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光明日報》2020年7月16日02版報道:針對有些高校存在畢業生就業虛假簽約等行為,教育部日前表示,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就業數據弄虛作假,將對相關違規行為嚴肅處理,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切實保障畢業生就業合法權益。教育部嚴正表態,必要且及時,“四不準”極具針對性——強迫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將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優秀畢業生證書發放與畢業生簽約掛鉤,以戶檔托管為由勸說畢業生簽訂虛假就業協議,將畢業生頂崗實習、見習證明材料作為就業證明材料,這些都是畢業生最鄙夷的“城下之盟”。對畢業生而言,教育部表態是強有力的撐腰,拿到本應拿到的畢業證書,專心致志參加求職面試,不必受到掣肘。若能順利就業,找到較理想工作,自然是好的;即便一時求職遇阻,也不要灰心,機遇可能就在下一個轉角處等候。邁入社會是開啟“嶄新篇章”,就業誠信猶如“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維護畢業生就業權益,當然要有具體措施。嚴審每位畢業生的就業材料,開通舉報電話和郵箱,委托第三方機構核查,向畢業生本人、用人單位核實……一系列舉措都是為了求真,也是為了震懾就業數據造假。對存疑信息逐條核實、逐一反饋,對存在問題的逐一查處,打破弄虛作假者的僥幸幻想,讓其承擔侵權作偽代價。對高校而言,指導、幫助、促進就業,是給畢業生上的“最后一課”。積極組織社會單位開展校園招聘,實施高校畢業生創業支持計劃,給畢業生發放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等,都是務實暖心之舉,能讓畢業生感受到母校關懷,有助于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雙向選擇,讓有志向、有能力創業的畢業生開啟夢想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