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摘要:籃球比賽中,籃球運動員的個人攻防技術和意識對比賽的勝利有非常大的影響。在目前的籃球攻防技術訓練中,一些教練未能掌握最新的訓練理念、內容和方法,導致運動員個人攻防技術水平提升緩慢。還有些教練只重視運動員個人攻防技術訓練,而忽視運動員個人攻防意識培養,導致運動員個人攻防技術應用能力不佳。鑒于此,本文在研究籃球運動員個人攻防技術訓練理念、內容和方法的基礎上,也探討了如何培養籃球運動個人攻防意識。
關鍵詞:籃球技術;攻防技術;技術訓練;攻防意識
一、籃球運動特征
籃球運動是全球最受運動愛好者喜愛的一項熱門的球類運動。近年來,我國籃球運動無論是從競技層面還是從大眾層面都取得了良好的發展。對于籃球運動員而言,準確了解籃球運動的項目特征,是開展個人攻防技術訓練和培養個人攻防意識的必要前提。結合國內外當前籃球運動發展狀況,本文認為,籃球運動具有以下幾個突出的特征。
其一,協作性。籃球運動是一項集體運動,雖然它要求個人具備嫻熟的技術水平,但離開集體,忽視協作,是一定不能在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協作性即是籃球運動的集體性、整體性、團隊性的綜合體現,它要求每一個籃球運動員都要在便于團隊協作的前提下做出每一個進攻行為和防守行為,實現共同的目標——投籃得分。協作性并不是忽視、抹殺運動員的個人攻防技術;相反,它更加重視運動員個人攻防技術訓練。因為,只有每個運動員個人攻防技術提高了,才能更好地進行團隊協作。
其二,意識性。意識是人類對自身或外界事物的觀察、判斷和思考。在籃球比賽中,運動員無論是傳球、接球、運球,還是投籃、搶球等,都需要在一定意識的支配下,身體做出相應的動作。比賽級別越高、比賽中的對抗越激烈,對運動員的意識要求更高。意識性,要求教練在安排日常訓練內容時,不能僅關注運動員技戰術訓練,還要關注運動員相應技戰術意識訓練。
其三,對抗性。國內外相關專家研究發現,現代籃球比賽在球權的爭奪、搶位、控制空間等方面的對抗更加激烈。籃球比賽中的對抗按照球員是否持球可以分為無球對抗和有球對抗兩種。缺乏戰術意識,運動員的對抗能力會大大減弱。
其四,節奏性。籃球比賽中,運動員的每一次進攻和防守都具有一定的節奏。節奏可以說是籃球比賽非常突出的特征之一。每個球隊都具有自己固定的進攻節奏和防守節奏。在比賽中,球隊掌控賽場上的節奏,是抓住比賽主動權和贏得比賽勝利的重要因素。對于每個運動員而言,掌握節奏,體現了他對比賽的駕馭能力。
其五,變化性。和足球、羽毛球、排球等球類運動類似,籃球運動也具有變化性特征。這種變化性主要體現在運動員進攻戰術和防守戰術的多變上。在一場比賽中,沒有任何一支球隊會一直采用一種進攻或防守戰術。通常,球隊會根據對手進攻和防守戰術的變化而進行調整。可以說,現代國內外高水平籃球隊伍在進攻和防守戰術上都非常綜合多變。
二、籃球運動員個人攻防技術訓練
了解完籃球運動特征之后,再來闡述籃球運動個人攻防技術訓練。
(一)進攻技術訓練
包括籃球運動在內的所有對抗性項目都要求運動員具有非常強的進攻能力。只有進攻,才能贏得分數,才能取得比賽的勝利。對于籃球運動而言,運動員需要掌握的進攻技術包括傳接球技術、運球技術、持球突破技術和投籃技術。以上技術是一名籃球運動員必須掌握的個人進攻技術,需要每一個運動員扎實掌握,并能嫻熟地應用。
(1)傳接球技術。傳接球技術是最基本、最基礎的一項個人進攻技術。常見的籃球傳接球技術總的可以分為單手傳接球和雙手傳接球兩類。單手傳接球有單手肩上傳球和單手體側傳球;雙手傳接球有雙手胸前傳接球、雙手頭上傳球。雖然這些傳接球技術動作有一些不同,但在訓練方法上有很多的一致。通常,教練可以采用一些豐富多樣的傳接球練習,以提高運動員的傳接球水平。常見的傳接球練習有二人原地傳接球、單人對墻傳接球、迎面上步傳接球、橫向移動換位傳接球、三角移動傳接球、私教弧線跑動傳接球等。需要注意的是,運動員球性的熟悉程度,對其傳接球技術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影響。因此,教練有必要在安排運動員傳接球練習的過程中,給他們安排一些熟悉球性的練習,如拋接球、繞環、單手體側拋接球、行進間胯下交接球等。
