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瑋
摘要:在資產證券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金融資產轉移的判斷及會計處理越來越成為會計理論和實務界關注的重點問題。然而,由于金融資產本身的復雜性以及會計準則的直譯,致使會計人員在金融資產轉移業務發生時不知道如何進行賬務處理。文章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在歸納相關準則的基礎上,提出了金融資產轉移判斷的“四步驟”流程,研究闡述了金融資產轉移的三種會計處理方法,以期為會計實務操作提供指引和幫助。
關鍵詞:金融資產轉移;判斷流程;會計處理
金融資產又能夠稱之為實物資產。市場快速發展的背后存在著多樣化的風險和意外,尤其是現在我國金融存在市場發展快速、創新速度顯著增快與種類明顯增加等情況,導致有許多企業都開始進行金融資產的轉移,通過轉移來為資產的流動性提供有效的保障,使得資產能夠有效避免市場經濟風險會對其造成侵蝕。
一、金融資產轉移的定義
在CAS22中對金融工具的概念做出了規定,大意是金融工具為一項合同,該合約讓簽訂的雙方當中的一方形成金融資產,而另一方同時確認該內容為權益工具或者金融負債。所以金融資產相較于一般的資產而言就是一項合同權利,那么簡單來說金融資產轉移就是合同權利的終止或轉移。隨著金融業的不斷發展,財政部于2017年正式發布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一——金融資產轉移(修訂)》(以下簡稱“新準則”)中對金融資產轉移的表述,在2006年財政部發布的CAS23(以下簡稱“舊準則”)的基礎上,明確了轉移包含現金流量的轉移。新準則將其定義為“企業(轉出方)將金融資產(或其現金流量)讓與或交付給該金融資產發行方之外的另一方(轉入方)。”
二、金融資產轉移判斷的“四步驟”流程
金融資產轉移涉及的會計處理方法有三種,即金融資產終止確認、繼續確認及繼續涉入。金融資產終止確認最普遍的條件是收取金融資產現金流的合同權力終止。但現實中經常出現的情況是,雖然收取金融資產現金流的合同權力并未終止,但是該金融資產卻被轉出,如未到期的應收票據被背書轉讓以及目前市場上越來越多的資產證券化業務。據修訂后的第23號準則,筆者將金融資產終止確認、繼續確認及繼續涉入的區分判斷歸納為如下“四步驟”流程。第一步,看收取金融資產現金流的合同權力是否終止。如果合同己經終止,則終止確認該金融資產;如果合同沒有終止,則需要進入第二步,看金融資產是否轉移。如果金融資產沒有轉移,則繼續確認該金融資產;如果金融資產己經被轉移,則需要進入第三步,看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95%及以上)是否被轉移或保留。如果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被轉移,則終止確認該金融資產;如果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被保留,則繼續確認該金融資產;如果不是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被轉移或保留,則需要進入第四步,看是否保留了對該金融資產的控制權。如果保留了對該金融資產的控制權,則按繼續涉入處理該金融資產;如果沒有保留對該金融資產的控制權,則終止確認該金融資產。在第三步中,首先把風險和報酬分成95%及以上和5%及以下兩部分,如果95%及以上的風險和報酬已經被轉移或保留,則分別按終止確認和繼續確認處理賬務;如果被轉移或被保留的比例不是95%及以上,而是低于95%,這時需要通過第四步的控制權進行判斷。如果轉出企業對該金融資產仍具有控制權,則按繼續涉入處理賬務;如果轉出企業對該金融資產不具有控制權,則按終止確認處理。
三、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
(一)把握金融資產轉移契機
企業效益的提升需要良好把握住金融資產轉移的契機。企業金融資產轉移工作要將重心內容放在效益上,根據有關規定來進行具體工作的約束,使得金融資產管理制度能夠將其重要作用發揮出來。有部分企業行政制度會限制到金融資產轉移,導致資產轉移工作效率低。所以企業需要創新管理,在沒有構建金融資產管理和轉移執行機制前先進行一個全面性的評估,確保制度在企業中可行,同時在構建新制度時需要不斷改進金融資產常態化管理體系。所以會計人員需要懂得制度改變與企業戰略發展間存在的關聯,在工作當中有效聯系項目管控標準與實際要求,對輔助措施的實效性進行充分的維護,而且對新制度的管理流程進行有效的提升,這也能夠提前適應金融資產管理制度。
(二)應收賬款保理的會計處理
在開展金融資產轉移過程中,作為會計工作人員,要充分重視到現代管理軟件的重要性,將先進的工作方式、理念與傳統的文化精華有機結合起來,提升綜合工作效果。在會計處理實踐中,要結合現代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實現資源的整合,為傳統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通過信息資源的高效利用,提升工作效果,滿足現代金融資產轉移中應收賬款保理的會計處理的發展需求,引領現代工作向前發展。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會計處理工作過程中,要避免流于形式的現象出現,要真正計信息技術發揮作用,讓金融資產轉移中應收賬款保理的會計處理創新落到實處。在金融資產轉移會計制度方面,要整合基礎應收賬款保留制度,在金融資產會計管控體系中,要重視基礎制度,要保證相關資產轉移人員和會計人員參與制度制定,從而提升制度的針對性,有效提升金融資產轉移的執行效果,維護管控等基礎項目的運行效率,確保控制制度能發揮其實際價值。企業要保證具體工作能滿足常規化工作流程,維護員工需求和工作習慣,優化制度意見的實效性。要保證金融資產制度的完善性,要維護制度體系的公平性、公正性,有效建立規范化運作管控機制,確保其合理性能滿足金融資產發展的基本需求。
四、結語
在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速度是比較快的,這使得大多現代資產會選擇金融資產形式,在進行金融資產管理時,金融資產轉移有著較大比重,金融資產轉移能夠讓企業資金管理與會計信息真實性都得到有效的保障,知道金融資產轉移的終止確認、繼續確認與繼續涉入情形,讓企業會計工作人員根據相關資產轉移與管理制度來開展工作,有效核算企業資金,從而讓企業金融資產轉移效率得到顯著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莉.金融資產轉移會計處理的商榷[J].商業會計,2012(06):25-26.
[2]鄧華翔.金融資產轉移的相關問題的探索[J].財會學習,2018(29):192-193.
[3]鄒德軍.金融資產轉移會計核算的探討[J].財會學習,2010(07):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