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曉東
摘要:2019年9月,國務院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綱要》提到全民健身要落實為國家戰略,全民健身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同年5月中共青島市委在十二屆五次全會中提出,把“時尚”作為青島建設國際大都市的四個定位之一,并提出要發動國際時尚城建設攻勢。在全民健身視角和“國際時尚城建設”背景下,筆者從加快時尚體育產業發展和提高城鄉一體化水平為出發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全民健身;時尚體育;城鄉一體化
2019年9月2日,為部署推動體育強國建設,國務院印發了《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綱要》提出:到2035年,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實現現代化,全民健身更親民、更便利、更普及,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達到45%以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5平方米。并針對體育強國建設提出了五個方面戰略任務,其中一條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全民健身智慧化發展等方面,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一、“國際時尚城建設”背景下,加快時尚體育產業發展,引入新興體育項目
今年5月,中共青島市委在十二屆五次全會中提出,把“時尚”作為青島建設國際大都市的四個定位之一,并提出要發動國際時尚城建設攻勢,這是青島首次明確把“時尚”作為城市發展的主要目標。提出《青島國際時尚城建設攻勢作戰方案》,所以在“青島市國際時尚城建設”的背景下我區可打造全民健身新格局,將傳統全民健身提檔升級,營造全民健身小鎮,打造城區新名片。
目前,以“時尚體育”為關鍵詞在CNKI中進行檢索,用Vosviewer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相關的研究結果比較少,主要集中在高校、體育教學以及時尚運動相關。由此我們可以得出,“時尚體育”的受眾主要集中在年輕化、時尚化、教育程度較高的群體。目前,城陽區主要的高校有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山東省輕工工程學校、青島農業大學、青島求實職業技術學院、青島新港報關學院,共計學生人數近七萬人。大學生群體對新鮮事物接受程度高,可支配時間較多,參與體育活動或社會賽事的積極性較高。由此可見,年輕群體不僅是時尚體育產業的服務對象,同樣也是時尚體育產業的發展基礎。因此我們可以以高校為切入點,在城陽區引進推廣時尚體育項目,具體可分為三個階段:(一)鼓勵高校將一些時尚且實施度高的時尚體育項目,如:街頭籃球、滑板、攀巖等,引入校園大力推廣。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這些時尚體育項目中來,提高這些時尚體育項目在年輕群體中的普及度;(二)以高校為基礎組織推廣時尚體育賽事,將時尚體育的風潮帶入社會,使更多以高校學生為主的年輕群體有機會體驗時尚體育項目;(三)完善公共服務,將時尚體育運動打造成為城陽區新名片:為一些普及度較高的時尚體育項目提供硬件支持,如修建滑板、街頭籃球場地等。吸引周邊更多的體育愛好者走進城陽,了解城陽。將時尚體育賽事品牌化,為城區注入活力元素的同時,聯動餐飲、娛樂等周邊產業發展。
二、由城市輻射鄉村提高城鄉全民健身一體化水平
以城鄉一體化為目標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建設,不僅要普及公共健身器材設施,還應加強組織城鄉居民健身活動。城鄉一體化最重要的就是城鄉相融合,就當前城陽區全民健身體系建設來看,城市與鄉村各自獨立發展缺少融合,難以達到城鄉一體化。因此我區應積極組織推廣城鄉結合全民體育賽事,促進城鄉之間互動交流,打造城鄉一體化的全民健身賽事品牌。
目前,我區的賽事大多集中在城陽城區開展,紅島、高新區、河套等鄉鎮賽事舉辦較少。基層政府對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表現出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夠高,嚴重影響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均等化,以及建設“城鄉一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因此在我區基層鄉鎮和社區的街頭戶外健身場所開展進行比賽。參賽群眾不分性別年齡。賽事開展從基層鄉鎮、各街道(社區)、小區到最后舉辦區級總決賽。賽事可包括對抗賽、表演賽、友誼賽、挑戰賽、決賽等。
打造屬于城陽區自己的城鄉一體化賽事品牌,不僅有助于建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同時深化城鄉融合,增強社會和諧。賽事品牌一旦在群眾心中樹立,就能吸引城鄉群眾對該賽事的偏愛與興趣。因此,區政府應高度重視和支持以城鄉一體化為基礎的全民健身賽事品牌,除了有效配置資金、人力等資源,更應在賽事的統籌協調中起到主導作用,整合交通、安保、醫療等社會資源,確保賽事的權威導向性和規范合理性。提高公共認同度,將城陽區全民健身賽事品牌打造成可持續發展的精品賽事品牌。
參考文獻:
[1]許月云,張夢真,許紅峰.全民健身品牌賽事構成要素的質性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報,2016,6:39.
[2]張磊.青島休閑體育產業發展路徑研究[D].山東大學,2014.
[3]李井平,康建敏,樊炳有.時尚體育興起的社會背景及其價值[J].體育與科學,2004,5:32.
[4]王健.我國休閑體育產業現狀與發展戰略研究[J].中國市場,2009,36:86-87.
[5]張森.我國休閑體育產業核心理念與政策選擇研究體育科研[J].體育科研,2013,5.
[6]陳存志,劉蘋.大型體育賽事利益相關者管理理論及其框架構建[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1 (04):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