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炳超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國有企業由跨越式向追趕者轉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新時代下國有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分別從宏觀層面、中觀層面以及微觀層面來對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進行探究,進而提出國有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在堅持創新、開放、綠色的發展理念深化改革的基礎上,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以此實現國有企業經濟從增長階段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國有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十九屆四中全會上,黨中央、國務院對國企改革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意見,提出要重視深化國資國企改革。隨后,2019年11月21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召開國有企業改革專家座談會上,會議強調2020年-2022年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關鍵歷史階段,要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不斷推動國企事業發展。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國企己從經濟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新時代下國有企業如何更好的實踐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結合多層次展開探索,這對有效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具有積極意義。
一、新時代下國有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層次性分析
國有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是通過不斷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使國有企業經濟從經濟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分發展而轉型。值得注意的是,國有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與一般的企業經濟質量發展有著不同之處,一般的企業經濟質量發展通常指企業個體的高質量發展,而本文探究的新時代下國有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涉及不同多層次,具體可以從宏觀層面、中觀層面以及微觀層面三個層次進行探討。
(一)宏觀層面的高質量發展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推進,國際市場環境正的競爭形勢日漸嚴峻,我國國有企業積極探索改革路徑,國有企業的深化改革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重要途徑之一。從宏觀層面來看,國有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顯著的時代特征,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規律和要求。也就是說國有企業經濟宏觀層面的高質量發展需要以戰略的角度對“質”和“量”進行合理調整,使國有企業經濟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而轉變,以此有效增強國有企業對我國社會經濟形成的貢獻度。
(二)中觀層面的高質量發展
中觀層面的國有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指國有企業群體的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同的國有企業共同組成的國有企業群體,有著鮮明的中國特色,只有深化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將我國國有企業做強做大,新時代下國有企業才能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利劍[1]。因此,中觀層面的國有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主要是指國有企業集體的運行和發展,通過對各企業進行深化改革,從集體角度合理配置國有企業資本,如此才能使國有企業整體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使我國國有企業整體處于高水平發展狀態,國有企業經濟整體增長處于優質水平,真正實現我國國有企業整體上的做強與做大。
(三)微現層面的高質量發展
國有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最終都需要落實到國有企業的個體發展,是通過不同的個體化的國有企業的累積和耦合,最終推動國有企業經濟向中觀層面甚至是宏觀層面實現高質量發展。個體化的國有企業有著“企業”的基本屬性和“國有”的特殊性質,因此,個體化的國有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既體現在一般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標準,即能夠創造卓越的企業績效,具備良好的社會品牌影響力、科學、規范的企業運營制度、能夠為受眾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以及在資源配置方面占據較強優勢等。同時,除了以上較為普遍和廣泛的特征之外,個體化的國有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也需要與“國有”企業的決策目標、運行邏輯以及約束條件等相適應。
二、新時代下國有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實踐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九屆四中全會上提出,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也已提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若要促進我國國有企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更需要對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發展制度的改革。
(一)以創新、開放、綠色的發展理念深化改革
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我國國有企業若要成為國際市場的一流企業,真正實現國有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在改革過程中貫徹創新、開放、綠色的發展理念[2]。首先,注重我國國有企業整體的技術創新,且在技術創新過程中加強現代化信息技術、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挖掘等先進技術的融合度。其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我國國有企業的優勢之處,例如,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等方面,形成國際市場中的個性化、綠色化、集約化的高端產品供給,最終提升中國國有企業在國際環境中的市場競爭力。其三,深化國有企業的開放力度,以戰略性眼光正確應對國際競爭環境中我國國有企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積極引進先進的戰略管理模式、技術、服務等,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有企業經濟優勢,打造中國特色的國有企業知名品牌。
(二)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
優化國有企業經濟布局和結構,有助于提升國有企業的社會價值創造力和經濟效益,對國有企業整體在國際競爭環境中獲得更強的競爭力也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國國有企業在經歷多年改革之后,依然存在國有企業分布過于寬泛、主業不集中、核心競爭力相對較強等問題,這對實現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將產生一定阻力。因此,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第一,深化我國國有企業的戰略性重組,尤其是裝備制造、煤炭、電力、通信、化工等領域中央企業,形成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和優勢企業的集中,通過此方式使我國國有企業的優勢之處得到最大發揮。第二,重視資源整合,確保我國國有企業資源得到優化配置,為國有企業國際市場中獲得核心競爭力、實現規模經濟給予必要的資源支持。第三,加強供給側改革,對于低效、無效的資產予以處理,確保我國國有企業的整體運行質量和效率處于較高水平。
三、結語
當前,我國國有企業的改革再次走到了一個關鍵時期,面對嚴峻的國際競爭環境,需要從戰略發展的角度不斷提升我國國有企業的活力和核心競爭力,如此才能實現國有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肖亞慶.在提升國有經濟發展質量上狠下功夫--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J].人民論壇2018(18):6-9.
[2]袁東明,袁璐瑤.國有企業改革:成就、經驗與建議[J].經濟縱橫,2019(06):2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