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峰
摘? 要? 當前,對拳擊教法的創新與教學手段的改革已成為提高拳擊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走訪調查法、綜述法等教學方法對拳擊教法的創新進行探討與研究,以期提高拳擊教學工作者對拳擊教法創新的認識,進而提高拳擊教學質量。
關鍵詞? 拳擊? 教學模式? 創新? 體育
中圖分類號:G886.1?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0)09-075-01
目前,拳擊作為一項新興時尚運動步入了大眾的視野,為了順應教學模式豐富多樣的教育要求,體育教學也對這項運動予以了引進和創新,此時的拳擊也作為一個新的教學項目被教育家關注。
一、傳統拳擊教學方法的問題
在當今素質教育不斷普及和發展的情況下,拳擊競技水平提高,而傳統的拳擊教學方法也已經逐漸落后于現代拳擊發展的腳步。現代拳擊發展要求學生盡快學習到拳擊運動的重點和竅門,要求教學者以最簡潔迅速的方法將拳擊技巧傳授給學生。而在傳統教學中,枯燥乏味地一直教授同一個動作,對同一個動作進行詳細分解和指導,這種教學模式很容易讓學生厭倦拳擊的學習。另外,拳擊教學者依照傳統的教學模式去一步步更正并告知拳擊的正確做法和對其的理解等等,不僅浪費了學生學習的時間,也極大程度損耗了學生的積極性。所以,在如今快節奏的教學下,傳統拳擊教學方法的問題和弊端就被逐漸放大。為此,就要求教學者根據新時代的教學模式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完善或改變。
二、使用引導教學的方法
在初中階段的拳擊教學中,教師要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為主,即提高課程有趣性去吸引學生對拳擊產生自學、探究的想法。教學者要更多通過引導和啟發,而不是直接告知的方法來讓學生自己對該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讓他們通過教學者的一些啟發,并結合自己的思考對這個項目去產生深刻的認識。讓學生不再是“被動”地去被人灌輸知識,而是自己“主動”去汲取甚至是挖掘知識,讓他們成為自己學習的核心,去有思考、有個性地學習新的知識,自己成為拳擊課堂中的主人。
但與此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有另一層需要準備的,那就是在課堂開始前由教師對他們進行拳擊理論知識的講解,讓他們認識和了解拳擊的背景以及意義。講解中要不時設置懸念,以讓學生對拳擊學習在心理上產生一定的興趣,在之后的教學中可以更好地發揮他們自身的興趣,讓他們從一開始就抱有好奇心的開始學習。由此可見,拳擊教學的引導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很好地將現代教學模式與傳統拳擊進行結合,從而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使用探索問題的方法
在拳擊教學中,教學者要適當拋出問題,這是與上文的引導教學方法是相互貫徹的。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學者教一招一式,學生學一招半式,一板一眼地去學習,刻板且固定。在這種教學中,老師以一種課堂核心的地位出現,同學們都要根據老師的指示去完成任務。“以師為尊”的方法是傳統教學模式中最普遍也最為突出的,但是在當代的教學中,課堂里是要“以學生為核心”的模式去開展教學的,教學者起到的只是一個輔助的作用。正如上面引導的方法,教學者在其中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們主動地去探究和討論,讓學生自己學習和探索問題。比如,在教學者問出“對方使用上鉤拳進攻時,我們應該如何抵擋”的問題時,學生可以去合作討論,分析其中的可能性,而不是教學者直接告知“對方使用上鉤拳,我們應該閃避或者抵擋”,之后再演示如何是正確的體態,讓學生跟做,這是萬萬不可的。學生從中無法學習到真正可以為己所用的知識,因為他們沒有通過自己的思考去探索問題,而是直接被告知,省去了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最終只是麻木地去完成這個教學任務,導致了課堂不高效,也失去了其真正用意。反之,通過探索問題的方法,學生們可以去理解問題,更加深了對這個問題的印象,自己去發掘問題,解決問題,再通過教學者的輔助指導,最后學習到了有效的知識。這不僅僅完成了教學任務,同時教學效果也遠高于傳統教學方式下的效果。
四、拳擊教學方法創新的優點
引導教學模式和探索問題教學模式都是順應新時代教育潮流的。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情況,做到先激發學生的興趣,再在課堂上引導提出問題,輔助作出解釋,讓其自身討論思考,最后完成學習目標,鞏固學習內容。創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從教學中真正學習和獲得了知識,并且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學會從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法上的創新很能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也可以讓學生真心喜歡學習拳擊。如此就使得拳擊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是為了鍛煉學生的身體,更是為了讓學生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讓他們接觸到不一樣的事物。學生在其中也不僅是要完成教學目標,更是要提高他們各方面的綜合素質,提高他們自身的主體意識,以及和他人交流的社交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這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培養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培養點。
參考文獻:
[1]吳斌.創新教育理念下拳擊教學訓練方法的實施[J].當代體育科技,2017,7(02):31-32.
[2]徐強.淺談拳擊教學方法的創新[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25(05):134-135.
乳山市競技體育運動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