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南京作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六朝古都,這里擁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這些歷史文化遺產都是我國豐富的文化瑰寶。南京明城墻作為明朝建都之時修建的城墻,距今天已經有著數百年的歷史,南京明城墻代表著明朝初期我國的建筑水平。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南京明城墻在我國歷史上發揮的功能也在逐漸產生變化。通過對南京明城墻的功能演變和現代功能的發揮的探索,可以進一步加強我們對南京明城墻的歷史了解。
【關鍵詞】 明城墻;功能演變;現代功能
【中圖分類號】K878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17-0045-02
一、前言
南京明城墻是朱元璋在建國之初在都城南京修建的城墻,由于當時南京是都城,因此,明城墻的修建非常嚴格,全部采用的是當時的先進的建筑技術。南京明城墻的修建是結合當時南京的地理位置和生活環境,南京明城墻是中國歷史上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城墻之一。南京明城墻的修建是在明朝定都南京以后,完成全國的統一,當時國力鼎盛,百姓生活富足,明朝具有修建城墻的實力。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的城市開始逐漸去城墻化,城墻的修建不利于城市的全方位發展,現在城市的規劃建設已經不再考慮城墻的修建。社會環境的變化賦予著南京明城墻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作用,南京明城墻歷經明朝、清朝、民國、新中國時期,在這不同的歷史時期其功能也在逐漸變化。南京明城墻功能的變化影響著人們對其保護方式的轉變,如今應當被作為珍貴的歷史遺跡重點保護起來,在保護的過程中深入挖掘其歷史作用。
二、南京明城墻的功能演變
(一)軍事防御功能
在古代時期,修建城墻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為了保護免于受到敵人攻擊,起到防御的作用。南京明城墻的修建最主要的作用是為了保護都城的安全,在古代社會時期戰爭一般都是冷兵器,城墻在戰爭時發揮的作用是巨大的。明朝時期的火器開始在戰爭中逐漸運用起來,火槍、火箭甚至紅衣大炮已經開始在戰爭中少量運用,這時候對于城墻的要求就比較嚴格,南京明城墻的修建就是建立在當時火藥在戰爭中的運用背景下,修建之時運用的建筑技術相對比較發達。
到了清朝時期,隨著火藥在戰爭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城墻在戰爭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尤其是到了清朝末年時期,先進的火器可以較為容易的就打破城墻,城墻的防御作用在火器面前不堪一擊。但是,南京明城墻作為曾經的明朝都城,其建造的技術比較發達,城墻高大,城體較厚,在火器面前可以堅持的比較久,比如,在太平天國時期,南京城由于建造的比較堅固,使得11年的時間里沒有被太平天國攻陷。
到了民國政府時期,由于各地的軍閥混戰和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這時期使用的武器比較先進,南京明城墻的軍事防御作用受到很大程度的弱化。為了保護南京明城墻的完整,民國政府制訂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用來維護。在抗日戰爭爆發后,蔣介石集團寄希望于南京明城墻的軍事防御作用,希望可以利用其組織日軍的侵略。但是,日軍為了實現三個月內消滅中國的計劃,調用了大量的軍隊用于中國正面戰場,在進攻南京時,調動了大量的飛機、坦克、裝甲車和大炮等現代重武器,在這些先進的武器面前,南京明城墻起到的軍事防御作用微乎其微,南京城沒有堅持多久就被日軍攻陷。在日軍進攻南京之時,南京明城墻受到了嚴重的損害,這些損害是不可修復的,有的地方的城墻被飛機大炮轟炸的已經倒塌。后來,新中國成立后,國內局勢比較穩定,南京明城墻的防御作用已經沒有存在的意義,而且,在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城墻的存在對于城市的發展會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為了促進城市的發展,新中國曾經開始了一段聲勢浩大的拆城墻運動,在這次運動過程中,許多地方的古城墻都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南京明城墻在這一時期也受到了嚴重的破壞。總而言之,南京明城墻的軍事防御作用在修建之初是明顯的,后來隨著社會的逐漸發展,這種軍事防御作用在現代社會中變得越來越弱化,現代社會的發展已經不再需要城墻的防御作用。
(二)政治功能
