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研究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構建問題。本文基于筆者多年工作及相關研究實際感悟,通過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的國際形勢、經濟形勢和市場形勢的變化進行數據分析,剖析當前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存在的問題。最終在企業知識產權戰略、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和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三個方面進行管理體系構建方案的細節性構想提出,為行業發展提供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以跨國公司為主的全球一體化協同共享經濟成為了市場發展的主流。未來誰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并掌握了一定市場誰就能是市場博弈中取勝。基于此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在知識產權管理構型上產生了幾次變革,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1]。
本文基于筆者多年工作及相關研究實際感悟,在理論結合實際的前提下從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現狀入手深入淺出的進行知識產權發展話題探討。通過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的國際形勢、經濟形勢和市場形勢的變化進行數據分析,剖析當前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存在的問題[2]。最終在企業知識產權戰略、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和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三個方面進行管理體系構建方案的細節性構想提出。
一、高新技術企業及其知識產權的發展現狀
(一)企業發展現狀
隨著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后我國的高新技術企業開始于國際接軌,發展迅速。當前涵蓋機械重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和能源動力等多學科多領域高新技術企業蓬勃發展[3]。在產業調整與時代變革下國家又相繼推進軍轉民、國企私有化、消滅僵尸企業等改革措施使我國企業發展更加良性和現代化。在科技發展領域國家也相繼提出了863計劃、火炬計劃等科研孵化器式的產業、行業和學科的多重扶持。給我國的企業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當前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己達92個居多。以科技引領未來的高新技術企業早已成為一個規模體[4]。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得到認可的高新技術企業就有67721家,超過億元營業收入的有8521家,解決就業問題958萬人,上交稅額6688億元,出口創匯2367億美元,此外,還有更多激動人心的數字伴隨著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而實現。
雖然當前我國的高新技術企業得到了一些成績,但是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具體表現形式有:(1)表明上較大經濟總量的高新技術企業若進行單個拆解是遠不如國外同等企業的規模的,同時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在整體國民經濟中占比不大,規模優勢欠缺。(2)當前規模型高新技術企業真正擁有代表性、開創性自主知識產權的較少,且規模性研發專利總和與市場同類產品開發利用率成倒掛。代工或者租借高端核心技術的現象嚴重。產品大都離不開外國企業支持。
(二)企業知識產權發展現狀
中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國外資本、機會不斷涌入。跨國企業帶來的良好市場前景更是給國內企業帶來了激烈的競爭。國內企業在進入國際市場后發現,規模性加工性經營模式己經不能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選擇機遇與臺作共存成為大多企業不得不面臨的抉擇。而激烈的市場環境也使得相關企業開始重視知識產權的研發與保護。隨著政府的介入相關的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鼓勵和指導意見相繼出臺。以專利這一知識產權的代表性指標為例,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集群2010年申請數量達到51513件比上年增長了將近300%;到了2019年則將近突破12萬件。但是回望2001年剛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的數據不難看出,企業的轉型意識正在不斷加強。
企業意識到自身與國際的差別后馬上開始進行人力和資金的投入,將現有仿制商品相關技術進行改進,并不斷消化確保了專利申請量逐年增多的趨勢,而后續的幾年企業的良好研發習慣換來了國際市場的認可,利潤額也不斷增加,強化了企業的生存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再者,高新技術企業的R&D投資效率和R&D人員研發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2001年高新技術企業每億元R&D投入能產生21.52件專利,到2010年每億元R&D投入的專利申請量達到了61.7件,增長了186.7%;每百個R&D人員每年產生的專利量從2001年的3.03個上升到2010年的15個,增長將近5倍。2010年高新技術企業總體的專利申請量是2001年的17.6倍,有效專利數在這10年中增長了32倍,專利申請有效率在2010年達到84.1%的高峰。這些數據說明隨著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知識產權創造能力都有較大的提高,企業日益重視知識產權的開發和創造。
綜上所述,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真正的起步源于2001年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事件。而今天的成績更需要回望歷史,在多重數據分析的前提下把握市場脈絡。匯總并分析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瓶頸和市場變化情況,在國家現有政策下進行精準幫扶,補足短板。
二、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知識產權戰略方面
高科技企業的知識產權戰略作為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戰略和計劃,是企業生存和發展以及企業知識產權的全面,全面管理的關鍵要素。規劃和安排。知識產權管理的戰略保證。其組成和實施側重于公司知識產權的獲取,使用和保護,而不是針對公司知識產權管理中的特定任務。高科技公司需要將其知識產權管理水平提高到戰略水平,并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知識產權戰略,以便按照既定的戰略和計劃順利實施公司的知識產權管理。但是,中國大多數高科技公司在制定知識產權戰略方面存在較為突出的問題,但另一方面,制定知識產權戰略的高科技公司數量相對較少,只占一小部分,而且大多數都集中在大型企業中。中小型高科技公司尚未制定知識產權戰略,而有些則由于未充分考慮制定知識產權戰略而制定了知識產權戰略,但他們尚未充分考慮公司本身的實際情況或公司已開發知識。
