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學作為一種以語言文字為工具載體充分表現作家豐富心靈世界的藝術,其具有社會性、真實性以及民族性等特征。在經典外國文學作品中塑造出了眾多極具個人魅力的女性人物形象,這些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形象影響了一代代的人,作者通過對這些女性形象的科學有效描繪,充分展現出了不同時代背景下社會女性的個性特色與精神風貌,同時也讓更多人關注到女性個體的發展,促使女性群體在社會范圍內獲取到更多的自由與尊重。本文將進一步對經典外國文學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塑造展開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 經典外國文學作品;女性人物形象;塑造
【中圖分類號】I10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15-0025-02
女性個體自由發展一直是西方國家最為關注的時代話題,因此也有著眾多文學作家以女性為主題進行文學創作,從而塑造出了各種精神面貌、個性特色的鮮明女性人物形象。通過對不同經典外國文學作品中的閱讀分析,我們能夠從其中不同的女性人物形象身上發現,文中時代背景下的不同社會生活風俗、時代精神等。經典外國文學作品對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刻畫,讓更多人了解到西方國家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文化、政治以及經濟等社會生活內容,更好地傳播了女性主義,凸顯出了女性地位在社會發展過程的重要性。
一、經典外國文學作品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相關
特點
(一)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時代性
之所以經典外國文學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塑造有著時代性特點,是因為時代性引領了作者對女性人物的創作精髓和發展導向。在文中作者所塑造出來的鮮明女性人物形象,無論是其言行舉止,還是心理特征都會反映出那個時代的社會現狀發展特征。就比如,以英國著名作家艾米麗﹒勃朗特創作的經典悲劇文學作品《呼嘯山莊》為例,該部作品是19世紀英國文學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過創新運用哥特式寫作手法和多種敘事方法,充分揭露了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勢利和虛偽。在該時代背景下,女性角色更多只是一個作為附屬品的存在,不具備任何自主權利,婚嫁是她們體現自我價值的唯一途徑。女主角凱瑟琳為了過上富裕的生活,而選擇背叛了青梅竹馬的愛情,在那個時代女性都渴望嫁給一個有錢、有勢的男人,當女主角凱瑟琳意識到其與希斯克利夫巨大的社會懸殊地位后,她開始進行自我的追求幻想,作者也正是從這種悲劇愛情中凸顯出那個時代的社會發展特點。又比如,在美國著名作家德萊塞創作的經典文學作品《嘉莉妹妹》中,作者成功塑造出了嘉莉這一位鮮明個人特色的女性人物形象。嘉莉本身作為一名農村女孩,有著單純天真可愛的性格,而當她離開故鄉走向大城市接觸到了紅燈綠酒的生活中,就開始盲目追究生活物資,為了不再過上窮苦的生活他甚至愿意出賣自己的身體去維系物質生活。該部作品的創作背景是屬于美國社會自有資本主義蓬勃發展的時代,人們對于金錢的追求看重遠遠超過了道德品質底線的遵守,這也是嘉莉最終走向墮落的時代發展特征。
(二)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個性鮮明性
在經典外國文學作品中,眾多作家對于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還有著個性鮮明的特點,這些女性人物形象往往有著與眾不同的個性,對于自由態度、愛情態度以及事情處理態度會有著個人向鮮明體現。如《戀愛中的女人》這部經典文學作品,該作品是以煤礦小鎮貝多弗作為背景,詳細描述了布朗溫家兩姐妹截然不同的情感經歷和戀愛體會。其中,姐姐厄秀拉作為人民教師愛上了敏感而細膩的學校監察員伯金,妹妹戈珍是一位小藝術家,與小鎮礦主兒子杰拉德陷入了一場瘋狂而悲劇的愛情。作者D.H.勞倫斯通過圍繞這四個人經歷的情感,充分展示出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絕望,同時探求了新的情感紐帶的可能性。姐妹倆在情感中有著自己鮮明的處理個性,姐姐敢于追求自我、改進自我,對于新世界有著自己的鮮明想法,這也使得其與伯金有著一個良好的結果,這在眾多文學中作品女性悲劇愛情結局中是顯得與眾不同的。而妹妹戈珍的感情結局沒有像姐姐厄秀拉那般的好,妹妹有著自我張揚、獨立、勇敢的鮮明性格,敢于承受任何自己做出決定的結局,擁有著普通女性沒有的豐富精神財富,這也是作者勞倫斯向往的女性形象。
(三)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獨立性
自文藝復興時期起,西方國家作者創作的文學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便有著鮮明的獨立性特點,作者更加注重凸顯出女性人物形象在社會發展中的獨立性,表達出自己對于社會男女平等的思想觀點,讓更多女性角色能夠得到社會民眾的認可與贊揚。就比如,在美國著名作家羅尼卡·羅斯創作的《分歧者》作品中,作者將未來芝加哥人劃分為五大派,不同派別的人有著鮮明的個人特質。而文中的女主人公特莉絲卻同時擁有著三個派別的特質,這也注定了她與那些常人是與眾不同的,是個名副其實的分歧者。作者將她塑造成了一個具有鮮明獨立個性的女性人物形象,她有著自己獨立的想法,認為將世界按照不同派別進行歸類是錯誤的,她始終保持著自己的獨立個性和對高度自由的追求,不愿意被束縛在單獨某一個派別中。在任何世界趨同形勢下,要想保持自我本心都是一件較難的事,而文中的女主人公卻做到了,這無不讓人刮目相看。
