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禮
摘要:在當今社會,疾病的逐漸年輕化讓人們越來越重視,青年人身體健康。對于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進行科學地、合理地把控是當今社會的要求,體醫融合,既是一種新的理念,也是解決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問題的新途徑。從體醫融合角度審視、反思、探索,從體醫結合發展的視角來管理學生體質健康問題建設,從機制建設上促進醫療衛生、體育的互動。
關鍵詞:體醫結合;大學生體質健康;體質健康管理
現在對于我國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上,主要著重強調測試學生各項體育成績而非反饋干預上。結合當前體醫融合的大背景,號召大學生密切關注自身的身體健康。在合理采集、分析、評估體質健康數據的基礎上,加強反饋和干預的后續服務和指導。
一、當代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服務現狀
(一)體醫結合的時代背景
國家一系列重要文件以及會議精神都明確指出,健康作為國家戰略必須受到國民的關注.體醫融合,既是一種新的理念,也是解決健康問題的新的途徑。學生體質健康問題需要從體醫結合發展的視角來審視、反思、探索。從機制建設上如何促進醫療衛生、體育的互動以及在學生體質健康干預中做到體育與醫療衛生手段協同發展,都是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過程中我們需要面對解決的問題。
(二)加強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服務的實踐需求
當代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不僅僅是個人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的根本,同時也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本課題主要從體醫結合視角研究如何創新構建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服務模式,通過具體實踐,探討這種模式下具體操作內容、特點和方法。有助于為當代大學生體質健康政策制定提供參考建議,推進大學生體質健康工作的實踐改革。通過對于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大學生的深入調查,探討在高校學生體質健康促進中,如何做好體醫融合發力以及具體實施途徑,為創新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服務工作提供實踐樣板和經驗。
二、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服務現狀與存在問題
(一)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服務現狀
根據近20年來,我國統計調查局先后5次對于大學生體質監測及調研的結果表明:當代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持續20年均呈現下降趨勢,普遍呈現亞健康的狀況,與長期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以及缺乏一定的體育鍛煉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凸顯出學生體質健康管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二)大學生體質健康存在的問題
1.體育鍛煉健康意識薄弱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更多的關注實踐經歷以及各種社團活動的課外拓展,而對于自身身體素質的關注比較薄弱。對于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的正確認識能夠促使學生對于個體健康的關注,現如今許多學生開始逐漸對于個體健康有一定的認識,但是由于學生的意志力和自律能力較為薄弱,真正將意識體現在行動上還比較少,所以自覺鍛煉的意志較弱,從本質上來講,還是對于身體健康素質的管理意識較為薄弱。
2.當前大學生飲食習慣較差
營養對于生命體質健康有著基礎的物質作用,是人體主要生命活動的能量來源。均衡物質營養是增強大學生體制、提高健康水平的物質前提,大多數大學生在學校都是住校,所以飲食上往往很難注意到健康生活,對于這種現象,各大高校要加強食堂的管理,擴大食堂規模,重視營養膳食規劃,提倡健康飲食、平衡膳食工作。
3.學校體育鍛煉場地設施較簡陋
體育鍛煉場地和設備是促進大學生體育鍛煉的最基礎硬件設備,但是根據對于我國高校體育場地的調查,大多數學校體育場地設施較為簡陋,場地使用率不高。學校對體育工作的重視程度決定著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開展、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高等方面的狀況。所以充足的體育場館建設和引入專業體育器材,讓學生進行合理使用,是改善體育教學、學生體育鍛煉條件以及促進學校體育發展的重要方面。
4.當代大學生學習壓力較大
當今知識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里,大學生面臨著多方面的壓力,要找到更好的發展途徑就必須付出更多的學習時間,更多的精力,擠掉了文化娛樂和體育鍛煉活動的時間。久而久之,導致神經衰弱、視力減退、體質下降。因此學習壓力較大,學習負擔過重,這是影響學生健康狀況的原因之一。
