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第一次當父母的人來說,當寶寶呱呱墜地的那一刻開始,挑戰就來了。手忙腳亂和驚慌失措是常有的情況,他們急需掌握育兒知識和照顧孩子的技能來應對挑戰。父母們都希望自己能做到盡善盡美,但受限于現實條件和個人能力,實際上我們已經做出了選擇,接納現實,權衡利弊后的選擇。
關鍵詞:養育;育兒;生態環境系統
一、父母是影響孩子發展的唯一因素嗎?
對于第一次當父母的人來說,當寶寶呱呱墜地的那一刻開始,挑戰就來了。手忙腳亂和驚慌失措是常有的情況,他們急需掌握育兒知識和照顧孩子的技能來應對挑戰。信息時代,各類知識產品到處可見,育兒更是熱門主題。有些人說,學得越多,焦慮越多,在不斷的學習,腦袋里充斥著各種所謂 “正確”的方法,很容易發現家庭其他成員育兒中的不當行為,進而引發矛盾。還有些人說,期待找到一種“正確”的育兒方法,然后就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的困惑。而隨著孩子的長大,身體和心理的變化,養育者可以為他做的也越來越多,需要應對的事情也越來越多,特別是如何把握好一個度,太嚴的話,怕壓抑了孩子的天性,太松的話,又怕太自由散漫,以后難以適應社會。
有時候我們會把自己想象的很厲害,好像自己有能力把握或控制孩子的未來,雖然嘴上不那么說,但實際的想法就是這樣,不然為什么會這么焦慮呢?!有些育兒文章會讓你感覺,父母是影響孩子發展的唯一因素,所以你可能會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的行為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可是,影響孩子發展的只有父母嗎?
二、生態環境系統理論
布朗芬布倫納提出的個體發展模型,他強調個體的發展受到個體和環境相互作用的影響,環境包括了一系列相互影響的系統。
微觀系統,指個體活動和交往的直接環境,孩子生活的直接環境,他可以直接接觸到的人和物。
孩子有自己的天性,有的只喝母乳,不喝奶粉。有的晚上睡的很好,有的晚上很鬧。每個孩子可能都不一樣,多子女家庭中的兄弟姐妹、甚至是雙胞胎,個性可能都是不一樣的。孩子是有個人意志的獨立個體,孩子不是機器,你輸入一個指令,他就按你想的呈現一個反應。也不是橡皮泥,你可以隨意捏成想要的形狀。
環境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剛出生的時候就在家庭內,慢慢長大,環境擴大到幼兒園,學校和新的人際關系。影響是相互的。父母會影響孩子,孩子也會影響父母。
中間系統,指各微觀系統之間的聯系或相互關系。布朗芬布倫納認為,如果微系統之間有較強的積極的聯系,發展可能實現最優化。包括父母和長輩、其他子女的關系,父母和學校老師的聯系等。教師節送禮、朋友圈點贊,父母對孩子學校內外人際交往、課后補習等的了解,都會影響孩子的發展。
外層系統,指的是成長中的兒童不在其中,對他們所處的直接環境產生影響的社會環境。不是兒童生活的直接環境,會間接影響孩子在直接環境中的經歷。包括父母的職業,陪伴孩子的時間,物質保障等。社交網絡的支持,親戚和朋友提供建議、陪伴和經濟援助。
宏觀系統,這不是一個具體的環境,是由文化、價值觀、法律、習俗和資源組成的,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兒童知識經驗的獲得。比如國家政策、文化價值觀等。
時序系統,環境并不是以一種固定方式影響個體的靜態力量。相反,它是動力性的、不斷變化的。比如,重大生活事件對生活的影響。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一個人的發展受這么多因素的影響,你有什么感覺?是焦慮減輕了,還是更焦慮了。對于我們來說,我們不可能控制所有的影響因素,有很多我們沒有注意的,影響不到的因素也正在悄悄影響著孩子的發展。我們只需要把我們能做的,盡量做好。暫時能力、時間等因素影響做不到的,也不用糾結。
三、養育是一種選擇
父母們都希望自己能做到盡善盡美,但受限于現實條件和個人能力,實際上我們已經做出了選擇,接納現實,權衡利弊后的選擇。
首先,現實條件有限。工作,家庭情況,經濟條件等決定了,這必然是一個有取舍的選擇。你不可能說,孩子你先別長大,等我多掙點錢,有多點時間陪你再長大,更不可能反過來。對于父母來說,你選擇你喜歡,只要你可以承擔相應的結果就行。
其次,意識與潛意識。有時候我們是理性的分析,權衡利弊,做出最佳選擇。還有很多時候我們是不自覺的就做出了選擇,比如原生家庭的影響,為什么你會對孩子的某個行為那么生氣呢?會不會跟自己小時候的經歷相關呢。
再者,不拘一格降人才。沒有絕對的好壞,客觀上可能有最佳選擇,主觀上只有最適合的選擇。例如,工作和婚姻。說到底都是選擇一種自己要想的,舒適的生活方式,不需要跟誰交代,自己滿意就行。
心理學工作者們通過大量的實驗研究,得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告訴我們個體或孩子怎樣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但不同的心理學家看法可能有差異,你相信誰的理論,這也是一種選擇。選擇好了之后,你是否能做到,又是一個問題。例如,有一位心理學者說精神分析可以解釋30%的心理問題。如果有條件,可以多學幾個流派的理論。所以,我們盡力去做那些我們相信的,我們能做到的就好了,做不到的也不用太糾結。
參考文獻:
[1]勞拉·E·伯克Laura E·Berk(美).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從0歲到青少年[M],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01.
[2]陳忻.整體養育[M],北京市:中信出版社,2020-09.
彭洪年?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