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圖書館是民眾獲取知識、檢索資料、閱讀書籍等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推進文化建設,提升民眾文化素養和科學水平等的重要載體。在當前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新形勢下,公共圖書館在文化傳播方面也面臨新的挑戰,更有新的機遇。本次研究圍繞公共圖書館的文化傳播能力建設策略進行探究,以期讓公共圖書館的文化傳播價值更好地發揮出來。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文化傳播能力;建設策略
【中圖分類號】G259?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33-0085-02
時代的發展伴隨著文化的繁榮,而文化的繁榮又推動群眾文化生活訴求、文化傳播需求的多樣性發展。這就給公共圖書館的文化傳播能力帶來了新的挑戰。如何才能踐行公共圖書館的職能,滿足民眾的文化需求,這是公共圖書館急需解決的問題。必須克服文化傳播工作面臨的難點問題,充分利用好新資源、新途徑、新技術、新理念,真正推動優秀文化、有用文化的傳播推廣。這將為群眾文化素養的提升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一、公共圖書館肩負文化傳播重要使命
中國擁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文化的傳承從未中斷。幾千年的文化沉淀,也是國家發展的一筆寶貴財富。時至今日,教育、經濟、文化、政治以及各個行業領域、各項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都在不斷從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中汲取營養。持續推進文化的傳承與傳播,這更是國家發展的一項重要工程,重要任務。進行文化傳播的途徑有很多種,教育體制的建設和義務教育的普及發揮著這樣的作用,各地區文化部門、文化宮、文化館、博物館等的建立也在發揮著同樣的作用;而公共圖書館也是國家文化傳播途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在過去很長一段歷史時期中,信息化技術發展不成熟,網絡覆蓋不全面,公共圖書館是民眾采集檢索相關信息,查閱相關資料等的重要途徑。科研機構、教育工作者、學生群體、辦公人員,各個領域人士都要借助于公共圖書館來滿足資料信息檢索查閱的需求。而在今天,公共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播者的角色依然不會改變。相反,在信息技術蓬勃發展導致信息數據爆發式增長的新形勢下,在中國傳統文化和國際文化交融并會的復雜環境中,公共圖書館更肩負著梳理辨別不良文化,隔絕清除糟粕文化,傳播發展優秀文化的重要使命。和網絡文化傳播途徑的龐大流量、監管艱難相比,公共圖書館在對各類書刊、信息數據、檔案資料等的采訪采集和審查管理方面有更健全的機制,其書籍刊物、檔案資料等的來源途徑也更加嚴謹、明晰、可查。這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公共圖書館的信息數據、檔案資料內容質量更高,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符合國家精神文明建設和科教興國的政策要求。在復雜的時代背景和文化環境下,公共圖書館的文化傳播職能越發不可取代,不可或缺。
二、公共圖書館在文化傳播中面臨艱難挑戰
時代的發展伴隨著新事物的出現,其中更是機遇和挑戰并存。當前,公共圖書館在文化傳播方面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一)公共圖書館的信息儲量和訪客接待量有限。公共圖書館屬于分布密度并不很高的一種文化傳播載體和信息服務機構。除了一些學校等機構單位擁有自建圖書館向指定人群提供服務之外,很多城鎮地區真正意義上的公共圖書館數量十分有限,而且各類公共圖書館的建館規模也有所不同。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實體場館在信息儲量和訪客接待量方面的局限越發凸現。比如居民在距離公共圖書館較遠的位置,想要查詢某方面的專業信息,要往返奔波于家庭、辦公場所和圖書館之間,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實體場館的局限性,嚴重制約了其文化傳播職能的發揮。
(二)公共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功能嚴重滯后。時代發展日新月異,各種信息的更新換代非常快,居民在信息的檢索查閱方面也迫切要與時俱進,對新信息、新資料的需求更高。但是作為公共圖書館,其館藏各類書刊、檔案資料的更新換代則相對滯后。這一方面是因為公共圖書館的書籍采訪機制復雜,資料采集途徑單一;一方面是因為書刊等出版發行刊物本身從編輯整理到印刷出版的周期長,信息資料的滯后性不可避免。
(三)公共圖書館的文化傳播屬性遭到弱化。公共圖書館在信息服務方面存在的短板不足,使得越來越多的用戶感到不滿。而隨著網絡的普及,大量民眾轉而向網絡渠道尋求幫助。比如學生群體了解關于歷史人文或者理工化學方面的資料,他們會便捷的通過網絡進行檢索;或者人們進行房屋裝修,想要了解房屋裝修攻略,也會直接利用搜索引擎尋找相關信息。隨著網絡媒體、自媒體、生活服務類App等的巨量增長,民眾利用網絡檢索信息的途徑更加多樣化,相應的公共圖書館的文化傳播職能也得到削弱。如何在眾多信息服務渠道中從候選變成首選,這是公共圖書館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三、公共圖書館文化傳播能力建設策略構想
