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翠英
摘要: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以及網絡的普及,為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多帶去了機遇,其中物聯網技術便應運而生。但在物聯網背景下,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引起了人們關注。本文主要基于物聯網,分析了計算機網絡安全隱患,并提出了具體加強網絡安全的具體控制措施。
關鍵詞:物聯網;計算機;網絡安全;分析
物聯網的提出,實現了對“物”的智能化管理,有利于進一步促進社會發展以及人們生產生活,但是在帶來便利的同時,因為網絡安全問題,導致出現了各種問題,這也促使人們提高了對物聯網的計算機網絡安全的關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 需要企業在構建物聯網系統的同時,建立相應的安全機制,從而確保物聯網的計算機網絡安全。可見,本文對物聯網的計算機網絡安全分析,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物聯網
所謂物聯網,可以理解為在互聯網作用下,將物物相連而成的系統。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基于一系列智能感知技術基礎上,所建立的物品連接,而后通過此種物與物之間的練習實現信息交換、數據通信等功能,具備智能化的定位、跟蹤、管理的一項智能技術。在物聯網系統中,涉及到了傳輸層、感知層、處理層等[1]。
二、基于物聯網的計算機網絡安全存在的問題
(一)通信方面
當計算機系統出現網絡安全問題時,主要是由于在實際運行中,物聯網系統的通信端口不夠充足,或者其承載能力超出了正常范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網絡系統不順暢。物聯網中的網絡設備非常多,但是目前的認證方式,無法實現對設備的有效管理,所以,需要解決讓多數設備、系統進行關聯的問題,這對相關技術人員提出了要求。
2、密鑰管理。物聯網系統中的計算機通信網絡終端是整體系統的關鍵部分,其主要的認證方式是,通過對個人信息進行加密管理。而如果此時接入了其他設備,則會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情況。
3、隱私泄露。由于物聯網中的網絡設備較多,而這些設備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物理環境缺乏安全保證,所以,非常容易被網絡攻擊者侵入,給網絡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一些別有用心之人會通過攻擊,非法獲得用戶的各種隱私信息,對整個網絡進行攻擊[2]。
(二)感知層方面
1、受到信號干擾
在物聯網系統中,感知層網絡也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感知層主要是以無線連接形式為主,其中的信號不具有隱私性,較為公開,所以會導致網絡信息容易受到干擾。當物聯網設備處于正常通信時,非常容易受到其他信號影響。
2、隱私不安全
在感知層中,會有很多智能感知設備如RFID標簽等,在不同的物品中加入這些智能設備后,可以促使物品接受掃描以及定位。這便使得物品擁有者的隱私被暴露。此外,RFID標簽會接受任何請求,所以非常容易被定位或者跟蹤。
3、容易被假冒攻擊
由于智能傳感終端設備具有公開性,所以,非常容易被不法網絡攻擊者發現,這無疑會出現一些假冒攻擊的情況,導致傳感器各節點受到嚴重影響,直接會影響到系統中的協同工作[3]。
三、加強計算機網絡安全的具體控制措施
(一)加強建設隱私保護機制
建立隱私保護是物聯網中最為關鍵,也是重難點,在技術層面可以通過構建訪問控制、認證機制加強隱私安全。其中訪問控制技術,主要就是為可信任的物聯網中的機器設備實施訪問授權。而認證機制,可以理解為數據接收端對數據發送端的身份真實性的確認功能,保證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比如,身份認證技術的應用,提高了隱私安全性,通過身份認證技術的應用,可以很好對身份信息安全進行安全保障,同時可以有效抵制一些不符合規定的使用者竊取信息、數據的不法行為[4]。
(二)完善安全路由協議,阻止不良信息
通過上文可以的得知,通信網絡以及感知網絡,是物聯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物聯網路由則需要具備突破多種類型的網絡,如以IP地址為基礎的路由協議。其中的安全路由協議,主要指的是一種可以對網絡中節點位置起到保護效果的方法,安全路由協議能夠通過多少方法,豐富數據包傳輸路徑,促使不同的數據包可以不受限制的生成不同的傳輸路徑,此種保護方式,增加了不確定性以及難度,所以對于一些網絡攻擊者而言,將會無法獲得各節點的精確位置,進而提高了對物聯網的安全防護。從目前的物聯網安全路由協議看,大部分都是無線傳感器安全路由協議,此種協議雖然可以防止惡意信息的侵害,阻止非法入侵者的申請通過。但是這種協議并不會較好的適應當下物聯網中三網融合的特性,所以非常不利于物聯網性能的充分發揮。為了更好的改善目前的安全路由協議,需要從安全路由算法著手,在根本上強化安全保證。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密鑰機制,在密鑰的作用下構建一個安全的網絡通信環境,為路由信息的交互安全提供必要保證。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冗余路由傳輸數據包。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全面考慮到物聯網的性能,保證其實用性,而后在此基礎上設計安全路由協議,從而對一些不良信息起到阻止作用。
(三)實施防火墻、入侵檢測技術
為了進一步提高數據信息的傳輸安全,需要建立在互聯網系統應用特點基礎上,建立一個適應于系統的網絡防火墻,通過與系統的實際應用融合,實施有效的訪問限制,從而促使物聯網系統可以正常運作。同時,需要在不同的網絡系統中實施隔離處理,但這需要結合系統的具體需求。除此之外,需要加強系統運行過程中的訪問控制,通過有效的隔離,可以更好的確保整個系統的數據信息安全。
在物聯網的應用層中,通過合理利用入侵檢測技術,可以更好的幫助相關技術人員及時監測到非法入侵情況,促使技術人員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相應的措施。通過防火墻以及入侵檢測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檢測出異常入侵現象,并進行全面的分析。
(四)構建網絡檢測系統,監管終端設備
建立一個網絡監測系統,可以有效提高物聯網終端安全性,通過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建立監測系統,對物聯網的網絡終端設備實施監督和管理。如果系統設備受到損壞,系統服務器會第一時間接收到來自網絡系統發出報警信息,并及時記錄服務器的破壞情況,通過此種方法可以極大的提高網絡安全性,同時也為技術人員的檢測分析提供有利參考。
結語:
綜上所述,計算機網絡安全作為物聯網系統中的重要環節,決定著信息安全。因此,企業在構建物聯網系統時,相關技術人員需要全面考慮到物聯網性能、實際需求等情況,而后實施安全控制策略,提高物聯網計算機網絡安全。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通過建設隱私保護機制、加強防火墻技術與人侵檢測技術的應用、構建網絡檢測系統等途徑,有效確保物聯網計算機網絡安全。
參考文獻:
[1]莊報春.基于物聯網的計算機網絡安全分析[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0,12(03):118-119.
[2]郭丹丹.物聯網環境下網絡信息傳播安全控制技術研究[J].信息通信,2020,56(02):182-184.
[3]梁龍春.探究物聯網技術的網絡安全問題及應對策略[J].大眾標準化,2020,89(02):118+120.
[4]王金貴.淺談物聯網計算機網絡安全與控制[J].中國新通信,2020,22(02):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