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喆 孫明慧
摘要:當前國家發展挑戰與機遇并存,意識形態工作也是如此。本文探討了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挑戰,提出了新時代構建高校意識形態治理體系的建議,希望能夠對相關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治理體系;安全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抓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這是進入新時代國家對發展環境變化的最直接表達。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同樣面臨巨大挑戰,主流意識形態的領導力和話語權受到挑戰,建立什么樣的高校意識形態治理體系,怎樣提高高校意識形態治理能力成為了各方關注的焦點。
一、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面臨挑戰
1.外部環境因素。當前西方國家不斷散播中國威脅論,不遺余力低毀社會主義,同時加大西方憲政民主觀念的輸出,用普世價值來沖擊社會主義價值理念,這些都對辨識能力欠缺的高校學生產生了巨大沖擊。西方國家還加強了文化、宗教等方面的滲透。他們不斷用“去意識形態化”的溫和話語去影響和感染青年學生,讓他們認同遵循西方價值的行為導引,以此動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根基。他們還憑借在信息和技術上的優勢,不斷從網絡管理和安全等方面發起攻擊,盡管近年來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網民數量和互聯網應用首屈一指的國家,但仍然不具備支配性的地位,這使得網絡環境治理遭遇巨大挑戰,一方面使網絡上信息真假難辨,另一方面也擠壓了主流聲音,使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受到巨大影響和挑戰。
2.國內發展因素。經濟快速發展也使拜金主義等不良價值觀念對高校學生產生了巨大影響。全面深化改革打破了人們的固有思維,也給了非主流思潮以可乘之機,“新儒學”,“歷史虛無主義”等思潮對主流意識形態進行攻擊,影響了高校學生的正確認知。新媒體環境的發展使信息傳播的方向發生了改變,主流意識形態的正統地位受到挑戰,高校意識形態主陣地作用受到巨大削弱。
3.高校自身因素。網絡環境下,信息傳播速度更快,要求高校面對問題的反應時間更短,處理更高效,而高校意識形態防控的體制機制相對落后,并不能適應這種需要。面對外來價值觀和不良思潮前所未有的強烈沖擊,高校意識形態的向內防控效果并不理想。當前意識形態工作主要是問題導向,并不足以應對形勢變化,必須主動出擊,建立起有效的怡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
二、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治理體系構建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的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1]在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方面就是構建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凸顯制度優勢,強化工作職能。
1.要“理直氣壯”的構建符合實際要求的治理體系。馬克思曾指出:“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2]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綜合國力日漸增強,“挨罵”是我們迫切需要改變的現實。高校作為思想文化交匯的重要陣地,面對多元文化的沖擊,應該構建完善的意識形態治理體系。這一體系最少應該具備兩方面的功能,第一,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從理論到實踐的系統化推進。使學生能夠全面系統的了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排除外來意識形態的歪曲、詆毀等帶來的負面影響。第二,對其他意識形態的客觀闡釋。所有的質疑都是產生于無知,因而應當建立健全開放性的外來文化信息庫,使學生通過正規渠道就能輕易的獲取所需信息,這樣外來文化的神秘感不再,學生受到蒙蔽的可能性減低,這也是社會主義文化包容性的最好體現。
2.要從“一元指導”出發,集中力量應對主要問題。歷史反復證明,政權的更迭往往始于思想領域的混亂,面對外來文化的侵襲,不同意識形態的攻擊,面對我國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問題,實現強國目標的需求,都必須堅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同時,我國近代以來的歷史證明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原則立場,堅定社會主義方向才會解決好中國的問題。因此,高校意識形態治理體系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開展工作。要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和立場。不能曲解馬克思主義,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分析原著得出指導性原則。要把運用原理與解決問題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不能教條的理解馬克思主義,要從解決問題的實際需求出發,去探討適合的理論溯源。
3.要建立長期有效的防控機制,維持“清朗”的校園環境。意識形態的斗爭具有長期性和殘酷性,并不能局限于某一時期或者某一問題,應當建立健全治理體系,尤其是不良思潮和價值觀念的有效防控機制。應當建立有效預警機制。要長期觀測校園思想動向,特別是學生群體,關注網絡等媒介信息傳播,對于危險及時預警。應當建立有效應急機制。對于突發思潮要及時疏導,對相關群體、個人和信息要及時掌握并采取必要的行動,控制事態。應當建立定期檢視機制。對師生的思想動態要定期進行調研和摸底,準確把握思想動向并針對性的進行主流觀念引導。應當建立分析處理機制。對外來信息和內部調研信息要進行定期的分析,對比形成變量掌控,對異常變化建立健全常規解決機制。應當建立效果反饋機制。對結果要及時分析處理并向上級部門反饋,時刻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及時了解其他有益經驗,補充健全防控機制。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10/31/c_1125 178024.htm,2019-10-31.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7年遼寧省社科規劃基金項目“新媒體環境下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安全研究”研究成果,項自編號L17WSZ005;2017年遼寧省社科規劃基金項目“新媒體時代推進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改革創新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L17CKS009;2019年錦州醫科大學黨建研究項目“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改革創新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9JYDJ-ZD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