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逵 方海 王彥興
摘 要:石油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能源,供應日趨緊張。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需求還在不斷增加,在面臨石油危機的今天,要高度重視,改變現有的能源消費和生產方式,積極應對世界石油危機。抓住時機,在世界石油危機在我國沒有構成全面嚴重威脅前,未雨綢繆,“開源節流”。
關鍵詞:石油能源危機;高價石油;對策
石油價格的上漲往往牽動世界經濟的神經,從1998年10美元一桶到2003年25美元每桶再到2008年150美元一桶,石油的價格不斷攀升,廉價石油的時代徹底結束了,石油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能源,供應日趨緊張。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需求還在不斷增加,在面臨石油危機的今天,要高度重視,改變現有的能源消費和生產方式,積極應對世界石油危機。
1 能源危機對中國的影響
能源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主要是高價油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對石油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國內能源遠遠不足以滿足需求,石油對外依存不可避免。高價油使我國面臨石油危機,引發賣方市場的囤積,甚至要挾。再者石油價格抬升使我國生產成本增加,由于進口石油成本的增加而出口到國外的商品價格卻沒有太大變化,這導致我國出口企業的產品成本增長。其次高價油使煉油企業的成本大幅度增加,不得不以國家財政和成品油價格進行填補,增加了財政負擔的同時,增加了人民的生活成本,使生活質量降低。我國是第二大能源消耗國,由于美元的貶值,而我國又是世界上最多持有美元儲備的國家,這使得我國用相同的美元購入的石油減少,外匯儲備大大縮水。種種事件都會惡化我國的經濟環境,化解國內石油危機,在世界石油危機中確保中國的國家利益是我們所面對的緊迫而嚴峻的任務。
2 日本應對石油危機的政策
日本國內的尤其資源極為缺乏。石油幾乎百分之百依靠進口,而其每天消耗近60萬t石油,馬六甲海峽是其運輸石油的主要通道。日本在第一次石油危機中吸取經驗,進行大規模的產業調整,積極利用節能設備,開發核電發電量,由此在第二次石油危機時處于優勢地位,成為了世界最大的債權國,其應對石油危機的對策值得我們深思。日本在應對石油危機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2.1 經濟發展重點轉移到知識集約型產業
1973年以前日本追求的是產量規模的產業結構,其經濟的高速發展主要是依靠重工業和化學工業的發展,這對能源的消耗十分巨大,作為資源極度匱乏的國家,又因為適應石油危機的巨變,日本政府將經濟發展的重點轉向了發展知識集約型產業,產業結構向節能型轉變。
2.2 技術上進行革新,轉變為“效率型生產”
在第一次石油危機過后,日本壟斷統治集團進行了全面的技術革新,將機械技術和電子技術結合起來,發生在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技術革新促進了各部門生產效率的提高成為日本企業節能的重要一環。技術革新有利于成本的降低,同時提高了產品質量和勞動生產效率,使出口有的能力增大。如,日本工業機器人的使用使日本汽車成本降低,在出口上更有價格優勢。
2.3 大力節省能源的消耗
在第一次石油危機后,日本提出節約石油,節約能源的戰略性措施。通過政策、金融方面,使企業節省能源。對節省能源企業進行優待,同時發揮價格機制作用,調節石油的供求關系,通過放開成品油的價格,相對減少本國石油的需求,汽油價格的增長有利于人民的節省用油的意識,同時通過石油價格的變化引發其他產品價格變化,形成新的價格體系。再有就是對新的節能設備進行投資建設,在鋼鐵業和建筑業等行業中均使用了新的節能設備,且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同時在民用部門也進行大力宣傳,推進全民節能。
