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惠芳 朱曉芳
摘要:2019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臨疫情重大挑戰,如何更好提升基層社區治理能力,應對公共突發事件,需要不斷總結和思考。
關鍵詞:公共突發事件;預警體系;基層社區治理
疫情防控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各個地方、各個部門、各條戰線和每一個人。只有堅持全國一盤棋,統籌兼顧、協調聯動,才能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奠定堅實基礎。
一、發揮社區在突發事件管理中的防線作用
突發公共事件一般影響面廣,且會產生一系列后續負面影響。社區在處理突發公共事件的優勢在于:轄區居民之間具有內在互動關系,且在一定范圍內形成了共同的文化維系力和價值導向,社區是他們活動的主要領域,承載著維持公共秩序的重要作用,是社會穩定的“最后一公里”防線。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基層社區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重要的防線,守住這道防線,才能有效切斷疫情擴散蔓延的渠道。
(一)及時掌握信息的動態情況
應對突發事件,關鍵在于掌握最精準的動態信息,這個過程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進行追蹤和確定。疫情發生后,湖北以外的各省,把防疫重心自覺下沉到社區,分不同的層面進行多輪人員摸排工作,全面精確掌握從湖北回來的人群信息,并監督其完成居家隔離14天,為防止疫情擴散打好社區保護第一槍。
(二)發揮基層社區的有效治理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是社會治理的重心,也是黨的執政基礎所在。本次疫情防控中,社區的網格化管理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鄉村,用大喇叭宜傳防疫知識,以橫幅標語、打油詩等形式做防護提醒,為村民提供體溫測量、口罩配備、房屋消毒等服務……各種舉措多管齊下,有效減少了人員流動,最大程度實現了對病毒傳播的物理阻斷。
二、基層社區應對公共突發事件的短板和不足
(一)多元交錯,制度層面協調保障不夠
一是制度銜接不夠,有些地區甚至出現朝令夕改的情況。由于新冠肺炎屬突發性公共事件,在一些問題的應對上確實無章可循,只能按變化而變動,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多頭管理。尤其是基層社區,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在戰疫過程中,為應對來自各部門的數據搜集,基層社區往往需要填列各種表格,他們加班加點,工作量非常大。
二是部分群眾麻痹大意,抱無所謂的態度,甚至覺得小題大做。具體表現為防疫知識欠缺、防疫意識薄弱。尤其是老年人等重點人群防護意識尤其松懈,他們不習慣戴口罩,行動上不配合、不服從應急管制。
(二)重治輕理,應對方式簡單溫情不足
治即整治,具體措施帶有行政約束性,以“堵”為主;理即理順,重在提供各種便民服務,以“疏”為主。許多小區實施封閉式管理后,社區工作人員人手有限,無法及時滿足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需要的醫療、送餐、購物等需求,凸顯了社區服務能力的薄弱性。防疫安全需要保證,但執行過程不能簡單粗暴,不能只強調疫情防控的責任,而忽略民眾的合理需求。
(三)應急防控,有效資源力量儲備不足
一是應急物資儲備不足。由于對公共事件突發狀況預期不足,基層社區儲備應急防護物資的財力和心理準備都明顯不足。新冠肺炎來襲后,許多社區才忙于想辦法購買口罩、額溫槍、消毒液等必要防疫物資,應對極其被動。二是人力資源力量相當短缺。一般社區的工作人員數量有限,應付日常工作尚可,遇到突發公共事件,明細感覺捉襟見肘,防疫初期秩序較為混亂,社區工作人員只能通過加班加點來搶時間與病毒賽跑。
(四)實戰演練,專業應對程序規范不夠
受人財物等因素的影響和限制,社區平時很少有條件組織居民進行公共突發事件實戰演練,使得一方面居民對此類問題整體的參與度和關注度不高,對突發公共事件的知識了解不多;另一方面,社區對公共突發事件的相關宣傳不到位。比如疫情初期,很多人并不知道戴口罩能很好防疫,有相當一部分群體不會正確佩戴口罩,有的甚至分不清口罩正反面,無法正確進行防護防疫。
三、提升基層社區應對公共突發事件的路徑方法
(一)強化基層黨組織領導,提升基層社區凝聚力
首先是加強政治引領,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社區黨組織要堅決服從上級黨組織要求,按照中央統一戰略部署,打好本區域防疫戰。新冠肺炎防疫中,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我是黨員,我先上”,基層社區黨員用實際行動回應著自己的莊重承諾,他們沖鋒在防疫一線,很好地起到了引領和示范作用。
其次是強化制度建設,補好補齊短板,提升基層社區防控作戰能力。如優化社區醫療衛生資源投入結構,壯大社區醫療服務隊伍,加強基層社區防疫防控能力建設等,充分織密織牢社區第一道防線。
再次是健全統一的社區物資保障體系。按照集中管理、統一調撥、平時服務、災時應急、采儲集合、節約高效的原則,對物資做到關鍵時刻調得出、用得上。
(二)堅持依法防控,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社區工作的重心和著力點應該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切實推進依法防控、科學防控、聯防聯控。在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理中,要協同職能部門做好治安管理、市場監管等執法工作,防止轄區出現哄抬物價、制假售假、造謠傳謠等情況發生。
(三)強化網格治理,突出精細化程度
一是網格劃分科學合理,配齊配強網格長。二是借力社區范圍內的各類社會組織,擴展社區志愿者隊伍,尤其要盡量吸納本社區居民加入,確保關鍵時刻能派得上。三是提升網格技術化水平,確保網格無死角。尤其要做到大數據互聯共通,深入摸清每一網格的具體情況。
(四)完善體制機制,提升社區自治功能
社區既要有“統”的概念,確保全國一盤棋,也要注重突出社區個性特質,更好發揮社區自治功能。首先是強化公共突發事件知識培訓,提升居民綜合應對能力,尤其要著力構建相對職業化、專業化的社區突發公共事件管理人才隊伍。其次要建立民主自治的有效平臺和硬件設施,架構合理的社區組織體系,夯實社區自治的群眾基礎,完善政策、服務和保障,打牢自治的物質和經濟基礎等方面的工作,提升應對公共突發事件的綜合能力和水平。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時的講話(2020年2月3日)
[2]賈波.社區應急管理能力提升研究[J].綠色科技,2016(22):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