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機械創新協會以雙師工作室為平臺積極開展活動,確立了科研創新人才培養的新定位。針對產業轉型升級的社會需求,以競賽培養精英學生,帶動專業發展,培養具有“應用新技術,改進設備、工藝和流程”創新潛能的精英人才的定位,構建了創新教育的新體系。實現了專業教育和科研創新教育的有機融合。建設了科研創新實踐的新平臺。建立了開放性管理制度,實現創新能力的進階培養。形成了科研創新活動的新機制,保障了創新活動的全方位進行。
關鍵詞:機械創新;名師工作室;大師工作室;競賽驅動
0.引言
程友斌-馮定向雙室工作室初創于2007年,是由程友斌老師為帶領學生完成企業科研任務而設立的科研創新工作室發展而來。依托工作室,在2009年注冊成立了“機械俠”協會,并組建15人的導師團隊。協會成立11年來,共吸納會員516人。2017年,株洲市級名師工作室和大師工作室入駐,開啟工作室為平臺的科研育人階段。
1.工作室初創階段
2007年,因程友斌老師承接了企業研究課題,由此成立了科研創新工作室,帶領5位學生進行科研實踐。經過訓練,這些同學初步具備一定的科研素養。與此同時,第三屆湖南省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正在籌備,由工作室老師牽頭,以科研創新工作室為平臺,招募了近20名學生,備戰機械創新大賽。2008年,組隊首次參加第三屆湖南省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賽即取得了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的好成績,工作室兩名同學因表現優秀,畢業后留校,并成為科研創新工作室導師團隊成員。
2.成立協會,規模培養,專業指導階段
為提高學生科研能力及保持科研場所的穩定,學院以科研創新工作室為平臺,于2009年注冊成立了“機械俠”協會,同時組建了5人導師團隊。經過多年發展,協會于2016年更名為“機械創新”協會。至此,我院以科研創新工作室為平臺,以機械俠協會為社團活動機構,將科學研究、創新發現、實踐制作、參賽備賽等科學活動融入到了協會活動日常中。
指導教師以協會為抓手,積極謀劃、引導學生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強化技能、銳意創新,讓學生體驗創新設計及其制作的全過程,并通過參加各類大賽驗證自己的研究成果。協會建立機械、電子、航模及加工學習小組,開設機械設計、工藝設計、CAD、Pro/E、PLC、PPT制作、影視制作及攝影等選修課程。這些課程由導師授課、引課,協會成員根據創作需要精研。
在協會,由導師傳授專業基礎知識為引領,打破常規,打破學科及專業的限制,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選擇不同的訓練模式,參與創新訓練。引導學生參加各類競賽實踐,培養出精英學生,再以協會活動為抓手,由精英學生與新入會的低年級學生結對,發揮學生主體傳幫帶功能,由精英學生自行授課,一方面能將創新創意創業模式健康延續,另一方面引進新鮮血液又可引入新的創意思潮,這樣就可以保證協會永葆活力,達到良性發展的效果。
在這一階段,協會參加各類比賽,共獲得全國一等獎1項、省級一等獎3項,及其它各類獎項20余項。
3.引入雙師工作室——專家指導階段
為提高學生理論水平和技能水平,2017年,在株洲市職教協會的大力協助下,株洲市教育局、株洲市人社局等8部門聯合立項成立的程友斌名師工作室、馮定向大師工作室入駐我院“圓夢軒”創新工場實訓(培訓)基地。至此,我院以雙師工作室為平臺、將科研創新精神融入社團活動的育人機制建設方式正式形成。工作室將我院機械俠協會、機械制圖協會、車輛協會等學生活動團體整合在一起,整合后的協會為“機械創新協會”。
在這一階段,程友斌名師工作室發揮各專業導師作用,開設機械類專業課程、電子類相關課程、計算機輔助設計類相關課程;同時不定期開展科研工具應用、科學數據的獲取、科研數據分析方面、科研論文寫作等方面的講座。
馮定向大師工作師發揮其加工強項,組織車工、鉗工、銑工、數控加工學習小組,開展比賽級專業訓練,一方面可備戰技能大賽,同時能讓學生自己加工自己的創意作品,讓創意盡快實物化,在實物化后驗證和改進作品。
在專家指導下,工作室成果呈爆發式增長。這一階段,工作室共獲全國二等獎1項、省級1等獎4項及其它各類獎項40余項。協會導師彭志強也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技術能手”、“湖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等稱號。在此期間,教師和學生團隊共申報實用新型專利8項、發表論文10篇、申報課題5項。
4.效果啟迪
首先,工作室形成的工作流程:“基礎科研知識培訓→學生創意→科研理論論證→產品加工→裝調試驗→競賽技能集訓→參加競賽→總結提煉”中,每一個步驟都不可忽略,否則就容易走彎路。
其次,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則必須要有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在這一過程中導師對學生的鼓勵和督促非常重要[1]。
最后,要強化導師的引導作用。一些專業性特別強的知識,須通過老師引導,學生自學來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能由導師包辦所有事情,而學生成為旁觀者。
平臺建設過程中,共培養教授2人、副教授2人、講師3人。工作室已成為師生共同發展的平臺。
參考文獻:
[1] 張振岳.工作室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20,06:74-77.
程友斌?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