2.4 開發代替石油的新能源
日本頒布了促進開發和利用石油代替能源法,肯定了代替能源在本國的重要地位,積極開發利用新能源,大力開發煤能、地熱、太陽能、原子能和風能等資源,其中,原子能的比重顯著提高,并且制訂了長期能源開發的“陽光計劃”,促進家庭使用太陽能設備,并且對于能源的消耗加征促進能源開發稅。
2.5 增加石油的儲備量
日本石油幾乎百分之百依賴于進口,而且單一依賴于中東地區,中東地區的動蕩會對其產生嚴重的影響,為了確保石油供應的穩定,日本使能源進口地區多角化,不僅進口中東地區的石油,并且從印度尼西亞等國進口石油,積極參加國外能源的探勘與開發。增加石油儲量,政策上鼓勵企業的儲備石油,并且考慮到本國易發生地震的因素,加大研究低下儲油技術。
日本在第一次石油危機后采取了全方位的措施應對石油危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其很大程度上犧牲了人民的利益,并且福島核電站重大事故也提醒我們新能源的安全管理需要不斷加強。
3 中國應對石油危機的對策
中國應對石油危機,主要應從兩個方面進行,即“開源節流”。在開源方面:
3.1 加速石油企業改革開放,立足國內,開拓海外
國有石油企業“走出去”,大力發展能源外交。進口石油多元化,避免對一地區石油進口的過度依賴,同時提高石油的戰略儲備量。
3.2 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綜合利用電能、風能、核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倡導可燃冰代替石油,出臺相關政策。電能使人類歷史上的重大發現,它是可再生能源且無污染產生,電動車遠比燃油車環保,現在許多城市已經實現公交出租車的電動車化,應當大力普及電動汽車。出臺相關政策,加大科研力度,大力開發新能源。
3.3 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石油危機的到來,新能源的研發提上日程。我國新能源汽車已經研發出來,但由于各種原因,新能源汽車還沒有大規模普及,為此,我們要進行相關政策的出臺,采取立法扶持、科研扶持和資金扶持等政策。新能源汽車任重而道遠,國家要加速發展新能源汽車,從而減少能源消耗,避免能源危機威脅到國家。
3.4 “節流”方面加征燃油稅
燃油稅是國際上最常用的公路建設資金的來源,此項措施與國際接軌,也是很有效的控制能源消耗的辦法。燃油稅的征收利弊相間,出臺燃油稅有利于減少石油進口的依賴,提高石油的戰略儲備量,同時有利于刺激國民節約能源的意識和了解石油危機的憂患意識,對于環境保護也有很大的好處,除此之外,還有利于新能源的研發和節能型汽車的研制和普及。其弊端在于,會引起物價的上漲和稅負不公的問題,但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做好收稅、返稅和人員安排,加征燃油稅勢在必行。
3.5 “節流”方面管控、減少生產大排量汽車,調整汽車產品結構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汽車需求量增加,許多國家將自己國內滯銷的大排量汽車傾銷至我國,增加了我國的石油消耗。結合我國公路和城市道路限速標準,實際上大排量汽車在我國毫無用武之地,油耗卻仍舊居高不下因此,我國要對油耗低的汽車生產給予方便,銷售環節則可以減少營業稅以鼓勵,使用環節上則給購買低油耗的汽車的車主降低車購稅和車船使用稅以及燃油稅征收上進行優惠。
4.結束語
國家要重視石油危機,抓住時機,加強石油資源的勘探以增加可采儲備量,充分利用國內外石油市場和資源,建立石油戰略儲備體系。同時要培養國民節能觀念、出行觀念和消費觀念,對國民大力宣傳低碳環保,節能減排的消費理念,鼓勵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等。在世界石油危機在我國沒有構成全面嚴重威脅前,未雨綢繆,“開源節流”。
參考文獻:
[1]韓曉平.石油危機:“非典”式恐慌?[J].中國石油石化2011(6).
[2]李凡.石油危機與日本的對策[J].現代日本經濟,1998(5).
作者簡介:
牛逵(1988- ),男,湖北十堰人,碩士,工程師,工作于川慶鉆探工程公司長慶鉆井總公司第五工程項目部,主要從事鉆井固井工藝理論研究及相關軟件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