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技術學科素養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課堂在情境中有機拓展、學生情感在情境中體驗、教學效果在情境中不斷提升是非常有意義的。情境教學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 情境;教學法;學科素養;信息技術
引言
長期以來,教育理論對教學情境都有一定的重視,任務它在提升形象化、啟發化教學模式、擴展發散性思維訓練、活躍課堂氣氛幾個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般教師心目中,它僅僅是作為一個配角出現的,只能作為授課主體的補充說明,近似一種“游戲”功能。
既然教學情境對學科素養課堂教學有如此重要的意義,我們能否對它進行方法論的研究,把它提升成教學方法,即“情境教學法”?本文結合自己在長期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實踐的研究和探討,提出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情境教學的實質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去經歷、去體驗、去感悟、去創造。一個寬松、民主、活躍的課堂環境,對于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是相當重要的。針對學生的這種心理,在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創設情境,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及時的將學生不經意間產生出的“奇思妙想”、生發出的創新火花, 這些細微之處流露出來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組整合,并恰當地組織學生自主學習,盡可能地讓學生通過探索去獲取知識,讓他們樂于探究。
二、情境教學中情境的創設
情境教學中情境的創設最關鍵的問題在哪里?我認為關鍵有二:
其一,就在于把教學內容“活化”為生活場景,但是這不是一般性的生活場景,而是經過教師精心提煉和加工的生活場景、能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的生活場景。創設來自生活的教學情境的教學方法,能切入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本著“發現生活----參與生活------理解生活”的理念,挖掘身邊的生活題材,通過學生親身探究,培養其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其二,就在于創設美感情境。美感是人類接觸到美的事物時所引起的一種沖動,是一種賞心悅目的心理狀態。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美也是無處不在。在教學中,如果注意創造機會,捕捉契機,帶領學生去發現美、欣賞美、那么不僅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大有幫助,同時也能以美啟真,以美導善。
三、情境教學法的幾個原則
情境教學是一種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它可以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以此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所以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創設情境,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一)以教學目標為準繩,營造學習氛圍。
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創設教學情境的前提。心理學研究認為,學生在民主、平等、寬松的教學氛圍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下,不僅可以使記憶力增強,而且能活躍思維,發揮潛能,有效地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下,適當的教學情境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才能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才能更好地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二)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點,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我們所設計的教學情境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知識,所以必須要把握好學生們的心態。由于信息技術課的學科特點于其它科目不同,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特性,對學生可能產生的各種心理反映做出恰當的判斷非常必要。只有很好地掌握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奮點,才能真正的實現教學情境的作用。
(三)促進學生實踐操作,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
通過情境的創設,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學習信息技術對于他們的生活能起到什么作用,讓他們在這個情境中,收獲一份成功。為此,可以通過樹立榜樣,用激勵的辦法督促學生學習,讓他們在課堂上獲取成就感和被認同感。通過這些方式,有助于他們學習興趣的進一步培養,而暫時表現一般的學生也會學有榜樣,榜樣的力量可以督促他們下一節課好好練習。
(四)以激活知識(技能)原型為支點,促進學生實踐操作能力。
信息技術的本質是來源于創造,通過信息的獲取、加工、提煉、管理、表達和交流,通過技術設計、制作和評價,通過以技術思想和方法的應用及實際問題的解決,為學生展示創造力提供廣闊的舞臺。情境設計不僅僅局限于課題的揭示,任務的引出,而應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環環緊扣,引人入勝。
結論;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情景的創設和利用沒有固定的方法,教師要根據教學任務、教學對象、教學設施及教師本人素質,選擇適當的創設情景的途徑。充分利用“情景教學”擴展教學形式, 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創造性學習的潛在能力,這種潛在的創造力要靠我們教師的具體教學活動去培養和發掘。從情境中來,到情境中去,那么你所創設的情境就是一個好的情境。
【參考文獻】
[1]孫琦. 淺談情境教學法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J]. 中小學電教:教師版, 2007, No.204(09):33-33.
[2]王學紅. 淺談情境教學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 2011.
張麗英?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