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甜甜
摘? 要: 作為20世紀極富影響力和創造力的西方現代派藝術家——畢加索,他的一生都致力于繪畫,且碩果累累、成就非凡。多變豐富的藝術風格讓他在繪畫史上熠熠生輝,如同一個永遠朝氣蓬勃的少年在藝術史上散發著他獨特的耀眼光芒。本文主要就畢加索不同藝術風格的主要特征和成就為切入點,深入淺出地探討畢加索長達九十多年的一生中幾經蛻變漸趨成熟的繪畫特色及其藝術形式,通過其代表作來分析不同風格時期的差異特點、原因和他對后世繪畫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關鍵詞: 畢加索;藝術風格;影響力
中圖分類號: J23?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8624(2020)02-0074-04
畢加索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也是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他的出現讓當時的畫壇為之矚目,引起軒然大波。
他革新創造的極端夸張、變形的藝術手法,在表現資本主義畸形的社會和扭曲的人性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力量和吸引力。他曾說:“我的每一幅畫中都裝有我的血,這就是我的畫的含義。”
他高度凝練和極度變形下的畫蘊含著深深的人文情懷、感人的精神力量和強烈的主觀情感色彩,深受當時人民的喜愛,并以40%的高票當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十位畫家之首,另外在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賣價的作品里,畢加索的畫作就占據了4幅之多,由此可見一斑。
他一生的繪畫作品多達37000幅,包括油畫、版畫、素描和平板畫等,其中以油畫成就最為顯著,例如他的《亞威農少女》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杰作,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的突破,是現代立體主義的發源之作。觀其一生,他多變的藝術風格不僅對于當時的畫壇影響巨大,更是對現代派的藝術創作形式和思想主張具有不可或缺的啟發和引導作用。因此研究畢加索的藝術風格特點和發展影響對于人們了解西方藝術史和現代藝術思潮顯得尤為重要。
一、畢加索的藝術風格概述
(一)藝術風格的含義
藝術風格是藝術家的創造個性和藝術作品的語言、情景交互作用所呈現出的相對穩定的整體藝術特色。它大體可分為藝術家風格和藝術作品風格兩類,由于藝術家自身的生活環境、生平經歷、性格氣質、文化修養等不同,不同的藝術家或者是同一藝術家的不同創作階段都會產生不同的藝術特色和創作形式,在一定時間內長期穩定的狀態下從而形成互不相同的藝術風格。
(二)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
畢加索的藝術風格是頗具特色和個性的,不同的時期風格各異,大致可分為五個方面。
1.憂郁的“藍色”時期
該時期是畢加索早年(1900-1903年)第一種風格形成時期,這時的畢加索處于人生的低潮階段,他直面現實生活,關注社會,目擊每天掙扎在貧困線上痛苦、孤寂、無助的人們,又加上他的好友殉情去世和自身經濟上困苦不堪、勉強維持生計的無奈,讓他的作品呈現出陰陰沉沉、苦澀陰郁、濃得化不開的憂愁氣息,正如他自己曾回憶所說:“我在卡薩吉馬斯死后學著以藍色作畫。”
該時期的作品以憂郁的藍色為主調,正如同狂風暴雨前烏壓壓、黑沉沉地籠罩在人們心頭的烏云那般,是當時貧窮和世紀末期的象征,刻畫的主要是那些略顯陰沉的受苦的孩子、妓女、酒鬼和乞丐等形象,畫中人物的表情冷漠、苦悶絕望,如同置身于無望的深淵中,毫無生命力的氣息,在一片單色調的深藍、湛藍、淺藍、粉藍的浮光掠影里流動著款款哀傷。
