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婷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總體發展水平也隨之提高,與此同時,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人們對電力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電力工程的建設工作壓力也不斷增加。電力產業作為社會經濟領域的基礎性產業,更好地做好線損管理工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電力行業的行業成本,提高電力企業的效益。文章主要對電力計算自動化系統進行數據分析,并討論了電力計量自動化系統。主要分析了線損以及發生該種情況之后,如何做好線損管理工作,希望能為以后的電力工程建設提供借鑒。
關鍵詞:線損管理;電力計量自動化;管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TM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064(2020)11-039-02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0.11.019
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于我國社會經濟領域來說,電力工程可謂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電力覆蓋范圍的不斷深入,為了能夠更好地發揮電力企業的作用,針對較大的客戶負荷管理系統,能夠做到在這個基礎上開展相應地區的場站電能管理。想要更好地預防計量自動化孤島問題的出現,應該采取以下措施,如提高電力綜合應用水平,以此建設一體化計量自動化系統,有效利用計量自動化系統進行管理。開展一系列線損管理工作,為電力計量自動化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持,依照系統所提供的一些數據進行線損工作,能夠提高工作效率。
1 電力計量自動化分析
1.1 負荷管理系統
負荷管理系統主要指的是,在負荷管理中能夠更好地對電力進行計量。負荷管理對于自動化系統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負荷系統管理的整體運用在負荷管理系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即主要通過通信網絡以及所有能夠進行自動化的控制與傳統的應用工作方式之間進行相應的比較。這種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較為有效地完成電力整合管理工作,構建電力抄表系統。這樣的話就可以對電量信息進行自動采集并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并且根據相應結果進行相應的改善,能夠使負荷管理系統的能力得到提高,各種導線在不同負荷電流下的損失值如圖1所示。
1.2 計量遙測系統
在實際工作與應用當中,計量遙測系統適用于應用型和綜合型,這兩種相對較強的平臺系統被稱之為計量遙測系統。這個系統之中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部分,即組織通道與主站以及設備終端。在這個系統當中,能夠更好地應用于其他方面,例如數據網絡以及儲存,其對于電能信息的自動化可以進行相應的有效數據修復,還能夠使系統進行數據計量時保持較高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將這個系統更好地運用在實際工作中,對各種信息進行搜集,然后再利用其系統對信息進行加工傳遞,使電能管理系統能夠更加地準確全面。在形成專業數據之后,能夠更好地為高層領導進行各種決策提供數據參考。
1.3 配變檢測計量系統
配變檢測計量系統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即電力計量、裝置、采集裝置、運輸以及供電電源主站系統。除此之外,配變檢測計量系統還能夠更有效地對電能數據進行全面的分析采集、監測,可以針對不同測量點在相應時間段的運行狀況進行有效分析與監測。如果客戶用電時線損突然出現一些問題,那么該系統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并對其故障信息進行及時解決。因此,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電的可靠性,同時也降低了電能消耗,可以在其他地方對一些公用用戶側進行設置。這個系統的運行,主要依靠網絡以及無線網絡技術,對于系統監測管理能夠有效利用現場低配電壓進行數據采集分析[1]。
2 線損發生原因及管理現狀
2.1 線損發生原因
線損主要指的是,在電能傳輸過程中,因為引發能源消耗而出現的問題及現象,這種情況在電網中被統稱為線損,自然線損與管理線損是線損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線損出現的問題是避之不及的,線損發生的原因也是出于多方面的。例如,在輸配電變壓器選擇不合理的情況下,變壓器的負載匹配度不吻合,那么變壓器就處在一個輕負載的情況下,因此要增加電能損耗。在配電網設置過程中,如果存在不合理情況,如供電方及負載方送電的距離較遠時,會導致電能消耗量增多,在配電線路中可能會誘使更多的問題出現。