(一)做好館藏刊物資料的內容質量把關。傳統意義上的公共圖書館將更多的職能放在對資料檔案、書籍刊物等進行收藏儲存上,有需要的用戶可以到館內查詢閱覽相關資料,功能發揮十分被動。在文化傳播的職能要求下,公共圖書館不僅要繼續發揮資料儲存保管方面的作用,更要發揮好內容質量把關的作用,對所有館藏文件資料以及后續采訪采購各類書籍資料的內容質量進行妥善把關。其一,要保證各類資料內容不含反動言論、不實言論、虛假誤導信息和涉黃暴力信息,不引進違禁書籍資料,堅持以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進行核心價值觀培養為主導,杜絕崇洋媚外、封建思想等書籍資料的引入;始終保持堅定的思想政治信念和健康、向上、科學、實用的信息內容儲備;其二,要嚴格做好書籍刊物等的版權管理,做好書籍刊物等的采購引進渠道管理,確保所有館藏資料內容為正版資料、正版內容,杜絕盜版讀物、書刊影像資料混淆視聽、擾亂市場秩序;其三,要嚴查書籍內容是否有錯字、白字、空頁、多頁、缺頁等質量問題,確保資料編輯審校和印刷等各方面無質量問題,無短板漏洞;其四,要做好書籍刊物等資料內容的更新,要做好出版社、圖書商等環節的信息共享,及時對館藏書籍資料等進行更新,做好書籍分類擺放和上架等管理工作,不斷優化圖書館信息檢索服務機制,避免書架刊物資料過期陳舊,要做好新進書籍資料等的錄入工作,做好書籍的采訪和用戶反饋跟蹤,持續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優化館藏資料內容,最大化發揮文化傳播職能。
(二)創新活動形式延伸信息服務功能。文化不應該是死氣沉沉的資料文件,文化傳播的過程也不應該是被動等待用戶入館進行查閱;在新時代,公共圖書館圍繞文化傳播職能要做到主動出擊,創新服務形式、開發服務內容、優化服務體驗。其一,公共圖書館可以積極踐行公共圖書館主體責任,參與省市縣鎮地區舉行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開辟場地、調集資料進行主題日宣傳教育活動,配合當地黨政機關部門等組織開展“愛國主義”主題教育活動,“牢記使命·不忘初心”主題教育活動等,通過豐富多樣的館藏資料書籍進行主題重點、內容鮮活的文化傳播活動。其二,公共圖書館要積極走出去,通過文化宣講的方式向更廣泛的群眾進行文化傳播引導。比如與本地區大中小學合作進行“傳統文化游園巡展”活動,通過組織傳統文化宣傳流動車的方式,在本地每個學校駐扎巡展3—5天,鼓勵同學們在課下時間觀看閱覽相關書籍資料;或者面向當地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機關機構等,提供流動巡展活動,將優秀文化、先進思想、優良傳統、實用技能、科學百科、文藝美術等各方面資料展示給群眾閱讀參考。其三,公共圖書館要活化運營管理理念,創新服務職能,充分利用好節假日等各種良好契機,舉行“我愛讀書”“朗讀大會”“最佳圖書管理員”“館藏最受歡迎書籍”等各種多彩評選活動、賽事活動、文化活動,營造多彩文化傳播氛圍,讓更多群眾參與到圖書館文化傳播活動中來。
(三)激活線上服務機制加強文化傳播力。隨著民眾網絡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智慧辦公、網上學習、網上生活等的廣泛滲透,公共圖書館在文化傳播職能上也需要積極向網絡靠攏,實現從實體場館向線上更廣泛領域的輻射。公共圖書館可以考慮建立自己的官網平臺或者微信公眾號和小程序,開通自己的圖書館客戶端App,支持群眾線上注冊登記,支持線上查詢書籍資料和圖書訂閱服務等。依托線上渠道的便利性和廣泛實用性,公共圖書館要做好館藏資料等的信息采集儲存和電子錄入等工作,要保證線上數據資料的更新與線下實體書籍刊物的更新同步同時同質,讓用戶足不出戶即可無障礙瀏覽圖書館各類資料。為保障線上服務到位,公共圖書館可以設置線上賬戶管理專員,線上提供問答引導與資料調閱查詢技術支持,協助用戶有效利用圖書館數據信息滿足個人所需。公共圖書館還應當積極探索和中國知網等知名數據庫、資源網站等的合作,以及與各類出版社、出版商等的線上情報共享和資源對接,通過便捷的線上路徑充實自身數據信息資源,并向更多的用戶群體提供延伸服務,持續進行文化傳播輸出。
四、結語
文化的傳播與傳承是作為公共圖書館的重要職能之一。圖書館絕不僅僅是作為書籍雜志的展覽存放場所,更是為各個行業領域和各類人群提供文化服務、滿足文化需求的重要場館。公共圖書館要把握住新時代居民的文化訴求,把握住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主旋律,切實做好文化的傳播工作。隨著公共圖書館的創新發展,居民文化水平、國家文化環境也會有新的發展,新的成就。
參考文獻:
[1]白洋.公共圖書館參與紅色文化傳播的策略與路徑探析[J].蘭臺內外,2020,(11):45-46.
[2]高華.城市文化傳播能力建設的探索與發展——以公共圖書館為例[J].智庫時代,2020,(15):145-146.
[3]鄭顯玲.圖書館黨建與公共文化傳播[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9,(19):159-160.
[4]白洋.公共圖書館參與紅色文化傳播的策略與路徑探析[J].蘭臺內外,2020,(11):45-46.
[5]陳旭,白龍.淺談公共圖書館對文化的傳播作用[J].學周刊,2012,(07):202.
作者簡介:
王璐,女,漢族,河南鄭州人,學士,助理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