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蔓
【摘? ? 要】OH卡牌被稱作“移動的沙盤”,具有沙盤的治療效果,它的使用比沙盤更靈活、方便。OH卡牌一經引入學校心理輔導,就廣受師生們的喜愛,有多種排陣供大家進行多方面的探索,無論在個體輔導,還是團體活動中,OH卡牌技術都展現出了它的巨大優(yōu)勢。
【關鍵詞】心理輔導? OH卡牌? 個體輔導? 團體活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5.090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日漸成為學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方面。我所在的中職學校大多數學生學習基礎、行為習慣較差,學生由彝族、藏族、羌族、漢族等多民族組成,年齡分布從14到25歲不等,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顯得尤為重要。OH卡牌的使用不受年齡、民族、性別的限制,對中職學校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一、OH卡的起源、用途和使用
1982年,德國心理學家Moritz Egetmeyer和墨西哥裔藝術家Ely Rama共同研創(chuàng)出OH卡。它由88張圖卡和88張字卡組成,共176張卡片可做圖文變化,有7744種可能性。OH卡屬于“自由聯想卡”“潛意識投射卡”的系統(tǒng),它運用了聯想法、構造法、完成法、轉念法等投射技術。OH卡牌被稱作“移動的沙盤”,它是簡單而實用的直覺聯想工具,它可以用于心理療愈、自我探索、心靈溝通、潛能開發(fā)、創(chuàng)意聯想、提升直覺、精神分析、親子互動、藝術治療、團體培訓等等[1]。在學校心理輔導中,OH卡可以用于團體心理活動和個體心理輔導。
OH卡的使用,有它固定的步驟:先讓案主(案主也就是卡牌的使用者)處于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和氛圍中,集中意念在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上,心理老師準備一塊純色的桌布鋪在桌子上,把卡牌置于桌子上;第二步,洗牌。讓案主洗牌,圖卡、字卡分開洗,洗好之后分別將它們背面朝上、弧形攤開;第三步,抽卡。讓案主憑直覺,在背面朝上的OH卡中用左手隨機抽取一張或幾張卡牌(OH卡認為左手連接著潛意識,與靈性接近),先抽圖卡再抽字卡;第四步,選卡。選卡是將OH卡正面朝上,看著OH卡,選擇自己想要的一張。選卡時使用右手,右手代表意識,是有意的選擇(依據排陣的選擇,有時這一步可以省略)。第五步,排列。抽出或選出卡牌后,依次將OH卡正面朝下擺放在桌布上。自我探索時,在輔導老師的指導下依次翻開這些卡牌。
二、OH卡在學校個體心理輔導中的使用
OH卡有很多不同的排陣可供案主選擇。在學校心理輔導中,我主要選取并加以改良了以下三種排陣:單張牌組合、三張牌組合、四張牌組合。
(一)單張牌組合玩法
單張牌組合玩法屬于比較簡單的排陣。先抽取一張圖卡,再抽取一張字卡;針對圖卡聊一下近期的生活,字卡解釋為個人對圖卡產生的情緒反應。如果幾個同學一起來進行探索,先由任意一名學生選出一張圖卡,詢問他們看見了什么,然后讓他們依次選取最能代表這張圖卡的字卡,最后由他們聯想探索自己目前的狀態(tài)或問題。
(二)三張牌組合玩法
這個排陣可以1個人玩,也可以2~3個人玩。先抽取三張圖卡,再抽取三張字卡;它們分別可以代表過去、現在及將來,也可以代表自我心理、現狀及將來的假設。根據案主的排列依次翻開圖卡及字卡,讓他們通過聯想,探索自身的問題并尋求解決的辦法。在最后,我會給案主意識層面上重新組合排列的機會,鞏固OH卡的療愈效果。
(三)四張牌組合玩法
這個排陣可做自我潛意識分析,也可以做不同主題問題的自我分析。這里的規(guī)則和其他排陣是一樣的。先抽取四張圖卡,再抽取四張字卡,依次組合排列再翻開進行聯想、探索。組合1代表每個人都知道的你;組合2代表潛意識,他人知道但是你自己不知道的一面;組合3代表自己知道,但是刻意隱藏,不想被他人知道的一面;組合4代表無意識的層面,自己無法覺察且他人也不知道的一面。
三、OH卡在學校團體心理活動中的使用
OH卡在學校團體心理活動中的運用,主要用來分組、活躍氣氛、促進組內成員交流、增進班級情感等。
在活動開始,可運用OH卡來分組。先由心理老師根據活動主題抽取一張圖卡,隨機選擇4~8個學生根據圖卡選擇他認為最合適的字卡(選擇過的字卡不能再選擇),最后讓其他學生在這幾個字卡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那一個,選擇相同字卡的為一組,這樣可以把具有共同偏好的學生放在一組,有利于組內交流,促進活動的進行;同時打亂日常座位的阻隔,有利于增進班級同學間的感情。
在活動中,可以使用故事接龍的方法,老師設定上半句“我最喜歡……”“我最討厭……”“我最向往……”,每個學生抽取一張卡牌,組內同學根據老師設定的上半句,迅速補充下半句;也可以讓每人抽取一張OH卡圖卡,小組內每個人在一分鐘內根據圖卡講出這張圖卡的情節(jié),進行故事接龍。每個同學講述的情節(jié)要與大家接龍的主題相關聯,相吻合。當然還有更多的OH卡活動可以運用。
四、OH卡在學校心理輔導中的優(yōu)勢與劣勢
OH卡作為一種近幾十年才出現的心理療愈方法,在實踐中凸顯了它的優(yōu)勢,作為“移動的沙盤”,它具有沙盤的治療效果,同時它的使用比沙盤更靈活、方便。OH卡的使用,不受年齡、民族、文化程度的限制,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圖片進行聯想,探索自身的秘密。當然,OH卡也具有一定局限性,正因為OH卡的使用簡便、易學,OH卡被一些沒有心理學基礎,僅僅通過幾天OH卡培訓的人濫用。僅僅記住一些排陣并不是萬能的,在現實學校心理輔導中,我們需要根據來訪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改變。在學校心理輔導中,OH卡只是一種輔助手段,而不是一把萬能鑰匙。
參考文獻
[1]楊力虹,王小紅,張航著.OH卡與心靈療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