三、體醫結合下的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服務創新模式的構建
(一)體醫結合下的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服務平臺建立
根據調研前期所獲得的學校學生身體情況素質報告進行整合,對學生身體素質進行綜合評估將醫學體檢、體質檢測和運動健身行為管理相關聯到一塊,形成“測試--評價--指導--監督”一體化的管理服務模式。對于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綜合測評并采取科學評價體系針對不同學生身體素質進行分班指導,針對于不同體質學生進行不同身體素質健康計劃表,督促學生按照健康計劃進行身體素質鍛煉,提高學生體質健康。
(二)體醫結合下的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組織結構
在體質健康管理服務平臺基礎上建立學校部門的聯動,協調醫療衛生、體育等部門的工作,實施做好疾病防控、體育鍛煉、校園文化建設、健康教育等促進干預。對于學校當前針對學生健康管理情況相關部門進行資源整合,構建專門針對學生健康管理情況的體質健康管理結構,配備專業的營養教師、學生體質管理教師以及具有合法醫療職業資格證的醫護人員進行輪班,構建大學生體制管部門織。
四、體醫結合下的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實踐路徑研究
本文以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在上述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服務模式的基礎上,突顯體醫結合,進行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服務的實踐探索研究。
(一)體醫結合,多部門聯動,做好學生體質健康的服務管理
通過任務分解的形式,規劃做好體育、衛生醫療等各部門的工作任務和要求,從課外體育、校園文化、健康教育、疾病防控、生活方式、營養衛生等角度做好學生體質健康管理促進工作。結合體質健康、心理疏導、營養指導風不同方面對大學生進行講座培訓,使得學生了解到體質健康對于學生個體發展的重要意識,同時針對于不同的培養方案開展實地督導,開發學生感興趣的體育課程,促進學生自主進行體育健康活動,促進大學生體質健康的發展。
(二)體醫結合,分層分類指導,做好“兩個處方”
根據體質健康的測試數據分析,對學生進行分類教學與指導,建立運動處方庫,以運動處方的形式促進不同層級的學生科學健身,達到科學安全有效的體質健康促進效果。并利用大數據對學生體質變化做到實時跟蹤,檢測學生身體情況與不同類型體育鍛煉之間的模型關系。同時,針對帶病或健康弱勢群體學生,體醫結合,有針對性地制定醫療處方和運動處方。保證不同體質的同學能夠在科學的監管下進行健康運動,而非是超過身體負荷的統一訓練,對癥下藥。保障他們的體育教育權利,保障健康狀況和體質水平的不斷提高。
(三)體醫結合,深化學校體育教學改革
全面地構建一個新的體育運動課程和教學體系,改變傳統的學校體育運動教學管理。在加強學生體育運動訓練專業技術、體能鍛煉教學的同時,學校的體育課程還要把對學生的健康管理教育、體育運動醫務工作監督管理能力、運動處方管理能力、醫療護理以及體育保健與心理康復等內容滲透進學校體育運動的教學。在實現體育教學的目標和績效評價教學質量方面,要充分兼顧學生運動技能、體質鍛煉水平、健身的行為、科學進行體育健身的能力等內容。教師要站在體育醫學的角度來認真審視和觀察學生的體育運動,對學校體育運動鍛煉項目的計劃合理性、運動強度和運動量的適度性、運動的安全性等都進行了考量,做到體育運動鍛煉項目的明確,計劃合理,運動量適度,達到"科學運動"的體能鍛煉教學效果。
五、結論
積極關注和促進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健康體育管理工作是學校體育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真正把學校終身運動體育促進了青少年健康的發展放在了學校終身體育的戰略和核心任務地位。因此學校在體質健康的管理工作中,應不斷轉變觀念,教會大學生終身追求健康、懂得參與體育運動的科學健康意識,正是我們提倡大學生終身素質健康體育的一個重要意義和價值所在。體醫融合與高校體育健康的學校管理體制改革已經成為教育和體育的研究熱點,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對于個人體育管理健康管理工作重在管理機制、師資力量、課程結構體系的結合上,關鍵是要建立一套切實有效、科學合理的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王娟.構建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以蘭州交通大學為例[J].甘肅科技縱橫,2019,48 (09):66-67+46.
[2]李勃.大學生體質測試后續服務問題分析與管理模式構建[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9,39 (02):119-122.
[3]王雪,聶恒卓,卜秀梅,崔仁善.高校社區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模式的構建研究[J].醫學信息,2019,32 (02):11-13.
[4]劉花云.“健康中國”背景下大學生體質健康學校層面管理的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8,8 (27):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