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鎧銘
【摘? ? 要】前列腺癌(PCa)是男性常見的惡性腫瘤,在美國男性癌癥病死率為第2位,僅次于肺癌。近十年來PCa發病率在許多國家中(包括中國在內的)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目前我國PCa的發病率在男性泌尿系統腫瘤的位居第3位。目前普遍認為雌激素與雌激素受體(ER),特別是ERβ在PCa的發生、發展、惡變和轉移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研究發現:雌激素與抗雌激素對前列腺癌PC-3細胞株均有抑制作用;抗雌激素對前列腺癌DU145細胞株有抑制作用。本實驗通過重塑ERβ在前列腺癌PC-3M細胞株中的表達,研究和分析ERβ對前列腺癌細胞凋亡信號傳導途徑的影響。
【關鍵詞】前列腺癌? 雌激素? 抗雌激素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5.200
一、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人前列腺癌細胞株PC-3M(ATCC)。真核表達載體pcDNA3.1、脂質體Lipofetion2000(Invitrogen),pEGFP-C1質粒、限制性內切酶BamH I、HindⅢ、TA克隆載體(pMD18-T Vector)、T4 DNA連接酶及質粒提取和純化試劑盒(TaKaRa),Trizol(GIBCO),胎牛血清(Hyclone),高保真Taq DNA聚合酶(Sangon)等。ERβ兔抗人多克隆抗體、β-actin羊抗人多克隆抗體、堿性磷酸酶標記與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羊抗兔多克隆抗體(SANTA CRUZ);Caspase-3、Caspase-9兔抗人多克隆抗體(北京中山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本實驗所用引物均為上海生工公司合成。
(二)方法
1. pEGFP-C1-hERβ重組質粒的構建及鑒定。在前期工作中,應用基因重組技術,構建pEGFP-C1-hERβ重組質粒;采用質粒提取試劑盒,按產品說明提取質粒,應用HindⅢ和Xhol進行雙酶切鑒定及雙向自動測序分析儀測序分析鑒定構建的質粒。
2.細胞培養與轉染。人激素非依賴性前列腺癌細胞株PC-3M細胞(1×106)接種于100 mL培養瓶中,于IMDM培養基(含10%小牛血清), 37℃,5% CO2條件下常規培養。當貼壁細胞達到70%-80%融合時,取重組質粒6μg,以脂質體法轉染細胞,培養24 h。同時設陰性對照組(只加脂質體,不加質粒)和空質粒對照組(轉染pEGFP-C1)。然后換完全培養基(含10%小牛血清)繼續培養48 h,熒光顯微鏡下觀察綠色熒光蛋白(GFP)的表達,收集細胞備用。
3. 免疫細胞化學染色分析。轉染細胞48 h后離心,收集細胞(同上),調整細胞濃度為1×106,取10μL滴加到用多聚賴氨酸處理過的玻片上,室溫放置30 min;以4%多聚甲醛固定,Triton-X 100 洗10 min;3% H2O2 孵育25 min(以阻斷內源性過氧化物酶);室溫反應1 h;滴加生物素化羊抗兔IgG于蓋玻片上, 37℃ 孵育30 min;滴加辣根過氧化物酶(HRP)標記的親和素,37℃ 孵育30 min;上述每步抗體均為50μL/片,反應后均用PBS洗滌3次。最后于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并照相。結果判定:細胞核中有棕黃色顆粒者為陽性細胞,即凋亡細胞。
4.流式細胞儀檢測細胞凋亡峰。將生長狀態良好的PC-3M細胞分為兩組,實驗組轉染pEGFP-C1-hERβ(2μg/mL),對照組轉染pEGFP-C1,培養72 h,分別制成單細胞懸液。用流式細胞儀做單參數分析,每份樣品檢測1×104細胞。
5.吖啶橙染色凋亡細胞。將轉染pEGFP-C1-hERβ和pEGFP-C1質粒的PC-3M細胞經胰酶消化,離心,洗滌,棄上清,細胞計數,調整細胞濃度為1×106/mL。取95μL加入0.1%的吖啶橙(AO),熒光顯微鏡觀察細胞顏色及形態。
6.TUNEL染色分析。取10μL胰酶消化處理后的PC-3M細胞(濃度為1×106/mL),滴加到預先用多聚賴氨酸處理的玻片上,室溫放置30 min。4%多聚甲醛固定30 min。用新鮮配制的3%H2O2,室溫處理10 min。在標本片上加TBS(0.01M) 1∶200新鮮稀釋的Proteinase K,在37℃消化1-15 min。加標記緩沖液20μL/片(以保持切片濕潤)。每張切片取末端脫氧核糖核酸轉移酶(TdT)和地高辛標記的dUTP(DIG-dUTP)各1μL,加入18μL標記緩沖液中并混勻。去除切片上多余液體,加標記液20μL/片。把樣品置于濕盒中,37℃標記2 h。加封閉液50μL/片,室溫30 min后去除封閉液。用抗體稀釋液1∶100稀釋生物素化抗地高辛抗體,混勻后50μL/片加至標本片上。在濕盒中,37℃反應30 min。同樣的操作處理鏈霉親和素-過氧化物(SABC)。每步結束后均用0.01M TBS洗滌。采用DAB顯色:染色步驟及結果判定同2.3中DAB顯色。
7. RT-PCR半定量分析。應用Trizol按說明提取100 mL培養瓶中培養的轉染細胞的總RNA,并逆轉錄成cDNA。以β-actin作為內參照,PCR法檢測Bcl-XL、AKt、caspase-3、caspase-9等基因的表達情況。PCR反應條件:94℃預變性5 min,30個循環(94℃ 30s→55℃ 30 s→72℃ 1 min),最后72℃延伸10 min。PCR產物進行1%瓊脂糖凝膠電泳,利用GIS數碼凝膠成像系統拍照并測定電泳條帶灰度值,以目的基因與內參β-actin條帶灰度比值表示其含量。
