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芬
摘要: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世界體育產業都在快速增長,但是國內的民族體育產業發展卻陷入了困境。筆者通過本文闡述了需要強化民族體育產業發展力度的觀點,進而推動我國體育產業整體的健康發展。可以通過融合旅游產業、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方式來合理發展民族體育產業。作為相關的從業者,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把民族體育產業的資源合理開發。從而帶動我國體育的全面產業化,將我國體育文化事業的特色模式與國際的體育產業相結合。
關鍵詞:體育產業;時期;民族;發展
民族體育文化指的是一個民族特有的體育文化生活。是一個民族在自身的體育實踐過程中,為了實現強身健體的目標,通過比賽和表演等多樣的體育形式,呈現出來的一種帶有運動屬性特征的文化。
一、新時期民族體育產業發展的價值
體育產業是一種典型的綠色經濟,無論對于經濟的增長還是內需的擴大都意義非凡。國際上的一些體育經濟強國的體育產業發展已經走到了前列,他們的實踐過程已經證明,體育產業所能創造出來的產值僅落后于證券和銀行兩大行業。拉動內需這這一策略的實現,也需要體育產業為市場提供新的增長點。這樣才能夠推動國內經濟的進一步增長。所以說體育產業在拉動內需優化產業結構的過程中,將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一)可以增加體育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體育產業內在的多元文化構成了從業企業的核心價值,也只有多元文化才能轉化為商業價值,才具有解決消費者需求的核心能力。體育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表現在兩個方面,分別是競爭優勢和比較優勢。這些優勢可以為體育產業整體帶來更多元的文化,進一步增強我國體育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有助于豐富我國體育產業的內涵
在國內想要推動民族體育產業化的升級,就必須要把民族體育活動的產業化做好。我們以新時期全國不斷走向城市化這個大背景下的民族武術項目為例,伴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深入,文化產業已經得到了深入的發展。我們的民族體育活動也跟隨著文化活動逐漸演變出表演和健身等相關的文化產業。在這個過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武術教育和觀光行業的增長。與此同時,通過和電影行業、電視行業、小區宣傳、企業品宣等形式的結合,在國內許多的民族體育賽事,都已經處于工業化的進程。這個過程也不斷增加了傳統體育產業的價值,不斷擴大傳統體育產業的體量。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有數千年的積累,其中民族體育項目就是中華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中,民族傳統體育具有培養學生良好品質、增強體質的功能。在產業化過程不斷加深的背景下,民族體育的發展也能發揮它的教育性質,并且有利于我國整體體育產業內涵的豐富。
(三)可以推動體育產業的國際化
所謂產業國際化,就是在生產銷售和市場競爭的諸多環節中,加入全球化的因素。其中消費市場的國際化和生產經營的國際化,是體育產業國際化的主要表現形式。努力弘揚中國民族體育文化的獨特之處,能夠顯著增強民族體育文化的在全球的知名度。
二、民族體育產業發展的潛在問題
(一)產業基石不牢
由于地理條件所帶來的自然氣候上的差異,同時還有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積累下來的各種問題。致使不同民族的經濟發展和文化發展極度的不平衡。尤其是在一些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他們的經濟發展仍然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這種經濟上的不發達,也造成了一部分少數民族自身的體育產業發展相對滯后。這不但影響到了這一部分少數民族的群眾對于參加本民族活動的熱情,也對這些民族所在地區的體育產業的發展造成了不小的阻礙。不僅如此,在這些少數民族聚集的地區,當地的經濟構成主要是第一產業,略顯單一。雖然近些年通過大力發展旅游業等第三產業,使得非第一產業獲得了比較明顯的增強。但市場的培育仍然不足。這也導致了在這些地區的產業化發展之路始終缺少足夠的現金流,并且這種情況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依然還會存在。
(二)教育程度落后
經濟的落后,也讓教育的投入難以達到理想的要求。這些地區的學校基建嚴重缺乏,體育設施也十分不健全。這些因素都阻礙了青年人口開展體育活動的熱情。不僅如此,在這些少數民族的聚集地,還十分缺少專業的管理機構對這些地區的民族體育事業進行管理和研究。這也就讓這些地區的傳統體育活動無法高頻次的運轉起來。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這種情況是阻礙體育產業化發展的一座大山。根據最新的調查數據,在這些少數民族聚集的地區,只有不足3%的人具備專科及以上的學歷。并且接近七成的人口只有初中以下文化水平。不合理的文化結構,也讓民族體育的增長沒有堅實的基礎。所以少數民族區域的群眾對于參加體育活動的主觀意愿是很弱的,這既和這些群眾所生活的地理環境相關,還和這些地區基礎教育推進不足有著直接的關聯。
(三)面臨傳承危機
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我們國家的城鎮化率不足18%,現在經過改革開放幾十年的發展,城鎮化這一項指標早已超過了50%。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大大促進了中國社會的全面發展。但是對于民族體育產業來說,這樣的一個變革也意味著一些潛伏的危機。由于文化的傳播至少需要兩條路徑,也就是學校和私人。但是由于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拉動了通信行業和互聯網的崛起。在很多少數民族聚集的地區,年輕人的世界充斥著各種外來的文化和需要拼命追趕的熱點。這些過載的信息對這些年輕人的世界觀的塑造有極強的影響力。也正是由于這個情況,我們先輩所創造的民族體育文化變得越來越難以得到發揚。反而是西方世界的體育項目,比如三大球、電子競技等,逐漸成為青少年體育活動的主流。而學校的體育教育也跟隨著這股潮流不斷變革,但是這種變革的趨勢,依然還是以現代化的體育項目為核心。從而導致了民族體育項目被忽略。這也就是我們民族體育文化傳承所面對的危機。我們可以看到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跳桌活動,現在只能通過父子相傳的方式來進行傳承。在廣西還有很多類似的民族體育項目,都已經面臨無法傳承的危機。
