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程輝
摘要: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對我國社會穩定發展有著較為重要的影響作用,其主要就是保障勞動者的基本權益,使勞動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保障。但是我國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依舊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工傷保險覆蓋面較窄、未按照法律辦事、工傷致殘人員的康復發展不受重視等等,這些都影響到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的有效實施,不利于我國社會長遠發展。為解決這一問題,本文就針對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具體對策,期望能夠促進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的科學發展,使勞動者的基本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關鍵詞: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問題;對策
雖然我國在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是在某些方面依舊存在較大不足,比如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存在諸多問題,難以發揮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的整體作用,既損害了勞動者的基本權益,也增加了一些不利于社會穩定發展的因素。面對這種情況,有必要深入分析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便于提出有效對策進行優化,使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的價值得以充分體現。
一、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
(一)工傷保險覆蓋面較窄
根據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國工傷保險覆蓋面較窄,無法達到預期的覆蓋率,大部分都是集體企業或國有企業參與工傷保險,難以保障非國有企業人員的基本權益。但是就實際情況來看,工傷致殘的高發人群正是鄉鎮企業和私營企業中的外來務工人員及農民工,這些人員所從事的工作具有較大的風險,且工作條件和工作環境相對較差,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施工安全事故,進而造成工傷致殘。同時,部分企業在處理工傷致殘過程缺乏合理性,對勞動者的權益造成損害,甚至將工傷致殘人員置于困境,嚴重影響到工傷致殘人員的生存和發展[1]。
(二)未能嚴格按照法律辦事
為促進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的持續發展,我國加大了對相關政策法規的完善,對工傷致殘的處理提出了一些比較具體的要求,期望以此保障勞動者的基本權益。但是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常常出現私下處理工傷致殘的問題,這在鄉鎮企業和私營企業都是比較常見的,既損害了工傷致殘人員的基本權益,也制約著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制度的進一步發展[2]。在工傷致殘人員無法獲取應有的賠償時,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對我國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三)工傷致殘人員的康復發展不受重視
工傷致殘人員的康復問題是當前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不完善的一種體現,做好工傷致殘人員的康復工作,是保障工傷致殘人員長遠發展的重要基礎。若是對工傷致殘人員的康復治療工作缺乏重視性,那么工傷致殘人員康復治療的目的就無法實現,對工傷致殘人員的生存和發展產生較大影響。其次,在醫療工作結束之后,需要重視工傷致殘人員的護理工作,但是護理待遇較低給家庭帶來較大的壓力。最后,工傷致殘人員的再就業未能受到重視,以致工傷致殘人員的生活水平受到較大影響。
二、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的具體對策
(一)適當擴大工傷保險覆蓋面
根據我國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建設情況來看,需要對工傷保險覆蓋面進行合理擴大,使其能夠充分滿足工傷致殘人員對社會保障的實際需求。尤其是城鎮企業及私營企業,需要將外來務工人員及農民工作為重點對象,合理擴大工傷保險的征繳范圍。同時,需要做好對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執行情況的監督,由專門的監察團隊對其進行全面、仔細的監督,便于及時發現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執行過程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對其進行處理,使勞動者及企業的基本權益得到保護。此外,可以借助外部力量對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執行過程進行監督,比如一些資質水平較高的媒體組織等等,實現對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的有效監督[3]。
(二)加強工傷保險法律體系建設
為促進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的有效實施,使勞動者與企業的基本權益得到保障,需要及時對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充分發揮工傷保險法律體系的價值,促進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的科學發展。首先,通過對工傷保險法律體系進行完善,使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能夠做到依法辦事,為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奠定良好基礎。其次,需要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引導作用,將相關的法律法規執行到底,嚴格處理違反工傷保險法的當事人及相關單位,使其能夠充分認識到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的重要意義。最后,企業需要提高對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的重視性,遵循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對企業員工的權益進行有效保護,還可以將工傷保險工作情況作為考核內容,使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中的問題得到及時有效地處理。
(三)做好宣傳教育,強化企業個人參保意識
為促進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需要做好對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的宣傳工作,通過宜傳教育提高企業所有人員對社會保障的認識,進而積極參加工傷保險,為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提供有利基礎。就當前情況來看,企業對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的重視性不足,政府可以采用網絡、廣播、新聞、媒體等手段進行社會宣傳,使企業及員工能夠充分認識到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的重要性,增強勞動者的參保意識,促進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制度朝著更好地方向不斷發展。
(四)實行社會化管理,重視工傷致殘人員的康復
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中的重要部分,為充分發揮這一制度的效用,需要緊跟勞動改革,對社會化管理進行強化,降低勞動者流動對工傷保險的不利影響,促進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發展[4]。同時,需要提高對工傷致殘人員醫療康復工作的重視性,將這一部分的內容納入到工傷保險,對工傷保險內容進行持續完善,按照要求進行工傷致殘人員的職業康復,使工傷致殘人員的長遠發展得到保障。
三、結語
總之,為促進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需要充分了解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的現狀及相關問題,適當擴大工傷保險覆蓋面,加強工傷保險法律體系建設,做好宣傳教育、強化企業個人參保意識,實行社會化管理、重視工傷致殘人員的康復,通過各種方式促進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的發展,使其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我國人民及社會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楊中英.農民工工傷保險社會保障權的實現探討[J].山西農經,2018(05):28-30.
[2]渠淑珍,徐州市農民工社會保障政策執行問題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2017.
[3]張云.農民工社會保障法律問題研究[D].南京財經大學,2016.
[4]許陽.工傷致殘人員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9(0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