(2)運球技術。在籃球比賽中,運動員主要采用高運球或低運球的運球方式。低運球時,兩膝彎曲,上體前傾,自身的重心下降,而球的落點要在體側,手腕與手指拍擊球的后上方,球的上彈高度在膝關節以下。高運球時,兩腿微屈,上體稍前傾,肘關節為彎曲軸,兩眼目視前方,手腕與手臂同樣拍擊球的后上方,球的上彈高度胸腹位置。兩種運球方式在技術動作上有一定差別。提高運動員運球技術的練習方法有很多,但最為常用的是各種運球練習。教練還可以讓運動員進行一些個人運球練習,以及兩三人為一組的搶斷球練習。
(3)持球突破技術。籃球運動員需要嫻熟掌握持球突破技術,這是投籃得分的重要條件。籃球運動員最為常用兩種持球突破技術:一是交叉步突破;二是同側步突破。在訓練運動員的突破技術之前,教練應先讓運動員進行一些看似簡單但非常重要的突破步伐練習。主要的練習內容有順步突破以及交叉步突破。運動員在扎實掌握了這些突破步伐之后,再按照教練的要求,進行一些無防守和有防守情況下的突破練習。運動員也可以進行一個人的自拋自接突破練習。
(4)投籃技術。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攻守雙方運動員都以投籃為最終目標。每一個運動員都要掌握投籃技術并嫻熟應用。在籃球比賽中,不同的運動員有各自非常擅長的投籃方式(技術)。通常,運動員在比賽中經常采用的投籃技術有原地單手肩上投籃、跳起投籃以及扣籃。雖然不同的投籃技術有各自的訓練方法,但它們可以統一分為有徒手模仿練習、持球模仿練習、各種距離投籃、接地板反彈投籃、接正面(側面)傳球投籃、曲線跑動接球投籃、兩人(三人)傳接球投籃等。
(二)個人守技術訓練
守即防守。籃球運動員個人防守技術包括防有球進攻隊員技術和防無球進攻隊員技術。
(1)防有球進攻隊員技術。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防有球進攻隊員突破。防守這類球員時,若發現該球員想運球過人,則根據進攻隊員意圖,采用積極上步或向側、向后的滑步防守。防守的主要目的是限制對手移動速度,破壞對手觸球突破計劃。需要注意的是,防進攻隊員持球突破時,對手的步法動作會移動很快,假動作會有很多,因此需要在防守時注意身體重心,不要盲目抄球,以免因為身體重心不穩發生跌倒或出現犯規動作。第二種情況是防進攻隊員傳球。防守時,根據對手其他無球隊員場上位置、持球隊員持球手位置、持球隊員眼神等判斷對手傳球路線,伸展手臂,進行路線攔截。防守時,要眼疾手快,在策略上通常采用“堵中放邊”,即盡量讓對手向邊路隊員傳球,而打亂他們想通過中路縱深投籃得分的目的。第三種情況是防進攻隊員投籃。比賽之前,教練應通過讓運動員認真觀看對手的以往比賽錄像,了解對手主要進攻球員的投籃方式。這樣,在正式比賽中,當防守進攻隊員投籃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當然,錄像并不能全部展現對方進攻隊員的投籃方式,但可以為正式比賽時的防守提供一些心理準備。防守時,要根據對手的投籃位置,采用適宜的防守方法。例如,對手在籃下時,則貼近對手,兩臂微伸,兩腿微屈膝,隨時準備起跳封蓋。當面對對方高水平的投籃隊員時,應采取上步封堵,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其投籃命中率。
