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刺繡為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之一,刺繡又被稱為針繡,俗稱“繡花”,就是用繡針引著彩線,然后將設計的花紋刺繡在織布上,刺繡運針于紡織品上,用繡跡來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圖章為扁平化的圖形表現方式,在通過對刺繡圖章設計在青年群體的調查和了解后,圍繞地標和風景為題材的刺繡圖章設計進行的美術課程的開發。幫助學生增強文化自信、文化責任感和熱愛家鄉之情。
【關鍵詞】 刺繡;圖章設計;美術課程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40-0065-02
在中國古代大多都是婦女來進行刺繡的,故為 “女紅”的一個重要部分。它是用針和線把人的設計或生產等各種裝飾圖案繡制在任何現有的織物上的一種藝術。如今中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差,刺繡工藝脫離學生的生活。可是刺繡在中國的存在歷史悠久,故將其引入高中美術課程有一定必要性。為了符合高中的課程目標,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運用多種工具、材料和美術語言創作具有一定思想和文化內涵的美術作品及其他表達意圖的視覺形象,將刺繡的傳統圖案進行現代化的推陳出新,利用家鄉的地標建筑,風景名勝等景象。進行重新設計,迎合現代人的青睞,滿足人們的需求,圖章易于攜帶,制作簡單,小巧精致,并具有收藏價值,更有利于學生的制作與創新,擁有充分的發揮空間和時間,故選擇刺繡圖章設計進入美術課堂,是個不錯的選擇。在此基礎上,設計并開發出針對高中學段的單元課程—— 《非遺的現代化傳承》,“旨在喚醒學生保護傳統文化,繼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用現代化的手段繼承創新”,以此來引導學生進行整個單元課程的學習。
一、刺繡圖章設計引入高中課堂的意義
(一)背景的選擇
黨的十九大關于文化方面,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提出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同時也要強調要繼承創新,展現中華文化的時代風采。選擇地標和刺繡圖章設計結合是為了將文化藝術和城市精神文明的發展相結合從而設計更適合學生學習的美術課程。近幾年,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的發展并在各地深根發芽,經過調查與研究,人們對于刺繡的設計還是抱有期待,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在人們心中是十分重要的,人們對于傳統文化保護和發揚是積極地,刺繡圖章設計單元課程,采用了刺繡這種傳統手工藝,更能豐富文化產業。并且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消費者群體的不斷增加對不同的消費需求的渴望越來越強,并且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類似像刺繡這類的手工價格昂貴的工藝品也是越來越被大眾追捧和喜愛的,所以將刺繡引入課程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和實踐性。
(二)前期的調研
通過調研得知喜歡刺繡建筑風格的人數占比較多,將建筑與刺繡結合在一起人們的喜愛程度高,較市面上其他版本的刺繡更能吸引人的眼球,并且大眾的審美都偏向于清新脫俗的類型。如果是關于建筑類主題,刺繡會更加吸引人。刺繡是我國傳統的民間手工技藝,是中華民族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刺繡的創作形式加入課堂教學中,讓人們更好地了解刺繡,喜愛刺繡,從而繼承與弘揚中國民間文化。其實就市場而言大眾對刺繡的需求和購買力也是十分強烈的,在購買上關注的還是價格、工藝和喜好。刺繡作品新穎精致,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所制作的作品顏色絢麗,深受人們的青睞。并且以建筑為主體設計的刺繡圖章可以作為一個游子,所能保留的長久記憶,出門在外留在心中的還是建筑,只因建筑所承載的是幾代人的記憶,所以建筑與刺繡的結合是十分契合的,能更好地宣傳家鄉之美,對于發揚中國文化也有著很重要的現實意義,調查結果還顯示,人們對于刺繡的了解鳳毛麟角,但人們對刺繡的熱愛卻十分期待,所以刺繡圖章設計走入美術課堂,能更好地豐富人們關于刺繡的文化認知,是十分有意義的。
(三)課程選擇的原因
1.在圖形表現形式上,刺繡圖章設計的特點是扁平化,高度濃縮并快捷傳達信息,能夠使整體看起來簡潔易懂,并且易繪制,方便修改,也就是說由簡單的圖形組合來表現復雜的事物,使得整個圖案干凈整潔,更能吸引人的眼球,對作品的理解和認識度高。
2.承載物表現上,采用刺繡圖章設計進入課堂,因為刺繡是用繡針引著彩線,然后將設計的花紋展現在織布上的一種工藝。刺繡圖章是以刺繡這一中國傳統手工工藝制作,采用絢爛的色彩,變化多端的針法,美妙絕倫的圖案,精巧的繡工來表現。刺繡圖章可以依據特色建筑為原型設計圖案,并用繡針繡制出美麗絢爛的刺繡。整個課程利用絢麗的刺繡文化來奪人眼球,并采用圖章的形式結合起來,整體統一,效果明顯,更好地表現出家鄉的美麗,也是將地域特色與文化結合,突出課程的精彩點和創新點。
(四)教具的制作