在這一時期他創作了多幅畫作,諸如《生命》《簡樸的一餐》《盲人的晚餐》《索羅的肖像畫》和《年老的吉他演奏者》(The Old Guitarist)等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年老的吉他演奏者》這一幅畫作,畫中的吉他手是畢加索剛剛自殺死亡的親密朋友,向下低垂毫無生氣的頭顱、枯瘦的面容肢體、藍黑色沉郁淡漠的色調、向右上方傾斜的吉他,無論是從人物的身體塑造還是從周圍營造的環境來看,都有一種形單影只、絕望孤獨的哀愁,讓人心情郁結難耐。這時期的風格特點就是藍愁沉郁,與畫家當時的生活經歷和所處的社會背景密不可分,也是當時“生病”時代的寫照和反映。
2.歡愉的“玫瑰紅”時期
在藍色時代的末期,芳華正茂的奧利維爾翩然走進了畢加索的生命中,在愛情的滋潤和幸福的軟化下,畢加索那顆頹廢殘破的心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筆下苦悶的藍色慢慢轉化為洋溢著青春和甜蜜的玫瑰紅色或是粉紅色,這時期的作品開始慢慢注重和諧的美感和人性的關懷,整個世界在畫家的眼中變得靈動靚麗起來,對人生百態也充滿了興趣和信心,從那一片暖洋洋、嬌艷艷的色彩中可以得見,刻畫的人物形象也轉變成富有青春美或身姿魁梧的男女青年以及象征生命的小孩子,畫中人物雖表情稍顯默然,但整體豐富陽光的畫面色彩,讓畫作的基調更加輕快和喜悅,衣著光鮮的男女或是青春健美的酮體,他們就這樣鮮活地出現在畫布上,演繹或象征著人性的溫情愛意。
這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是一個與模特藝人和雜技演員接軌的世界,也是畢加索有更多機會與眾多女人接觸的世界,被人稱之為“馬戲團風格”,在這個充滿欲望和希冀的時代,畢加索用公牛一樣的意志統治著他的女人們。
此時的代表作有《拿煙斗的男孩》《玫瑰色的裸女們》《母親和孩子》《馬上的姑娘》和《穿襯衣的女子》等等,其中較為著名的是《穿襯衣的女子》,畫中女子身著一襲若隱若現的薄紗襯衣,輕柔的筆觸慢慢勾勒出纖細朦朧的自黑暗中涌現的胴體,側臉目視前方的女子張揚著青春的自信和傲慢,迷離幽柔的美感氛圍里氤氳一絲病態美和嬌柔美,使其看起來有著體不嬌羞欲醉人的濃濃情愫。該時期是畢加索初戀時期萌發而形成的第二大類藝術風格,在青春張揚的戀愛時期,整個畫風也彌漫著粉色香艷的玫瑰紅。
3.深沉的“黑人”時期
在1905年與奧利維爾關系破裂后,他在藝術上開始進行新的探索和創作,追求簡練單純的線條、勻稱和諧的美感,帶有古典式的風格。1906年畢加索結識了野獸派的創始人馬蒂斯,他從馬蒂斯那里發現了非洲黑人的雕刻面具,粗獷狂野的造型讓畢加索深深為之著迷,這種帶有原始土著特征的藝術風格讓他在吸取其藝術精華的基礎上,對藝術形式探索和創作有了新的靈感來源,在之后的繪畫中大膽嘗試運用,并找到具有強烈自身個性的“黑人”時期的藝術風格,這時的他舍棄了艷麗的粉色換上了深沉內斂的灰褐色,運用幾何塊面似的土著風格來表現人物,以面部造型最為突出顯著,其中最富代表性的便是畢加索在1909年末創作出的《阿維尼翁的少女》(也稱《亞威農的少女》),畫面中五個年輕裸體少女或站或坐,幾何形體多角度地拼接的身體讓人非常震驚。
這幅畫被看作是他轉向立體主義的第一件作品,同時也是他人生中的轉折點,藝術史上一次革命性的突破,正是因為這幅畫的出現,給當時的畫壇帶去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和繪畫語言。
他摒棄了傳統繪畫中的單點透視所創造的真實三維空間的創作手法,而是采用層層分解、多側面、高度概括性的平面造型手法,超越了單個視角所能觀察的物象,將所繪形象的多個側面結構拼接組合在一起,囊括周圍的全部空間,這種超前的藝術思想宛如在當時平靜如水的藝術界橫空而降的巨大隕石掀起了一陣陣熱議,甚至于蒙馬特的藝術家們都認為畢加索“發瘋了”,認為此畫是對當時畫壇的挑戰和褻瀆,但是這種新創造出來的造型原理也在爭議中逐漸得到擁護,到了后來成為立體派的創作主張。
這一時期畢加索的藝術風格主要是將所繪形象的立體要素全體多側面地轉化為幾何平面結構并粘接在一起的組合體,強化形象的變形夸張,增加吸引力和震撼力,解放人們的藝術觀念。正如畢加索所說:“我把鼻子畫歪了,歸根到底,我是想迫使人們去注意鼻子。”