二、不同時期經典外國文學作品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發展分析
(一)文藝復興時期經典外國文學作品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文藝復興指的是發生在14-16世紀的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其核心精神是人文主義精神,該思想文化運動的發生有效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發展序幕。在文藝復興時期,女性思想得到了大解放,她們不再被封建思想所束縛,而是開始追求自我、向往自由,有著一定的反神學思想意識。就比如,在英國著名劇作家創造的經典戲劇作品《羅密歐與朱麗葉》中,該部作品主要講述了意大利貴族凱普萊特女兒朱麗葉與蒙古太兒子羅密歐之間感人真摯的愛情,他們因為誓言勇敢走在一起,但是卻受到了兩家世代仇恨的影響,最終落下了一個凄美動人的愛情結局。女主人公朱麗葉為了追求自己向往的幸福愛情,甘愿將自己的家庭恩怨情仇放置在一邊,甚至為了能夠愛情愿意犧牲自己的生命。作者對于朱麗葉這名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刻畫,充分體現出了文藝復興時期女性對于自由婚姻愛情的高度追求個性特征,為了愛情甚至與整個家庭、社會相抗衡。文藝復興文化運動的發生解放了一部人追求自由的人性,但也促使一些人走向了欲望放縱的極端。比如,在經典文學作品《李爾王》的高達里爾,她作為李爾王的長女多次利用甜言蜜語哄騙老人,為了獲得更多的權利和財富。在高達里爾眼里父親只是一個喪失了實權的老者,最終被自己趕出了城堡。作者將高達里爾塑造成了一位有著龐大野心和貪婪欲望的女性形象,彰顯出了該社會背景下女性丑惡的一面,她們隨心所欲放縱著自己,難以從中跳脫出來。
(二)浪漫主義時期經典外國文學作品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該時期處于18-19世紀,西方國家資產階級開始崛起,社會涌現出了大量個性獨立的女性作家,從而也創作出了眾多以女性為主題的經典文學作品。英國著名女性作家簡·奧斯汀的代表作《傲慢與偏見》塑造出了一位中產階級女性人物形象代表伊麗莎白。該部小說在英國浪漫主義發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充分揭示了英國上流社會的傲慢與偏見。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出生于小鎮地主階層,比起普通農民家庭其有著較好的生活條件基礎,與母親和姐姐愛慕虛榮的性格相比,伊麗莎白并不追求榮華富貴,在面對英國社會傲慢的富家子弟達西追求時,伊麗莎白不為所動甚至表明了自己可以疏離的態度,她對于達西那種出生富裕家庭的傲慢態度充滿了偏見。而她的母親與姐姐則表現出了另一幅截然不同的態度,對于將伊麗莎白嫁給達西極度認同。后來在達西的不斷努力下,為了自己深愛的女人做出各種改變,不再待人傲慢,女主人伊麗莎白最終接受了達西,最終兩個人走在了一起。從該部經典長篇小說中我們能夠看出,作者塑造出的這個女性人物形象伊麗莎白,充分體現出了那個時期女性所具有的獨立性價值觀和婚姻觀,她們不再將婚姻作為體現自我價值的唯一途徑,不會因為金錢物質而確定婚姻關系,這也是那個時代資產階級崛起是社會意識形態的重要特征。
(三)現實主義時期經典外國文學作品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該時期下西方資產階級力量開始不斷壯大,西方唯物史觀、辯證法的興盛對于文學思想運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F實主義時期的社會發展氣息深深感染著女性的獨立思想意識,作為自立自強的新時代女性出現在西方發展歷史上。在這時期女性個性特征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英國著名女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創作的經典長篇小說《簡·愛》。該小說講述了一位從小變成孤兒的英國女子,她經歷了各種磨難卻始終自立自強、堅持自我,最終也獲得自己追求渴望的幸福,作者成功將女主人公塑造成了一位敢于斗爭與反抗、追求平等地位的鮮明女性人物形象。女主人公簡·愛在社會上雖然是作為一個卑微弱小普通女性的存在,她卻有著明確的人生目標,她從未想過通過依靠男人改變生活,她保持著個人鮮明的獨立性,正是這宗強烈的獨立自強自尊意識,讓簡·愛成了現實主義時期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的代表人物。
三、結語
綜上所述,經典外國文學作品中塑造出了眾多個性鮮明的女性人物形象,這些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形象反映出不同時期的時代特征和習俗文化。女性形象作為文學作品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往往是一個時代下的社會縮影,能夠體現出女性存在感與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張玲.試議基于英美經典電影分析的英美文學女性形象[J].教育教學論壇,2017,(27):54-56.
[2]王春娜.英美文學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4,(4):42-49.
[3]楊麗娥.英美文學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J].北方文學(下旬刊),2018,(9):41-43.
作者簡介:
常金艷,女,漢族,河南鞏義人,英語語言學碩士,鄭州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