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摘 ?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豐富幼兒情感培養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喜歡藝術活動,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表現”。人的情緒會隨著樂曲的變化而變化,音樂的情感陶冶功能是巨大的。音樂欣賞是一種無形的藝術,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對形象審美的過程,孩子聽各種各樣的音樂會對他們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萌發幼兒的審美情趣,通過靜靜地聽并認真想象音樂作品所表現的音樂形象,發展音樂感受力與理解力。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經過音樂訓練的兒童會顯現出其優勢,他們在一些主要課堂上明顯比其他孩子強很多。
【關鍵詞】舞蹈表演 ?幼兒音樂欣賞 ?求異表現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3.058
美妙的音樂是幼兒成長的伙伴。一首好聽的音樂,會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藝術的熏陶,領悟到美的真諦。因此,音樂欣賞是發展幼兒感受力、想象力,培養幼兒審美情趣的重要手段。音樂欣賞從本質上講是一種內心的情感體驗,而這種體驗往往又會誘發幼兒表演的沖動。他們好比是一對孿生姐妹,密不可分。如果說音樂是舞蹈的靈魂,那么舞蹈又是在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對音樂的升華。因此,在組織幼兒音樂欣賞過程中,嘗試把舞蹈表演引入其中,對于提高幼兒的音樂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現力都十分有益。
幼兒在聽到優美動人的音樂時,往往會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來,他們渴望用稚嫩的身體語言表達內心的情感,這是他們在受到音樂感染時的最直接、最本能的反映,也是他們對音樂內心感受的外在表現,這一點對幼兒來說是非常可貴的。這表明他們不但能欣賞美,而且能夠表現美。因此我在幼兒音樂欣賞教學中,積極嘗試把舞蹈表演引入到音樂欣賞中,并在教學實踐中把它作為重點突出出來。努力做到兩者有機融合,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在音樂欣賞教學活動首先做到精心選材。盡量選擇一些比較接近幼兒日常生活的、情節生動的音樂讓幼兒欣賞,如《夢幻曲》《獅王進行曲》《跌倒歌》等。在組織幼兒認真傾聽、啟發幼兒大膽想象之后,就積極鼓勵幼兒用舞蹈動作表達他們對音樂情緒的感受。如在欣賞《夢幻曲》之后,孩子們就通過睡覺、小天使飛翔等動作,來表達音樂中安靜、優美的意境;用“瞪眼”、“張牙舞爪”等動作來表現獅王威風凜凜、不可一世的形象。從對音樂的抽象感受,到對音樂的形象表達,看似簡單,但卻使幼兒完成了對音樂的被動欣賞到主動表現的跨越,是從客體到主體的本質轉變。這使幼兒真正把音樂變成了自己的東西,深化了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培養了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力及表現力。在反復的表演過程中加深音樂印象,使感情體驗和理性認識逐步深化。
音樂作為一種表現的藝術,它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但是對于同樣一段音樂,不同的人聽會有不同的感覺。幼兒內心世界純凈、想象力豐富,對音樂往往會有超乎尋常的理解,比如在聽《單簧管波爾卡》時,有的小朋友說是小火車在前進、有的說是小風車在轉動,還有的說是小精靈在跳舞等等。孩子們的想象盡管各不相同,但是他們都從音樂中感受到了活潑歡快的情緒。再比如《挪威舞曲》,我讓幼兒聽后,先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感受,然后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大家。接著我也說出了自己的感受,并且把它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大家,還請幾位老師配合把這個故事隨音樂情節進行表演。表演內容大致是:一群小樹在生長,小精靈在愉快地和他們做游戲,后來(音樂突變)魔法師來了,到處追趕小精靈,小精靈全跑光了,大森林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小樹依然在不停地生長。這個環節過后,我讓幼兒自由組合,把他們編的故事用舞蹈的形式展現出來,要求必須符合音樂情緒。這樣幼兒通過對音樂的分析、表現,不僅培養了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團結合作意識,還發展了幼兒的求異思維。比如a組幼兒的表演內容是:一群小動物在草地上玩,突然一陣狂風,把小動物吹的到處亂跑,后來,狂風過后,一切又恢復了正常,小動物們又高高興興的在草地上游戲。在這組表演中,有的幼兒扮演小白兔,有的扮演小猴,有的扮演小烏龜,還有扮演大象,更有趣的是扮演狂風的三位幼兒,在第二段緊張恐怖的音樂中,他們亂搖亂擺,一位幼兒還鼓起了腮幫,拼命的吹氣,好像大風真的刮過來了。扮演小動物的幼兒,根據第二段的四個樂句的不同情緒,分工非常精細,第一個樂句音色比較明亮,由“小白兔”做動作,第二個樂句音色較暗,由“小烏龜”做動作,第三個樂句音色比較尖利,由“小猴子”做動作,第四個樂句音色比較低沉,由“大象”做動作。由此看來,只有完全沉醉在音樂中、而且真正理解了音樂內容乃至每個樂句的情緒后,才可能表現的如此逼真、形象、到位,符合音樂情緒。B組幼兒的表演內容是:幾位小朋友正在去公園的路上興致勃勃的走著,突然,一個強盜竄了出來,要把他們帶走,幾個小朋友用自己聰明才智和強盜較量起來,強盜終于妥協了,敗興而去。小朋友繼續向公園走去。C組、D組幼兒的表演內容更是精彩無限,令人捧腹大笑!作為老師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幼兒身上,而是要鼓勵幼兒充分的大膽想象,發展他們求異思維和創造力。因此,我在組織幼兒反復聽音樂后,鼓勵幼兒展開聯想,用不同的舞蹈動作來表現音樂,要求他們不重復別人的動作。孩子們在美妙的音樂聲中,用舞蹈盡情地表達自己內心的獨特感受,在全身心的投入當中,進一步感受了音樂的美妙和神奇。
巴爾特說過:“現實中一點想象力都沒有的兒童是根本不存在的”。游戲、生活和學習中,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沒有限制,關鍵在于教師如何去挖掘幼兒的求異思維能力。求異思維的最大特點就是創造性。欣賞相同的音樂,不同的幼兒有不同的感受。在幼兒音樂欣賞活動中,求異就意味著創造,創造就必須展開想象。讓幼兒的思維沿著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擴散,從多方面尋找答案,從而引出更多信息的思維方式。在音樂欣賞活動中用舞蹈表演培養幼兒的求異思維,就是要求幼兒用不同角度不同觀點去分析去想象去創造,從而激發幼兒的創新精神。
把舞蹈表演引入音樂欣賞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當好向導而且也要當好幼兒的伙伴,努力和孩子們打成一片,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和他們一起傾聽,一起想象,一起舞蹈,把欣賞音樂的課堂變成孩子歡樂的海洋!
參考文獻
[1]許卓婭.幼兒園音樂教育[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李軍.淺談在音樂教育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J].幼兒教育,2018.12.
[3]劉華麗.如何在音樂教育中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J].學期教育,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