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定勝
摘要:隨著國家對審計工作的日益重視,對企事業單位內部審計要求不斷提高,內部審計工作也越來越受到企事業單位管理者的重視。大數據技術的運用無疑為提高企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水平提供了有利時機。雖然現階段我國在實現企事業單位內部審計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其質量和水平還有待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素質較低,內部審計信息平臺缺乏,審計流程需要改進等方面仍存在諸多弊端。因此對創建內部審計云平臺,提高大數據內部審計的信息化、流程化,不斷探索和完善企事業單位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大數據;內部審計
一、大數據分析下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人員素質有特提高
在大數據的環境下,審計人員在具體審計實施過程中,需要結合企事業單位的實際狀況,將信息數據與審計實際操作結合起來,這對審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內部審計人員主要是會計、審計專業人員,但對計算機掌握程度有限,數據處理能力偏弱。這類人員習慣了傳統的審計模式,對于大數據分析形式并不能很快適應,加上大數據分析更加依賴于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水平的脫離使得大數據難以得到較好的利用,而計算機專業人員也缺乏對財會知識的掌握。
(二)信息處理設施薄弱
基于內部審計獨立性不足的原因,企事業單位對內部審計信息化的建設重視程度還有待提高,目前我國企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數據的信息化還處在簡單的數據查詢和數據分析的階段。即便應用了一些信息化工具來對數據進行處理,依然存在信息化工具與企事業單位實際業務不匹配的問題,由于各企事業單位業務存在差異,市場上通用的審計數據處理軟件難以滿足過于精確和專業的海量數據,而內部審計對于風險的識別和管理又很大程度上需要精而專的數據進行支撐,這類矛盾削弱了內部審計的增值作用。此外,一些企事業單位選擇開發內部審計信息處理軟件,這滿足了與企事業單位信息匹配的需求,但是對軟件的維護和熟練使用的能力還不足,在使用過程中軟件的作用被“架空”,還是以傳統的審計方式為主。
(三)大數扼內部審計體系仍不完善
目前,大數據內部審計體系建設并不完善,內部審計規范缺乏,內審工作人員職責不明確,阻礙了企事業單位信息化建設的推進。依靠大數據進行內部審計是一種先進、創新的審計形式,因此需要建立相應的內控制度和規則,有制約才能更好的實施。同時,數據存儲安全和傳輸安全也尤為重要,需要建立制度和采取技術手段防止企事業單位數據的泄露。
二、大數據分析下內部審計的運用策略
(一)構建大數據一體化平臺
在大數據分析下,企事業單位應該構建內部審計大數據分析平臺,建立集財務、業務、管理一體的數據平臺,對內部審計效率的提升和降低風險有明顯的幫助。在大數據平臺上可以擴大對數據的獲取,包括行業內的相關信息以及企事業單位內部數據,從而對數據進行橫向及縱向比對,對數據信息不斷更新使其完善。例如在醫院住院收費審計中,內審人員可抽查部分住院病人費用清單,對比某一收費單價是否高于規定的收費標準,是否同時也高于同期其他病人的收費標準,利用行業數據以及自身橫向比較,對病人住院收費提出審計建議使其完善收費標準。此外,大數據平臺的建立,還可以參考以往數據的分析,找到當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推斷,預測發展趨勢,依靠事實數據說話,而非依靠傳統專業經驗。
(二)改善內部審計監督模式
內部審計的思路和方法都能因為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得到拓展,內部審計的監督模式也會隨之產生變化。原先企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模式下對數據和所采集到的有限信息是進行模塊化分析的,也就是根據被審計單位單獨的信息進行審計,由于企事業單位內部運營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單獨一個部門的數據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審計人員判斷依據的缺失和片面,如果再調取相關部門的數據,會加大審計成本,給其他部門的正常工作帶來不便,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能夠對企事業單位各業務部門的數據都進行持續采集和處理,在需要運用的時候能夠為審計人員的分析提供全面的參考。從而打破了原先模塊化的單獨分開分析的模式,向系統全面的審計監督模式進行轉變,這也為內部審計的增值作用發揮提供了條件。
(三)建立大數據分析下的內部審計管理制度
建立大數據審計的法規制度,為審計過程中判斷合規性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依據。首先,建立大數據的相關規范制度,包括數據的收集、管理、應用等。其次,對大數據內容應做到嚴格保密,對審計人員使用數據要嚴格約束。在大數據的環境下,數據信息必然是企事業單位的核心,審計部門搜集了數據,同時也要做到對數據信息的保密工作,更需要制度來約束審計人員對數據的保密,加強工作職責,以避免信息安全風險。最后,大數據的引進使審計工作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在數據收集的同時,也需要完善針對數據獲取的合法合規性。內部審計工作是一項嚴謹的工作,每一個步驟都應有規章制度的約束。
(四)組建專業的大數據內部審計隊伍
人才是大數據審計能力提升的關鍵。培養熟練應用大數據技術的內部審計人員,組建專業的大數據分析隊伍對企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因此,企事業單位無論是對專業人才的引進,還是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培訓,都迫在眉睫。在傳統的審計工作中,內部審計人員只需具備審計的專業技能,在大數據的環境下,這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對計算機技術、信息化分析充分的掌握。首先,加強培訓力度,對現有工作人員進行系統培訓,通過培訓交流等手段,幫助審計人員建立大數據環境下內審工作新思路,增強數據分析能力,有效利用數據分析技術挖掘數據價值。其次,加強引進專業人才,尤其在信息技術及數據分析方面,與原有審計人員取長補短,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組建專業的審計隊伍。最后,在實踐操作中,不斷的發現解決問題,強化業務水平,豐富應對方案,全面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綜合能力。
三、結束語
在大數據環境下,信息涉及廣泛,對內部審計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及時做出調整,順應信息發展的趨勢,對應策略及時實施。充分利用好大數據的信息,提升內部審計的質量和效率,降低風險發生的幾率,建立完整的大數據內審工作體系,構建內部審計大數據平臺,推進大數據分析在內部審計中的廣泛運用。
參考文獻:
[1]馬雅梅.淺析大數據分析在內部審計中的應用[J].科技經濟導刊,2017(18):244.
[2]張鳳元,宋紫薇.大數據環境下內部審計的機遇與挑戰[J].對外經貿,2016(11):149-150.
[3]趙淑青.大數據背景下企業內部審計面臨的機遇及策略[J].經貿實踐,2016(2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