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碩
摘要:在高校體育教學實踐中,學生才是體育學習的主體,為不斷優化學生的體育行為,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學習習慣,不斷優化學生的終身體育素養以及意識,應該充分依托于科學的體育環境。良好的體育環境,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激勵學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創設科學的體育環境,不斷發揮環境的滲透以及影響作用。
關鍵詞:高校體育環境;大學生體育行為;影響
體育環境一般包括體育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以及人工環境等。在高校體育教學實踐中,人才是體育學習的主體,教師在進行體育環境的創設過程中,應該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不斷提升體育環境創設的整體成效與針對性。
一、高校體育環境的內涵
在高校體育教學實踐中,良好的體育環境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教師作為體育教學的主要引導者,應該充分結合高校體育教學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明確體育環境的內涵,更好的開展體育教學工作,全面提升學生的體育學習質量與成效,綜合性優化學生的體育素養。第一,自然環境。高校體育教學大部分是在戶外進行,特別是在沒有現代化體育場館的前提下,高校體育教學更多受自然環境的影響。雖然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人無法左右和改變自然環境,但可以通過自然環境的適應等來設計針對性的體育教學工作,以此來不斷提升體育教學的規劃性與計劃性,綜合性提升體育教學的整體成效。可以說,自然環境是體育行為的外部條件,也是基礎條件。第二,社會環境。人是社會中的動物,人主要依賴社會環境來生存與發展。在高校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充分關注社會環境對學生體育行為的影響。比如在全民健身計劃以及國家大力推動全民體育運動的社會環境中,學生極容易受到這股熱潮的影響,繼而形成良好的體育行為,繼而主動積極的投身于體育鍛煉中。第三,人工環境。同自然環境相對應,人工環境主要是人為進行創造的。比如修建了標準化的體育場所,添置了標準化的體育設施和器材等。在高校體育教學實踐中,為優化學生的體育行為,高校以及體育教師都應該有意識的進行人工環境的創設。畢竟這類環境的實施以及創造主體是人,在創設工作實踐中,可以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二、體育環境對大學生體育行為的影響
在高校體育教學實踐中,伴隨著新課改的全面實施,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過程中,還應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行為,不斷優化學生的體育素養,全面提升學生的體育認知,引導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科學意識。科學的體育環境能夠發生重要的滲透以及引導作用,因此,有必要結合教學需要以及學生的認知等,創設科學的體育環境。
(一)有效適應自然環境,豐富體育課程內容
在高校體育教學實踐中,充分依托于自然環境來創設體育課程是體育教學的發展要求,也是整體培養學生良好體育行為習慣的關鍵所在。自然環境對于學生體育行為的影響是比較大的,但與此同時,人們無法改變自然環境,只能充分適應它。因此,在實踐過程中,高校體育教學部門以及體育教師應該注重充分結合地域內的自然環境,積極完善和豐富體育課程內容,不斷創新和完善體育教學體系,不斷優化和提升體育教學質量和成效。比如東北地區的高校,可以在冬季雪后開展滑雪項目的教學,充分利用學生對滑雪、滑冰運動的熱愛等,不斷優化他們的體育行為。再比如南方雨水較多,河流水系也比較豐富,在高校體育課程體系中,可以增設一些與水有關的項目,如游泳、花樣游泳等等。
(二)充分利用社會環境,豐富大學生體育選擇
在高校體育教學實踐中,社會環境對于大學生體育行為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特別是在體育社會環境相對比較健全的大中城市,這種影響可能更甚。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良好的社會環境,不斷豐富和優化自身的體育選擇。比如教師鼓勵和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社會中免費開放的體育場館以及現代化的體育器材等來開展體育訓練。比如教師引導學生積極結合自身的興趣來參加社會體育俱樂部,以此來實現專項化的體育練習。再比如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舉辦的各類體育活動,如馬拉松。
(三)完善體育設施及器材,提升體育教學質量
在高校體育教學實踐中,人工環境對于學生體育行為的影響也比較大。一方面,高校應該注重完善自身的人工環境,結合學校體育教學現狀等,充分完善和優化體育設施以及體育器材,積極為體育教學營造良好的人工環境,充分滿足學生體育鍛煉的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尋求社會資本注入來構建專業化、標準化的體育場館,定期舉辦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如校園籃球比賽等等。
三、結論
在高校體育教學實踐中,體育環境對學生體育行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為優化學生的體育素養,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行為,促使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科學意識,應該充分發揮體育環境的滲透以及影響作用,全面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與成長。
參考文獻:
[1]姚欣雨.體育環境對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研究[J].青春歲月,2019 (32):169.
[2]王磊.我校體育氛圍對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研究[J].體育科學進展,2016 (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