筆者選取了家鄉建筑,河南師范大學的校門為主要畫面主體,河南師范大學北依巍巍太行,南瀕滔滔黃河,位于豫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新鄉市,坐落在廣袤的牧野大地、美麗的衛水之濱,是一所建校歷史較長的省屬重點大學。是河南省重點大學,名氣頗深,整幅圖章采用了霸氣威武之感,繪制時首先采用黑色線條來繪制大門,接著搭配傍晚的黃昏、落日和空中飛翔的大雁,借鑒一些浮世繪風格中的海浪造型使整個建筑雄偉壯觀,最后外輪廓用黑白灰來填充,顯得莊重,威嚴。繪制完草圖后,用刺繡形式進行加工制作,完成成品。下圖展示的就是制作的一個刺繡圖章設計之河南師范大學的大門(圖一:手繪版、圖二:刺繡版)。
二、刺繡圖章設計與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之融合
課程設置上首先講解刺繡的技法種類等相關內容,首先用視頻導入,講解介紹刺繡是我國極具特色的民間傳統手工藝。我國的民間美術發展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凝聚著民族文化精神和勞動人民集體的智慧。總體來說傳統的刺繡工藝要求高,制作繁瑣,對于學生來講難度系數大,時間和精力上都達不到,所以選擇裝飾繪畫性的刺繡,這種刺繡對象都經過很大程度上的夸張變形和簡化處理,在色彩表現上也是具有明顯的象征意義和概括性。在設計此門課程時,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知識結構水平來確定學生的裝飾刺繡內容,同樣包括介紹刺繡所需的一系列材料,工具和相關的藝術形式。簡單介紹完刺繡基本理論后,教授給學生一些易于掌握學習又出效果的一些針法技藝,并觀看和學習傳統刺繡的優秀作品和制作視頻,接著通過展示教具,更清晰直觀的近距離觀察和欣賞,從而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求增加民族自豪感,同時也讓其了解裝飾性刺繡作品。
裝飾性刺繡作品,形式新穎,造型簡練,色彩概括,創意和設計感十足,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利用以往自己的美術理論知識和藝術設計理念來進行刺繡圖案設計。打開學生的思路和想象,接著向學生介紹圖章設計課程,刺繡圖章設計的圖形表現形式特點是扁平化,高度濃縮并快捷傳達信息,能夠使整體看起來簡潔易懂,并且易繪制,方便修改,對作品的理解和認識度高并且圖章尺寸小也便于學生制作。講解完刺繡圖章設計等基礎知識后,拋出課程主題利用家鄉的建筑和風景名勝古跡來創作圖章草稿。
在講解主題前,對學生剖析家鄉的特點,提取家鄉中的建筑特色,講解并使學生理解建筑是鎖住家鄉的長久記憶,是幾代人共同的回憶。幫助學生挑選屬于自己家鄉的那份珍貴的回憶。在學生設計過程中,首先幫助學生找到所要設計的地標照片,用鉛筆在紙上進行手繪,畫出草圖,有些有條件的學生可以輔導用平板或者是用電腦作圖,畫出地標建筑的線稿圖,最后在建筑為主體的圖章基礎上進行設計,呈現圖章最終的樣子。基礎理論課程上完之后,開始準備實際操作,課程開始前可以根據地理條件安排學生去非物質文化產業基地進行學習和觀摩,因為在這些基地里材料工具和制作方法都是十分專業的,可以很好地對學生進行文化熏陶,這樣的經歷也豐富學生們的藝術修養,有利于之后的學習。在實際制作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安全。然后帶著學生按照實際需要的尺寸將設計好的圖案拓在刺繡的織物上。在制作過程中老師應在班里不斷巡視學生制作過程,更好地加以幫助。在制作時,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講解圖案紋樣是可以通過運用不同的針法技藝來表現在作品之上,從而在原有的傳統技藝基礎之上尋求更新的表現形式。通過實踐幫助學生了解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行業,并對其產生興趣。并在課程最后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和展示。
三、總結
刺繡因其表現力強、色彩絢麗、各具特色等優越性,故將刺繡與圖章設計文化結合帶入到生活中,吸引大眾眼球,產生對祖國不同大好河山的了解欲望,達到宣傳刺繡的目的,使更多的學生了解祖國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和手工藝品。并且將地標名勝古跡與刺繡結合形式新穎,將傳統文化與地方特色結合在一起達到雙贏的效果,既能發揚民族文化,有能讓刺繡在生活服飾、歌舞、戲劇或屏風等生活領域得到廣泛運用。通過課程學習,學生在圖章刺繡時多選用清新淡雅的色彩風格,也是符合調研時大眾審美,對于這個校本課程的推廣從大角度看不僅讓刺繡這一傳統工藝,走進千家萬戶,邁入在這蘊含了千萬種文化的世界領域當中。也能讓中國文化產業在世界更進一步的推廣,更能讓學生增強民族文化的責任感。
參考文獻:
[1]張慶.高校開展刺繡課程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機結合與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04):1-2.
[2]衣佳悅.《慶陽刺繡》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J].美與時代(上),2018,(06):121-123.
[3]張麗琴.論高中美術校本特色教材的開發[J].教育文匯,2019,(07):45-46.
作者簡介:
魯夢琪,海南師范大學學科教學美術專業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