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減負增效”一直是我們教育人的追求,怎樣讓學習成為學生的樂事,愿意去學,讓學習變的高效,有趣,輕松是我們一直向往的境界。聽了賁友林老師《雞兔同籠》這節課,我對減負增效的教學產生了更多的思考。以往的課堂教學,我們把主要精力放到那些能夠直接通過書面測試的知識點上,讓學生死記硬背"結論數學",忽視了學生思維方法的培養,缺少了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所以,我們必須轉變數學教學觀念,不但要關注數學學科的結論性知識,更應該關注知識的形成過程。
關鍵詞:減負增效 高效教學 獨立探索
“減負增效”一直是我們教育人的追求,怎樣讓學習成為學生的樂事,愿意去學,讓學習變的高效,有趣,輕松是我們一直向往的境界。 以下是我在教學中關于減負增效的一些體會。
一、引領學生主動學習
減負的最終落腳點應是著眼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只有具備學習能學習的學生最終才能做到減負提質,否則,教師教的再多,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也不能有效的減負。學生能夠實踐,能夠思考,能夠合作,從而使數學學習中有更多的自主成分,也有更多的思維活動支持。暑期培訓時聽了一節賁友林老師《雞兔同籠》這節課。
賁老師在上課前給孩子們準備了一組問題:“雞兔同籠,上有九頭下有26足,問雞兔各幾何?”1.我會做這道題,我的的解題過程是:2.我不會做這道題,但我愿意嘗試:3.關于雞兔同籠,我還有以下問題。在課堂上賁老師首先引導學生先將這個問題“畫出來”,一個圈表示一個頭,圈下畫四條杠表示有四肢腿。再讓會做的同學在黑板上將他們的解題方法展示出來。孩子們展示了三種方法:加腿法,分組法,和枚舉法。加腿法是假設雞也有4條腿,那么總腿數為4*9=36條腿,多出來36-26=10條腿。再將這10條腿每個頭去2條從模型上擦除得雞的頭數10/2=5頭。兔頭數9-5=4頭。分組法是假設雞和兔一樣多,那么雞和兔可以看作一組。每組的腿數為4+2=6個,一共有26/6=4組余2條腿。4組共有4*2=8個頭,多出來的頭數為9-8=1個頭。1個頭,兩條腿,正好多出一只雞,兔子的個數為4,雞的個數為5。(這個方法有非常大的局限性,當雞和兔的個數相差大于2的時候,這個方法就失效了)。枚舉法:因為雞兔總數為9只那么依次假設從這三種解法我們可以歸納出解題思路:都是先假設,再檢驗,再修改假設,最終找出正確結果。我們把這個解題思路稱為假設法。之前我也講解過雞兔同籠的問題,講來講去無非就是假雞得兔,或者假兔得雞。只教學生解決問題,卻教不了學生解決問題的邏輯。以及尋找這個邏輯的方法。賁老師整節課從未提及這道題如何做,而是通過不斷的引導,鼓勵,討論讓學生自己解決了這個“難題”。其實課堂上老師只是導演,學生才是主角。當孩子自己摸索出一個解法,一個概念,一條公理,那么這些內容將深深的印在他的腦子里。強于老師灌輸的百倍。雞兔同籠教什么?看完這節課我的答案是:教學生假設思維的方法,教學生不斷探索的精神。學生們集思廣益的學習活動,使課堂充滿著智慧的色彩。通過全體學生參與習題的解讀,使學生明白了數學問題來源于生活。自主探索為主導,恰當講解為點撥,能夠減輕學生的情緒壓力,能夠釋放出學生智慧的光芒。
二、精心設計作業類型
作業設計要少而精,避免機械重復的作業。就“量”而言,題海戰術,負擔過重,會事倍功半。要做到作業布置的重點和難點到位,學生掌握較好的知識點避免重復性的作業。
作業設計體現
1、趣味性:內容新穎,形式多樣,誘發興趣。
2、針對性:把握重點針對難點,有的放矢。與課堂教學相結合,不重復,有梯度。
3、層次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提高。
4、靈活性: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法多用。正向、逆向思維,要求寫解題計劃,應用題改編。
5、對比性:加強聯系比較異同,突出本質。與例題類似的基礎性作業,拓展題。
6、實踐性:聯系實際手腦并用,培養能力。此項為綜合實踐課作業,包括資料搜集、小組交流合作,匯報,集體評價。
7、綜合性:新舊聯系知識技能,綜合檢測。重點放在新舊單元轉換,或復習課,考察對概念間的靈活運用能力。
8、創造性:激發思考啟迪思維,發展智能。采用鼓勵性評價,發現優點,并提出更高要求。
減輕學生負擔絕不是對學生放松要求和撒手不管 , 而是給學生們更多的時間去接觸世界、接觸事物、接觸生活 , 學習更多的知識 , 做更多的事 , 思
考更多的問題 , 培養其獨立思維和創造能力。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實踐和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在有限的時間內,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最大限
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夯實學生的四基,使其數學素養都能得到協調發展,從而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文君.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減負增效”芻談[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5).
[2]宋筱川.分層作業,分出活力——探微小學 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有效策略[J].學子(理論版), 2017(2).
郝婧婧?山東師范大學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