4.立體主義時期
繼《阿維尼翁的少女》(《亞威農少女》)出世之后,畢加索創立了立體主義,這個時期畢加索主張將一切所要表現的對象進行分解、錯位、歪曲、變形、破碎,然后在主觀審美的支配下能動地拼湊、組合,立體地表現出物體的不同側面。
這時期的立體主義分為分析立體主義和綜合立體主義兩個層面,前者力圖通過分解和重構物象、空間來構建一種具有繪畫性的形象空間;后者則是在前者基礎上更為大膽地應用色彩或實物拼貼的方式來構建畫面,增強了畫面的肌理層次。
此時畢加索的立體主義風格達到巔峰,他的朋友雅克比斯評論說:“作品由素描建構,色與調弱化到最起碼的灰色與淺暗橘黃色;圖形是幾何圖形化與綜合而成的,造成幾近壓抑其可辨認身份的效果,闖出桎梏,最終與形體剝離。”他的畫仿佛是從一面棱鏡的焦點去看物體的多元角度的接合,只是將之延伸到了繪畫上。
該時期的代表作有《費爾南德·奧利維爾頭像》《海灘上奔跑的婦人》《熟睡的農民》《兩個人頭的裸女》等等,這些作品大多是有著巨大的結構和粗壯笨稚的造型,大大地否定了古典式的人體比例和印象主義的自然法則,它是立體主義自身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純練凈化。
5.超現實主義時期
畢加索在1925年至1932年進入到超現實主義時期,這時期的畢加索在超現實主義風格的影響下,在藝術形式和繪畫語言上逐漸傾向于超現實主義風格,以精致的細部描繪為主要特征,以劇烈變形、夸張扭曲的筆觸及用色大膽的幾何彩塊來組合成可識別的形象和場景,表達了受難、痛苦和獸性,創造出一種充滿幻覺和夢境般的畫面。
這時的畫面題材主要有以女人頭像為主題的攻擊性畫作和表達人民苦難為母題的寓意性作品,主要代表作有《哭泣的女人》《紅色扶手椅中的女人》《女主角》《讀書》《夢》《格爾尼卡》等等,其中以描繪西班牙人民慘遭法西斯戰爭摧殘的《格爾尼卡》最為出名,這幅畫是畢加索在得知強大的德軍對西班牙一個不設防幾乎是老弱婦孺的城鎮進行狂轟濫炸,全城被炸成一片廢墟,死傷無數的情況下,義憤填膺地拿起畫筆為揭露法西斯惡行所作,全畫以代表殘暴法西斯木然佇立的牛和代表西班牙人民的絕望瀕死的馬為構圖中心,加以滿地的殘骸斷臂、無助地求救和痛苦的人們等等,雖是沒有現實戰爭畫面的真實逼人的親臨目睹之感,但其應用隱喻和象征的手法卻在思想上更能讓觀者深思反省,也更能震撼人心。
這時期也是畢加索一生中最為神秘和怪誕的階段,一方面對女人貪戀不羈卻又殘暴不堪,另一方面又同情人民大眾,抨擊戰爭,主張和平,這些生平所經歷的愛情坎坷和重大生活聽聞使他在這一時期的藝術成就達到人生最高境界,奠定了他在藝術史上不朽的地位和名望。
二、畢加索的最高成就代表作較之于
其他風格的新穎點
畢加索的最高成就代表作便是《格爾尼卡》畫作,這幅畫與其他的代表作相較而言,無論是從藝術形式、藝術手法上而言,還是從思想深度、精神境界上來鑒賞,它都具有不可超越的深度和廣度。
例如在《格爾尼卡》中,畢加索采用了立體主義、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和象征主義相結合的手法,這是他藝術手法靈活運用達到爐火純青時的巔峰時刻,較為寫實描繪地可識別的形象在這里被畫家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意義,諸如畫面中第一段重點刻畫的冷酷無情的牛代表橫行霸道喪失人性的法西斯。
第二段受傷掙扎的馬代表遭受無妄暴行,死傷慘重的西班牙人民,耀眼碩大的電燈代表西班牙人民一雙雙驚恐不安的眼睛。
第三段畫面中舉著燈火伸出腦袋的自由女神,她的下方有一位婦人向她靠近,代表著人們渴望著自由、和平和光明。
而在第四段那個英勇戰死躺在地上的男子象征著頑強不屈、奮力抗爭的人民戰士,戰士雖已倒下,但畫家的神來一筆在他緊握戰劍的手中畫有一朵小花,象征著人民為了自由與和平寧死不屈、抗戰到底的決心和精神。
這種將具象與象征手法、立體主義手法相結合的形式,在精巧的幾何形體的構圖下,表面看似雜亂無章,大致描述的四個場景卻在形體的組合中聯系甚密,給人一種金字塔似的穩定感,構圖技巧在這里可謂是登峰造極。正如同他曾解釋這幅畫時所說的那樣:“牛代表殘暴,馬則代表人民。不錯,我在那畫里用了象征主義,但并不是在其他畫里都這樣做。”
