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明 李承宇

德國是一個充滿童話色彩的國家,這里不但有眾多夢幻般的迷人小鎮(zhèn),還有世界上數(shù)量最多的漂亮城堡,更有不計其數(shù)、色彩斑斕的木屋建筑。
每次漫步在德國的城市、小鎮(zhèn)和鄉(xiāng)村里,我都能見到外墻呈格子狀的尖頂房子。那些色彩鮮艷、橫七豎八的格子,賦予建筑物油畫一般的美麗色彩,它們就是德國的特色民居——木筋屋。
大嘴說
木筋屋,學名為半木框架屋,又稱桁(héng)架屋,不過人們更喜歡叫它小木屋。
小木屋以木條為主要材料,將木條縱向、橫向、斜向交錯,搭建好房屋框架和承重結(jié)構(gòu),再用軟木條或者藤條編成小籬笆連于木架間,并在木架間填充混有麥秸稈的黏土或磚石塊以建造墻體。最后,在粗糙的墻面上抹一層光滑的黏土,然后刷上涂料,一座木桁架房子就建好了。小木屋上凸起的木條猶如房屋的骨骼和筋脈,十分醒目,木筋屋也由此得名。

美觀別致的木筋屋
木筋屋起源于12世紀。德國有廣袤的森林,與建造石砌建筑相比,建造木筋屋不但可以就地取材,造價也更低廉。人們一般選用木質(zhì)堅硬、樹干筆直挺拔的橡樹或冷杉來建造房屋。
木架的結(jié)構(gòu)沒有嚴格的規(guī)定,可以根據(jù)木料的長短粗細和個人審美靈活建造。屋脊多為陡峭的坡頂,人們有時會在屋頂上雕刻裝飾圖案。為了追求美觀,墻體和木料上會刷以不同的顏色,有的墻體上還繪有精美圖案,有的墻體則與青藤和鮮花融為一體。正是這些造型和裝飾上的不同,造就了各式各樣、風格多變的木屋建筑。

木架間的填充物
木桁結(jié)構(gòu)的房屋框架
抹平后再涂上顏色
靈活搭配的木條造型
木條是房屋的骨骼和筋脈
坐落在弗登艾勒的帶有裝飾造型的小木屋
童話般的小木屋

德國有250多萬座保存完好的木屋建筑,且樣貌不盡相同。由于建筑方法和材料的限制,木屋建筑不會很高大,一般為兩到三層,多是普通傳統(tǒng)民居。但這些房屋歷經(jīng)數(shù)百年而屹立不倒,可見木料質(zhì)量之優(yōu)和建造技術(shù)之精。

有些小木屋的橫梁或柱子上,用德文或拉丁文刻著建筑日期,既講述了小木屋的歷史,又體現(xiàn)了人們對古老傳統(tǒng)的尊重和自豪。
這些小木屋質(zhì)樸中透著藝術(shù)氣息,和諧中體現(xiàn)著不凡匠心,共同構(gòu)筑出婀娜多姿的小木屋童話世界,成為德國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德國有著名的古堡之路、童話之路,于1990年開辟的木筋屋之路也同樣出名。木筋屋之路把數(shù)量空前、質(zhì)量上乘的木屋建筑串成一條珍珠項鏈,穿行其間,人們可以造訪許多歷史悠久的名城,一睹木屋建筑的風采。

在我看來,小木屋猶如童話故事里的主人公:各種木條有機組合的木架結(jié)構(gòu),就像人的骨骼和筋脈,讓房屋有了風骨和氣概;木架之中填充的黏土就像人的血肉,讓房屋有了生命的溫度和活力;外墻上那些涂著顏色的木條及墻皮,就像人的皮膚。

在德國西南部游覽時,我看到了許多具有南部傳統(tǒng)風格的木制農(nóng)舍建筑,樣貌可愛、優(yōu)雅頑皮,像一顆顆散落的明珠,點綴在茂密的黑森林中,隱逸于湖光山色之間,美不勝收。

美麗的小鎮(zhèn)施泰瑙與童話息息相關(guān),創(chuàng)作出《格林童話》的格林兄弟的故居就坐落于此。故居與一座微型“城堡”相連,俏皮可愛之中散發(fā)出文化底蘊和童話氣質(zhì)。
在玩具之鄉(xiāng)紐倫堡有一座建于1420年的木筋屋,德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大畫家丟勒曾于1508年到1528年(逝世前)住在這里。
中部城市愛森納赫有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住過的房屋,他當年的房間依然保留著,用以展示其生平和業(yè)績。
黑森林邊緣的卡爾夫縣有一座漂亮的木筋屋,那是德國著名作家赫爾曼·黑塞的出生地。
小嘴說
丟勒故居

阿爾斯費爾德被稱為“小紅帽的故鄉(xiāng)”,城內(nèi)有大量中世紀風貌的木筋屋建筑。建于1512年的老市政廳,是德國木筋屋的典型代表,這座浪漫無限的建筑讓人感覺童話故事中的主角們就生活在這里。
石制和木制結(jié)構(gòu)相結(jié)合的市政廳建筑

一座名為上阿默高的小山村中,有很多色彩斑斕的小木屋——外墻上繪有精致的壁畫,且繪畫題材多是童話中的場景。《小紅帽》《漢賽爾和格萊特》《狼和七只小羊》等故事的繪畫都可以在這個“有故事”的村莊中找到呢!
不僅德國有小木屋,德法邊境上的法國小城科爾馬也有建造木筋屋的傳統(tǒng)。黃色、藍色、紅色、粉色、綠色……五彩繽紛的小木屋美得令人無法形容。
這里是宮崎駿導演的動畫電影《哈爾的移動城堡》的取景地,受德法兩國文化的熏陶,這里的建筑嚴肅又活沷,溫柔又浪漫,如仙境,似夢境,有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
童話般美麗的德國小木屋實在是太多了,寫也寫不完,還是多看看吧!
與鋼筋水泥、玻璃幕墻的現(xiàn)代建筑相比,德國的木桁架建筑不但讓人覺得更溫暖,而且造價也相對低廉:不需要昂貴的石料,木料也用得不多,黏土更是隨處可取。這真是一種集環(huán)保、節(jié)能和美感于一體的經(jīng)典建筑方式。
老橋上童話城堡似的市政廳

班貝格擁有上千年的歷史。橫跨在老橋上的中世紀市政廳,一改其他市政建筑嚴肅莊嚴的模樣,化身為童話里的小城堡。老市政廳以北的雷格尼茨河東岸,曾是漁民的聚居區(qū),直到現(xiàn)在還保留著大部分帶有中世紀風格的木筋屋,水景與建筑相互融合,猶如“小威尼斯”。
弗羅伊登貝格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群建于17世紀,房屋只有黑色的木筋、灰色的屋頂和白色的墻壁,雖然色彩單一,但是房屋排列整齊,也別有一番趣味。這樣有性格、有情調(diào)的小木屋城市,恐怕世界上也絕無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