(2)防無球進攻隊員技術。無論何時,球場上都會存在只有一名球員持球的情況,而其他所有的在場球員(包括己方的球員和對方的球員)都處于一種無球的狀態。從這個角度而言,在比賽場上,己方除了那一名防守對方持球進攻隊員的防守隊員之外,其他所有的己方隊員要積極防守對方的無球進攻隊員。而對于對方的無球進攻隊員,己方隊員不能按照固定思路進行防守,而是根據他們的場上位置,快速調整自己的位置,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防守。若無球進攻隊員靠近持球進攻隊員時,應當快速上步,面朝對手,用面部或揮動的手臂阻擋無球進攻隊員的視野,封鎖其接球路線。若無球進攻隊員遠離持球進攻隊員時,兩臂自然屈與體前,隨時準備搶斷。
三、籃球運動員個人攻防意識培養策略
在日常訓練中,教練僅僅安排運動員進行個人攻防技術訓練是不夠的,還需要培養運動員的個人攻防意識。
(一)個人攻防意識培養的核心
籃球運動員個人攻防意識培養的核心是讓運動員準確把握籃球運動的攻守規律。籃球比賽中,己方球員和對方球隊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進攻和防守。要想取得比賽的勝利,運動員在日常訓練中就要在自身長期訓練和比賽基礎上,正確認識籃球運動的進攻和防守是一種相互對抗(制約),又相互依存(聯系)的關系。運動員要將“進攻”和“防守”作為籃球比賽至關重要的因子。只有不斷地進攻和防守,才能推動籃球運動的不斷向前發展。
(二)個人攻防意識培養的重點
籃球運動具有對抗性的項目特征。有些運動員將對抗性與進攻性等同起來,這種理解導致的后果就是運動員在訓練中只看重進攻,而忽視防守。在個人攻防技術訓練中。防守的地位非常高,在某些情況下甚至高于進攻。教練應當把“正確認識防守的地位和意義”作為運動員個人防守意識培養的重點。
(三)個人攻防意識培養的方法
(1)進攻意識的培養。首先,讓運動員學會觀察,主要觀察隊友以及對手的跑位。其次,讓運動員積極響應,當發現進攻機會后,要快速行動,傳球、接傳球、持球突破、投籃得分,整個過程一氣呵成。進攻要盡量形成人數優勢,給對手造成壓力,提高進攻的成功率。
(2)防守意識的培養。同樣,首先讓運動員學會觀察,主要觀察對手的跑位、對手的進攻意圖和隊友的跑位,找到防守空當。其次,讓運動員積極響應,當發現己方防守空當后,自己及時到位防守,或快速提醒隊友防守。當己方投籃成功,或被搶斷成功后,立即形成防守意識,在最短時間內針對對方有球或無球隊員進行防守,避免對手快攻得分。
四、結語
籃球運動具備協作性、意識性、對抗性、節奏性和變化性這些特征。在籃球比賽中,運動員只有具備嫻熟的個人攻防技術,才能高質量地完成與隊友的協作,才能掌握進攻與防守的主動權,才能從容應對比賽中的高強度對抗。然而,運動員僅有嫻熟的個人攻防技術還不夠,還需要具備較強的個人攻防意識。
參考文獻
[1]吳維鏗.籃球攻防戰術意識的探究與培養方法[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0,28(5):46+64.
[2]闕鎮登.青少年籃球攻防技術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7(39):76–77.
[3]郝浩然.籃球運動中個人防守技術的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3):219–220.
[4]李璐璐.對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防守技術的分析[J].青年時代,2019(35):108–109.
[5]陳承.籃球攻防戰術的運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8(10):193–194.
[6]徐景艷,韓劍.對籃球攻防對抗技術及規律的滲透[J].當代體育科技,2017,7(19):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