土地基的特點進行支護工具、防護措施以及解決方案等制定工作,以一定的原則和適應范圍為基礎,在進項設計之前,要對軟土地基所承載的橋梁隧道面積和路面交通情況有一定的了解。在實際施工前期應該加強工程現場的考察力度,能夠對現場的實際情況進行預制,從而縮短工程建筑的時間。準備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對軟土地基地質進行仔細地勘探以及監測,能夠確定軟土地基基本的反應情況,對軟土地基孔隙的數據、沖刷程度以及靈敏程度及時作出調查報告。其次則是收集和整理關于軟土地基科學化處理的相關資料,總結相關技術性經驗,能夠提前進行實驗。
(二)換填或片石擠淤處理技術
較好的技術處理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單純依靠人力排除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因為難以監測系統性問題,利用技術來解決問題才是科學方法。擬處理方式可采用抗液化措施,對上部結構和基礎結構進行控制。
軟土地基本身劣勢很多,可進行換填壓實處理。選用良好的砂石墊層,并分層均勻充分壓實,以砂石墊層為路基持力層,換填厚度需經過計算確定,并對其下部存在的軟土地基進行軟弱下臥層驗算,如不滿足路基承載力及變形要求,需采用堆載排水預壓、水泥土樁法或砂石樁法等進行加固處理。
地基基底原狀土的強度達不到要求時,應推薦采用換填或片石擠淤施工方式,換填深度應至少80cm,按照要求進行科學壓實,并應做好排水及防滲設施。
采取換填處理技術最大的優點在于能夠將傳統的夯實優點放大,真正的將地基壓實。
在換填或片石擠淤處理的過程中,要利用片石將淤泥擠壓換填,并采用碎石嵌縫加未篩分碎石調平路基,反復對地基進行夯實工作,從而使路基壓實達到重壓型壓實標準,以提高軟土地基的強度與硬度,以滿足規范要求。
(三)加載填土施工技術
軟土沉降,地基強度不足是常見的道路建設問題,為了防止填充物上方或附近發生沉降,采用加載填土施工技術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可以使地基沉降固結的方法有很多種,在這里簡單介紹其中最常用的兩種。第一種是施加壓力,通過在地基上方施加壓力,可以很有效降低填充物間的間隙,這一般也是首選方法。第二種是用表層鋪設的方法,首先在地基表層加上均勻一層細砂,然后在砂層上方再加一層密閉的水膜,這種方法是利用產生的真空層來促進地面的沉降。
在加載填土技術施工時,首先要確保注地基的穩定性不發生改變。加載填土施工技術的工作順序與字面順序相反,這項技術首先要完成填土工作,然后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后續的是加載工作。填土工作必須要用一些透水性好的且承載力較大的材料,因為道路最基礎的就是承受壓力。通過技術人員精密計算后將具備這種性能的土體材料添加到淤泥層,挖的不可過多也不可過少,以適量為最佳,保證地基具有很好的承載能力即可。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市政道路的規模擴大,合理的保障了我國城市交通樞紐的運行,提升了城市化的質量。然而,市政道路因其主要的軟土地基構造,在粘性和穩定性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及時予以完善。本文對軟土地基的相關結構方面進行了特征分析,從而針對性的提出技術性的準備與實施方案。相關人員需要根據市政道路的真實情況,合理匹配相應的技術性手段,從而真正維持交通穩定性。
參考文獻:
[1]楊東生.市政道路橋梁隧道軟土地基處理對策分析[J].現代物業(中旬刊),2019(6):210.
[2]張洲.道路橋梁隧道工[J].科技資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