2.2 管理現狀
線損問題是供電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為了保障企業能夠獲得更大的效益,企業通常會采取一些措施,通過這些方式方法降低線損發生率。在我國,還有很多地方電網的發展速度相對緩慢,一些地方電源的設置相對不合理。例如在設備更新換代不夠及時的情況下,與供電距離相對較遠的情況下和設備線路出現老化的情況下,對于電力穩定運輸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通過以上情況進行理論分析,首先對于電網總體運行效率不高的狀況,電力企業在購買相關設備時,應從中選擇實用性相對較好并且較為經濟的設備。人為偷取電力的情況,也是導致線損率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應嚴厲打擊非法竊電行為。在用電與季節因素等存在聯系的情況下,滯留電量計算的誤差也是沒有辦法避免的[2]。
3 實際應用
3.1 遠程抄表
遠程抄表工作作為電力計量工作中的重要環節之一,是線損工作管理中信息管理的重要環節,其能夠更好地實現遠程抄表,對故障路線進行分析與統計管理。由于抄表時間不同,將引發電能過度消耗問題,自動化計算方式可實現同步計算電量,以此獲取相關信息。為相關工作的有效實施提供依據,在降低工作量的同時提高工作效率,以此更好地實現節約電力以及降低線損的目標。
3.2 功率因數管理
由于功率因數管理效率處于上升狀態,因此其也是線損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功率因數管理主要指的是,在電力計量自動化系統中,能夠根據自身狀況有序展開線損管理的功率因數工作。由此可以得出,功率因數具有一定使用價值,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在不斷提升,使企業能有準備地面對線損問題,能夠找到線損問題原因,并根據原因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可以根據電力相關指數進行判斷,如由于功率因數相對較小,從而導致電能消耗量過多的狀況。管理線損過程當中可以采用自動化計量技術,電力計量自動化系統在線損之后能夠進一步降低,使得供電機構的目標能夠有效實現,更好地對用戶計劃進行調整,避免電耗問題發生。
3.3 完成統計報表
完成統計報表可以把線損管理分成四個管理部分,分別是分壓、分線、分區和分臺。通過對這四部分進行相應的管理,對管理結果進行匯總,做成統計表,能夠更好地為電力計量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提供便捷信息。在統計過程中開展對比分析,可以針對某一線損狀況進行信息上報。如果觀察到線路運行產生突發狀況,要及時進行評價,發現問題所在,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以此保證電力能夠穩定進行供應,為企業產生更高的經濟效益[3]。
4 建立模型
依據線損管理工作狀況,運用這種電力計量自動化技術能夠更為有效地完成企業內在管理。在利用該技術的同時,可以建立一些關于線損的相關模型。通過建立這種模型,能夠讓工作人員在模擬操作后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分析以及探索。工作人員能夠依據信息進行分析計量,從而更好地對內部路線耗損進行具體計量,在觀察實際狀況后進行有效的處理分析,從而達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在數據模型的基礎上,可以更加精準地把控耗損情況,對其進行大致的估量并進行預測,從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在線損工作管理中的規劃設計方面,可以針對線損管理工作方式進行四分管理。四分管理能夠更加有效地幫助相關工作人員對線損情況進行把握,如果是無效管理,會導致管理效率低下、問題增多。利用電力計量自動化技術,可以更加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利用電力計量自動化技術進行準確分析,將數據分析具體化。通過統計相應日期的線損狀況,快速具體地將數據報表反饋給相應工作人員,以此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更好地分析線損狀況。
5 結語
由于線損狀況為電力企業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強化線損管理是電力企業應該著重解決的問題。在電力企業線損工作當中,應該不斷進行數據分析統計,科學有效地進行規劃,以此保障企業收益。
參考文獻
[1] 劉曉毅.基于電力計量自動化技術的線損管理[J].低碳世界,2019(04):12-14.
[2] 鄒莉.淺談計量自動化系統的應用及意義[J].科技視界,2013,30(18):25-28.
[3] 趙衛軍.電力系統中計量自動化及線損管理系統的應用[J].科研,2016(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