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發生在一個晴朗的上午。上完第四節課,我把學生安全順利地送出校門便回到學校食堂吃午飯。午餐時間跟同事聊著正酣,這時,我的手機鈴響了,我定睛一看,是一位家長打來的電話。
“陳老師!我家孩子放學路上被同學欺負了!他現在正在靠近學校的巴士站附近,剛才有兩個好心人看到他躺在地上!我上班接到電話正在趕過去!我很著急!麻煩您能不能幫我過去看看!”
“好…好的!我馬上過去看看!”其實踏上班主任之路這幾年,最怕的就是在吃午飯的時候接到這樣的電話,很讓人提心吊膽。本來一上午上完課改完作業已經身心俱疲,正可以趁著午飯時間放松放松。但是接到電話,我還是連忙放下手中筷子餐盤跑了出去。
急忙走到靠近學校的巴士站,隱約地看到三個身影正坐在林蔭走道的石凳上。我連忙加快步伐,一對中年夫婦中間坐著的正是我們班的小銘同學,他蜷縮著雙腿,身體抽動著,留著眼淚抽泣著,好像很恐懼。我彎下腰輕聲地安撫他,別怕,有老師在。看他情緒穩定了下來,我才詢問他怎么回事。
小銘捂著自己的頭,頭上起了一個大包,看起來摔得不輕。好心的中年夫婦告知我,他們正好路過,看到有幾個學生在圍觀,過去的時候發現小銘正躺在路上抽動著,好像起不來,那幾個圍觀的學生也就紛紛都走開了。于是他們把小銘小心地扶到林蔭道旁的石凳坐下并立刻聯系小銘的媽媽告知她孩子的情況。
我對中年夫婦表示感謝,并告知他們我是孩子的班主任,之后他們就放心離開了。我把小銘扶起來,并詢問他怎么回事。原來是我們班的另一位同學小喆把他抱起來摔在地上,頭碰到了地上起的大包。我沒有繼續多問,連忙扶著小銘先去學校校醫室處理傷情并通知小喆的家長帶上小喆前往學校處理此事。
走去學校的路上,小銘的奶奶也趕了過來,老人看著自己受傷的孫子情緒有點激動,這時媽媽也趕過來了,母子抱在一起。我很理解他們的心情,安撫他們一定會公正處理此事,先去校醫室看看孩子的傷情。到了校醫室,校醫拿冰塊給孩子處理了一下傷口,觀察片刻后發現沒啥大礙,孩子和家長的情緒也漸漸穩定了下來。這時候我才詢問小銘事情的原委。
原來在放學路上,咱班的幾個孩子走在一起,小喆先去搬路上的共享單車,小銘跟在其身后,他不厭煩,就把自行車鏈條上的機油弄到小銘的褲子上,生氣的小銘罵了小喆幾句,小喆一惱火就往小銘的屁股上狠狠踢了一腳,小銘又罵了他幾句,這時小喆失控了,摟住小銘脖子抱起來重重的摔在地上。看著小明躺在地上起不來,小喆出于慌張恐懼,就跑回家了。同行的還有幾個同班同學,見此狀況,他們也都驚慌的走回家了。
眼看著快過了中午飯點,孩子和家長都還沒吃飯。這時學校德育張校長恰巧路過,就詢問什么情況。張校長了解情況后得知孩子和家長都還沒吃飯,便囑咐我先給他們安排午餐。不久,小喆的媽媽便領著小喆來到了學校的校醫室。
小喆從進門那一刻起,神情就非常慌張。平時,小喆就是一個比較頑皮的孩子,喜歡惹是生非,成績也不是很理想。好在孩子的父母還算通情達理。我先倒了杯水給小喆的媽媽,想必她也已經得知是自己的孩子有錯在先,而且行為比較惡劣。小喆媽媽詢問完小銘的傷情,我先讓所有人都安靜下來,聽小喆說說事情的全過程。
小喆也如實承認了自己打人的事實,基本與小銘陳述的吻合。說著說著,小喆自己也哭了起來,想必他也意識到了自己所作所為的嚴重性,內心比較害怕。見此狀況,我沒有嚴厲的批評小喆,而是幫助他捋清楚整件事情他行為方面的不當之處:一、放學路上應該直接回家,不應該去動共享單車,爸媽在家做好飯菜等著,如不能按時回家,爸媽就會很著急,也容易出完全問題。二、無論什么情況,動手打人都是絕不允許的暴力行為,暴力行為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更不應該讓它成為自己情緒的奴隸。三、同學之間應該是團結友愛,和睦相處,彼此尊重,相互包容,你們是在一起生活了六年的小伙伴,怎么下的去手呢?聽我這么一說,小喆眼淚流得更厲害,連忙說自己錯了,以后再也不敢了。
小喆的媽媽也流下了淚水,起身跟孩子一起深深地跟小銘及家人鞠躬道歉。小銘及家人也接受了小喆的道歉。之后我便讓他們自行商量去醫院檢查等后續事宜。下午檢查結果出來后,小銘媽媽給我發來信息,告知我小銘身體無礙,感謝我處理及時。晚上小喆媽媽也買了一些慰問品到小銘家再一次表示歉意,我也通過電話慰問了小銘,并把整件事情的處理結果向德育張校長作了匯報。事后,我也找到小喆和小銘再一次進行了交談。同時也找到了那幾個圍觀的同學進行教育,并且在班會課上強調杜絕暴力行為,拒絕校園欺凌。
通過這件事情,讓我明白在處理類似的學生打架或者欺凌問題時,應該把安撫學生情緒,關注學生健康放在首位。其次才是弄清事情原委,公正公平的處理事情。這樣學生才能得到教育,家長才愿意配合整個事件的處理,從而避免累類似事件不再發生。
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第十六小學?陳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