三、新時期民族體育產業的發展之路
(一)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在新時期,民族體育的產業化發展迎來了新的機會,那就是和旅游產業互相融合。但是在革新和合作發展的融合中,同時也存在能力、動機、障礙等問題。這就要求我們找到適合推動民族體育產業化如何發展之路的技術手段和政策支持。對于從事體育行業和旅游行業的企業來說,他們也需要不斷去學習和創新管理手段。這樣才能夠更加深刻的去觀察到消費者的需求,把握到市場的發展趨勢,進而去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策略,促進兩個產業的一體化發展。企業要加強人才選拔培養體制的建設。把握政策的方向和市場的演變,積極創新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商業價值。新時期是信息化的時代,也是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大潮期。所以從事體育行業和旅游行業的企業,應該認真考慮如何將信息時代的網絡化技術和自身的發展訴求相結合。通過創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來滿足消費者更加細分的需求。同時,監管部門也要在新經濟發展的道路上放寬對市場的管理和限制。設計積極引導性政策,促進兩個產業的一體化發展,實現更優的資源分配,從而支持民族體育的產業化。在這個過程之中,監管部門可以建立跨產業的中介服務機構,實現行業間的信息交流,組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跨產業合作平臺。為民族體育產業和旅游業的一體化進步,配置優質的政策空間和市場空間。理所當然的,在兩個產業不斷走向一體化的過程之中,監管部門也要發揮監管作用。不斷去改善強化監督的機制,運用靈活的監督手段,在保障產業化進程順利開展的同時,兼顧監管規范。
(二)加大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
在保護民族體育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時候,要做好三項工作。其中第一項就是建立對于傳承人在生活和經濟層面的保障。這些傳承人是寶貴的火種,不能讓他們每天為生計發愁,他們才能一門心思的投入到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工作之中。第二項則是建立民族體育文化的保障機制。第三項則是綜合評價和重點保護傳統體育項目中那些難以再生的文化資源,避免這些資源的消耗。
(三)健全民族體育產業保障機制
我們發展民族體育產業的目的,是為全國人民持續提供解決文化生活需求的產品。從目前的局面來看,少數民族地區對于體育文化的投入和產業化發展機制的建立都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所以必須先建立一套完整的民族體育產業的保障機制,才能讓這些民族體育項目的產業化更加深入。其中,最為重要的是要有足夠的保障性政策。
(四)推動民族體育產業國際化
依據目前的實踐結果來看,我國的民族體育文化有著足夠的差異化優勢。只需要打破行業之間的壁壘,把各種資源高效的整合在一起,就可以讓我國的民族體育產業化發展之路不斷加速。我們可以把傳統的民族體育文化和現代的一些科學技術手段相結合,這樣會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并且這樣的模式,也可以使我們的民族體育在國際上獲得足夠的影響力。伴隨著這樣的發展模式,體育產業和一些周邊的產業都獲得了新的增長機會。
要讓我國民族體育產業參與到全球化的競爭之中,必須通過產品的形式對外輸出,并且用內核的文明包裝其外在。這樣我國的民族體育產業才能夠真正的走出國門,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為其找到先進的產品設計策略和營銷方法。通過加入全球一體化的發展,民族體育產業能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國民生產總值上的一些數字。更加能夠幫助我們把民族體育推向世界,為我國的國際影響力在更多的維度上帶來提升。現在國際上的體育比賽越來越多,我們可以利用這樣的一個發展趨勢,把民族體育項目融入其中,一邊參與這些國際上的賽事,提升我國傳統體育項目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另一方面還要積極推動我國傳統體育項目在國際上的賽事化,這樣做對我國民族體育的產業化和國際化均能帶來不小的幫助。
四、結束語
民族體育文化是我國文化產業不可或缺的沉甸甸的一環。在發展民族體育產業化的進程之中,我們需要借鑒一些新時期的科技力量,在保持民族體育文化性的同時,想盡辦法去創造經濟價值。這樣民族體育既能為參與的群眾帶來實惠,激發人民群眾的參與熱情,又能夠讓民族體育的文化得到進一步的弘揚。
參考文獻
[1]馬輝,方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探源[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26(06):107–109+115–128.
[2]韓秋紅.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村體育發展路徑與模型構建[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5(1):7–14.
[3]路雅.城鎮化背景下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彝族傳統體育現狀研究[D].成都:成都體育學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