8. Western blot 檢測。轉染后的各組細胞(分組同前),用蛋白刮子刮下,PBS洗滌,利用細胞蛋白裂解提取總蛋白,測定蛋白濃度(Bio-Rad),每組取50 μg蛋白分別經10% SDS-PAGE電泳分離,用Western blot 檢測caspase-3及caspase-9蛋白表達情況。各組分別以對照組的目的蛋白與β-actin光密度的比值作為內參進行比較。
9. 統計學處理。數據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用SPSS 11.5統計軟件分析,P<0.05。
二、結果
(一) hERβ在PC-3M細胞內的表達
熒光顯微鏡下觀察GFP的表達,同時應用免疫細胞化學染色法檢測轉染細胞中hERβ的表達。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轉染pEGFP-C1-hERβ的PC-3M細胞,GFP表達陽性;免疫細胞化學實驗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轉染ERβ的細胞,大部分呈陽性染色,尤其是細胞核棕黃色染色明顯。
(二) hERβ促進PC-3M細胞凋亡
1.流式細胞技術檢測。結果顯示:轉染pEGFP-C1-hERβ的PC-3M細胞的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在G1前出現了亞二倍峰,即為凋亡峰。凋亡細胞數目占總細胞數的13.7%,凋亡細胞明顯增加。
2. 吖啶橙實驗。吖啶橙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細胞出現了被染為桔黃色的凋亡細胞;而對照組細胞則偶見被染為桔黃色的凋亡細胞。說明轉染pEGFP-C1-hERβ質粒可促進細胞發生凋亡。
3.TUNEL檢測。TUNEL實驗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轉染pEGFP-C1-hERβ的細胞,出現陽性染色,胞核呈深棕黃色。細胞大小不一,結構不完整,可見胞質凝縮,核斷裂相。
(三) RT-PCR檢測
瓊脂糖凝膠電泳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細胞未見抗凋亡基因Bcl-XL表達;而AKt的表達明顯減少;凋亡基因caspase-9的表達則增加,而caspase-3的mRNA表達減少。
(四)Western blot 檢測
Western blot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轉染pEGFP-C1-hERβ的PC-3M細胞,可見17 KD的caspase-3片斷,和37 KD的caspase-9片段。提示轉染細胞中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化。
三、討論
Bardin等研究證明,轉染ERβ到卵巢癌細胞后,可引起細胞凋亡。Cheng等把ERβ基因轉染到前列腺癌細胞株DU145中,細胞增殖抑制,誘導細胞出現凋亡。因此推測ERβ可能是一種腫瘤抑制基因,研究ERβ對前列腺癌細胞凋亡途徑的影響,對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和臨床應用價值。本實驗顯示ERβ轉染PC-3M細胞后,經流式細胞儀檢測發現,細胞在G1期前出現凋亡峰;鏡下可見細胞核內染色體邊集,呈新月形或馬蹄形分布。上述實驗指標證明,ERβ轉染PC-3M細胞后,誘發細胞出現凋亡。
細胞凋亡調控機制的核心是一類蛋白水解酶,統稱為天冬氨酸蛋白酶(cysteine-requiring aspartate protease,caspase)家族。caspase-3是凋亡過程中激活的關鍵激酶,也是凋亡的主要效應因子。caspase-9與caspase-3一樣,也可以把PARP剪切成85KD的小片段。western blot結果顯示:轉染ERβ的細胞,caspase-3及caspase-9表達明顯增加(P<0.05),實驗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Bcl-XL是B細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B-celllymphoma/leukemia-2protein,Bcl-2)Bcl-2家族中的重要成員。Bcl-X基因可翻譯Bcl-XL和Bcl-Xs兩種蛋白,Bcl-XL比Bcl-Xs多出一個BH4結構域,可抑制細胞凋亡,而Bcl-Xs則促進細胞凋亡。研究表明Bcl-XL可通過多條途徑發揮抗凋亡作用:通過穩定線粒體膜電位、阻止線粒體釋放凋亡誘導因子,阻抑caspase的級聯放大效應等。激活后的Akt通過對含有絲氨酸&蘇氨酸殘基的底物磷酸化而發揮廣泛的生物學效應。PCR結果顯示:轉染ERβ的PC-3M細胞,Bcl-XL和AKt的表達明顯降低。
綜上所述, ERβ引起前列腺癌細胞發生凋亡的可能機制是: ERβ的增加抑制AKt和Bcl-XL基因的活性,使之喪失抑制Apaf-1的功能;促進細胞色素C(Apaf-2)從線粒體內釋放并與Apaf-1結合;進而促進caspase-9(Apaf-3)與之結合并激活,啟動細胞凋亡級聯反應,導致細胞形態學發生改變及核小體間的DNA降解等一系列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