南京明城墻的修建是為了彰顯南京作為都城的權威,在這里由封建統治者賦予其政治功能。南京明城墻作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親自主持修建的,在修建的過程中著重體現作為明朝都城的磅礴大氣與皇家威嚴,在當時南京城是全國建造最好的城池。明成祖登基以后,將明朝的都城從南京遷到了北京城,并且在元大都的基礎上建造了一座比南京城更加壯觀宏偉的城池,在遷都北京以后,南京不再具有明朝都城的政治地位。隨著北京政治中心作用的日益加強,南京作為曾經都城的政治光環逐漸褪去,這時的南京城已經不再具有過去的輝煌。南京城只是明朝的一個留都,政府對于南京城的守衛也開始逐漸削弱,在對南京城的維護和建設上撥付的費用開始逐漸降低。不過,南京城畢竟曾經作為明朝的首都,即使其政治地位已經不如北京城,不再是全國的政治中心,但是南京城相對其他的城市來說,依然具有更加重要的政治功能。
到了清朝時期,滿人在入關之后就將北京城作為清朝的京城,而且滿人是最早從東北地區發展過來,南京相對來說比較偏南,在清朝的政治地位更加衰落。南京只是地方省份的一個府城,就如同今天的省會,這種政治功能已經與當初修建南京城的初衷是完全相反的。在清朝之時,中央政府不再對南京城墻的維護和修建撥付專門的費用,南京城墻的維護只能是依靠地方政府撥款和鄉紳集資,這種資金來源遠遠不能滿足南京城的正常修繕。
三、南京明城墻現代功能的有效發揮
(一)南京明城墻的合理開發
南京明城墻作為近代歷史上的重要文化遺產,不應當將其與民眾隔離開來,而是應當利用明城墻的歷史優勢,將其現代功能挖掘出來。南京明城墻作為我國著名的旅游景點,應當將其作為南京城對外吸引游客的一個重要亮點,通過吸引游客前來游玩,獲取相應的經濟效益,經濟效益的增加又反過來可以為南京明城墻的維護提供資金支持。通過對南京明城墻的合理開發,可以將其作用發揮到最大,激發起現代功能。南京本身就是著名的六朝古都,在這里有著無數的古代文化遺跡,在發展旅游過程中,一定要將這些自身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南京明城墻在現代社會中已經失去了建造時的軍事防御功能和政治功能,在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做到與時俱進,不能僅僅將目光停留在過去,要將南京明城墻的現代功能進行最大限度地挖掘。做好南京明城墻的開發利用和保護之間的平衡,需要要做好保護規劃,進一步完善保護城墻的規章條例,南京明城墻周邊的賓館、旅游設施都要遵循著這些規劃規章制度來布局和規劃,使得南京明城墻的旅游設施的配套完善,不至于造成南京明城墻上發生游客擁堵,甚至踩踏事件,這樣不僅會使南京明城墻的旅游效益減弱,更有可能會使南京明城墻本體遭到破壞。在開發旅游資源時,南京市政府要制定合理的景區規劃保護政策才能使南京明城墻煥發更大的生機。
(二)南京明城墻的有效保護
政府機構對保護、開發南京明城墻等相關創新舉措的宣傳仍有待加強,應針對有關南京明城墻功能更新與保護利用的政策制度作合理解釋與科學普及,更加有效地向民眾傳法對南京明城墻保護和開發的動向及具體措施實施的可行性和科學性,讓民眾能夠更好地理解開發利用南京明城墻的各種措施,消除民眾的疑慮。同時,有關部門也應加大對新增景點的宣傳力度,并結合新媒體的形式,在網絡營銷方面加大宣傳力度,擴大普及范圍。南京明城墻依山傍水而建,秦淮河等護城河的污染問題還需要加強治理,護城河是南京明城墻的一部分,由于各種原因,護城河存在水質污染的問題,影響到了南京明城墻的游覽功能。城墻墻體縫中生長有不少的植被,會破壞墻體,城墻上的垃圾沒有清理干凈,有煙頭等物品丟棄在城墻上、塑料袋掛在城墻上。若能夠更加完善地治理其周圍環境和生態、更加加強治理秦淮河等護城河的污染問題,更加重視城墻上的植物生長問題,更加加強民眾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南京明城墻的現代功能會更加有效地發揮。
四、總結
南京明城墻在修建之后就具有歷史賦予的特殊功能,后來隨著歷史的變遷和時代的變化,這種功能也隨之發生變化,在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其作為文化遺產和旅游景區的功能,在保護的同時合理開發利用,讓南京明城墻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
參考文獻:
[1]周行方.南京明城墻維護與空間探究——以前湖段明城墻缺口改造項目為例[J].城市地理,2016,(2).
[2]張寧寧.南京城墻保護的有效途徑:遺址公園建設致力于社會和諧的江蘇博物館事業——江蘇省博物館學會2012學術年會論文集,2012,(10).
[3]姚倩亞.治理視域下南京明城墻保護探究[J].管理觀察,2016,(6).
[4]單霽翔.從“文化景觀”到“文化遺產”[J].東南文化,2010,(6).
[5]陳薇,楊俊.“圍”與“穿”——南京明城墻保護與相關城市交通發展的探討[J].建筑學報,2009,(9).
[6]蔣健省.論南京明城墻的保護[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2009,(4).
[7]李立,國莉.南京明城墻的歷史演變[J].學理論,2009,(20).
[8]荀平,王眾.中國古代城池軍事防御體系探析的[J].新建筑,2008,(3).
[9]楊富巍,張秉堅等.傳統糯米灰漿科學原理及其現代應用的探索性研究[J].故宮博物院院刊,2008,(2).
[10]楊國慶.城墻的文化意義與當代城墻文化保護[J].中國文化遺產,2011,(1).
作者簡介:
余夢菲,女,漢族,江蘇南京人,本科。工作單位:南京城墻保護管理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文物與文化遺產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