(二)知識產權戰略方面
健全的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系統是重要的制度保證,它使高科技公司能夠成功地進行知識產權管理。健全,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應當包括專利管理制度,商標管理制度,商業秘密管理制度,知識產權激勵制度,知識產權保密制度,知識產權制度,知識產權侵權糾紛應對制度,知識產權檢索檢查制度。系統和其他相關的知識產權系統。當前,中國大多數高科技公司己經建立了專利,商標和商業秘密的管理系統,但是它們澄清了知識產權,促進了知識產權計算,應對和解決了知識產權糾紛以及管理和評估了知識產權。該系統存在故障,許多公司缺乏知識產權管理系統,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公司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不完善造成了許多問題。
(三)知識產權管理機構方面
建立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存在很大的問題,首先,大多數公司沒有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并且公司的知識產權管理僅由其他部門管理,從而簡化了知識產權管理流程。形式。其次,一些公司成立了一些知識產權管理機構,但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的職能不明確,職責不履行,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不健全,使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無法很好地保護公司。更不用說有效利用產權戰略,知識產權戰略,促進企業健康快速發展。第三,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組織結構的設計不夠合理,沒有納入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實際需求。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組織結構主要包括線性,職能,矩陣和部門類型,一般而言,高新技術企業應根據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和實際需要,選擇最適合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作用的企業。
三、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構建方案
(一)企業知識產權戰略
知識產權戰略無論在何時都應當放在和企業經營戰略同等的高度上,明確其引領企業發展的作用。通常企業的創新性需要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發展目標進行確定,當創造新的技術后通過知識產權的有效申請與評估,在核對是否與企業發展形勢相關后就可以將其視為提高市場競爭力的推手了。基于此企業的總體戰略布局應當符合高新技術發展脈絡進行知識產權戰略的系統融合,在保護知識產權的基礎上充分運用創新資源活動市場認可。幫助企業良性而穩健的進步。
根據筆者理解企業專利戰略、企業商標戰略、企業商業秘密戰略、企業著作權戰略等細則應當全面納入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范疇當中。將不同戰略細則進行量化權重表征,并動態結合市場與所在高新企業發展形勢,為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構建做準備。
(二)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
將不同戰略細則進行量化權重表征,并動態結合市場與所在高新企業發展形勢,明確所在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偏向后就需要進行管理機構的搭建了。在此必須明確良好的管理組織機構是確保政策執行到位,任務監管到位和企業發展把握到位的前提。知識產權管理平臺的協同運行需要各部門機構的管理、保護和經營。所以筆者認為企業設置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必須明確如下細則:(1)遵循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的絕對領導地位,嚴格遵循企業整體管理組織結構內涵,在業務不交叉前提下支持管理模式的運行。(2)明確和細化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的層級后不宜進行經常性修改與變更,確保制度執行的順利性。
以較為常見的直線型知識產權管理組織結構為例,該管理機構操作簡便,便于工作檢查和政策執行。通俗來講即為最高管理層直屬分別進行不同管理層級的任命,以金字塔型結構形式完成相關工作。該種形式最為關鍵的即為知識產權的集中管理,在上層明確任務分工后以業務不交叉的形式進行高效運轉。但是由于上層考慮不周或者各部門缺乏溝通協調,在高效運轉的同時很可能出現同一命令下的權責不明。導致全盤戰略考慮下的執行細則缺失。所以真實運行過程中相關研發部門與知識產權戰略統籌層必須強化合作,形成良好交流的機制。
(三)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必須在嚴格執行的同時形成以法治和人治并舉的多重措施,以保證管理的高效性與長久性。在此筆者以激勵制度和保密制度分別進行說明。
(1)激勵制度。良好的激勵政策能拓展員工創新意識,強化工作積極性并形成良性管理的模式。以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并舉的形式能在成本有限的前提下激發員工主動性。在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方面就可以形成科研創新與管理創效兩大類別的激勵。例如技術上的創新能引領市場,使得產品改進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就可以進行物質激勵。同時在市場開拓與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管理上的變革能激發員工積極性將復雜冗余的工作進行分解就可認定為管理創效,通用可以進行榮譽稱號等精神激勵,確保企業的協同發展。
(2)保密制度。知識產權管理的重要環節即為保密,市場競爭的激烈給技術的時效性帶來的極大的考驗,作為無形資產的知識產權如若得不到保護通常會給企業甚至整個市場帶來巨大損失。所以企業必須建立嚴格的知識產權保密管理制度。將研發的各環節納入合適的知識產權保密制度網中,在防止人才流失的前提下確保自主知識產權不外泄。具體做法可以從人員和文件資料兩個方面入手,建立符合自身企業的知識產權保密制度。并讓員工形成良好的保密習慣,確保人治和法治多項并舉成效。
四、結語
綜上所述,錯綜復雜的市場經濟形勢下相關高新技術企業不能因為外因變化而措手不及。通過對知識產權研發與保護的不斷重視并結合國家政策及時轉型才能最終獲得國際市場競爭力并不斷壯大企業,引領中國高新技術企業集群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建平,李希義.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的重大變化及其影響研究[J].全球科技經濟瞭望,2018,33(6):64-70.
[2]閔珊,姚瑞娟,李競強.各地高新技術企業政策情況分析及天津市發展建議[J].天津科技,2019,46(12):8-10.
[3]王路新.奮力當好新興產業發展排頭兵的實踐[J].江南論壇,2019(8):59.
[4]山西省科技廳網站.全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人員專題培訓班在浙江召開[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7(6):73.
作者簡介:崔奇(1980-),男,漢族,河南鄭州人,工程師,本科,研究方向: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