另外,從思想層面來看,這幅畫不僅僅只是站在西班牙和德國這種國與國之間的角度,實質上還是站在了更廣大的全人類的角度,反對一切形式的戰爭,追求和平與自由。
這幅畫作的出發動機是為控訴法西斯的暴行,但在其他國家巡回展覽時,引發了全世界擁護自由、民主、和平人士的共鳴,在將這幅畫捐贈給民主的西班牙政府,使得這幅畫上升到更高層面的境界,超出了此畫的本意,成為對全世界反對政治斗爭的一種回應,一種文化示威,一種無聲勝有聲的對抗。畫面單純的黑、白、灰三色營造出一種壓抑沉悶、低沉悲涼、隱隱哀傷的氛圍,不僅僅是反射出戰爭給人們帶來肉體上的消亡,而且究其根源也可以看作是文明的淪喪。
正是由于他采用了象征手法使得畫面所表現的意義更加寬廣,更加深遠,給人以無限遐思和啟發,使得此畫成為他最為著名的杰作。
三、畢加索藝術風格的影響
通過上述的討論,可以看出他的風格多元多樣,也正是由于這變化多端的風格,讓他在藝術探索的道路上獨領風騷,可謂是輝煌至極,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親眼目睹自己的作品被盧浮宮所收藏的藝術家。
歷史上他的所有風格中以其創立的立體派最具影響力,它打破了傳統繪畫的束縛,以全新的方式成為藝術史上一次革命性的突破,解決了多維度空間在畫面上的表現問題,為藝術家們創造出了新的創作空間。
他豐富多彩的藝術風格不僅僅對于推進繪畫的進程有巨大作用,而且還擴展到其他文藝領域,諸如雕塑、版畫、建筑、舞臺服裝和現代設計甚至于文學等領域,引導人們從新的視角來看待事物,拉近藝術家和人民大眾的距離,試圖讓他們更接近生活中平凡的真實,激發了一連串的現代主義思潮,涌現了諸如未來主義、表現主義和結構主義等等,并且與同時期的印象派、野獸派和后印象派等相互借鑒、相互影響,逐漸完善自身。
除了成就卓越、影響深遠的藝術家身份外,他還是一位和平大使,是自由和民主忠實的宣揚者,他于1950年,紀念為世界友誼召開的世界和平大會,專門為其創作了《和平鴿》,至此,鴿子在后世才被正式公認為和平的象征。
由此可見,無論是從藝術史層面還是從人類社會層面,畢加索都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影響和改變著這個世界,是當代當之無愧的“人類藝術史上罕見的天才”和影響世界歷史進程100人物之一。
通過對畢加索多元化藝術風格的剖析探索,在作品的創作中要注重對客觀現實進行深層次內涵的挖掘和表現,恰當地運用多種藝術手法,結合自己的創作個性和主觀情感來塑造畫面,并且在藝術探索的道路上要在保持自己藝術特色的基礎上汲取百家之長,豐富和完善自己,可廣泛涉獵藝術領域、文學領域乃至哲學領域的名家著作,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開拓眼界,嘗試著創造出更好的作品。
另一方面,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創作題材要緊貼人民生活,藝術被創造出來是以人或現實為原型,是為人們的精神世界而服務的,關注人、解讀人、表現人是藝術的使命,這一點在畢加索的《格爾尼卡》和《和平鴿》中可以得見,這也是需要向其學習和遵循的理念。
參考文獻:
[1][德]維多利亞·查爾斯《外國名家精讀——巴勃羅·畢加索》[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
[2]王宏建.藝術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
[3]格特魯德·斯泰因.論畢加索[M].王咪譯.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6.
[4][美]蓋里·凡·哈斯.畢加索的青蔥歲月[M]. 阿布,傅薇譯.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7.
[5]于萌萌.畢加索《格爾尼卡》的形式與意蘊探微[J].芒種,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