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花 薛翃燕




摘 要:近些年,我國直轄市城市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有助于緩解上述矛盾,拉動經濟增長,降低污染排放。本文依據2017-2018年全國重點企業調查表,對比直轄市環保產業關鍵指標差異,并構建環保產業發展指數,測評四個直轄市環保產業發展態勢。由關鍵指標差異結果顯示,北京大量資金、物力用于環保產業投資,環保產業蓬勃發展,促進了北京經濟快速發展。天津、重慶兩地不斷加大環保產業的發展,雖然不及北京地區發展力度之大,但有向好趨勢。上海地區環保產業相對維持現狀,因此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由環保產業發展指數測評結果顯示北京環保產業是直轄市環保產業中發展態勢最好的城市,發展速度最快。天津、重慶環保產業發展整體較好,上海環保產業發展態勢有所下行。
關鍵詞:直轄市;環保產業;發展指數
中圖分類號:X324 文獻標識碼:A
發展,永遠是中國經濟永恒的主題,改革開放四十余年,源源不斷的勞動力涌入經濟發達的地區,進一步反哺了城市的發展。直轄市在享受了人口紅利的福利后,使得其經濟總量不斷提高。但是,近些年發展過程出現了生態環境狀況嚴峻,經濟瓶頸等問題,因此,發展問題不再聚焦于經濟總量的提升,而是生態環境、經濟質量、生活滿意度的提升。在此背景下,研究直轄市環保產業發展競爭力解決經濟發展問題尤為重要。
直轄市生態環境日益嚴峻,但是對直轄市綠色環保產業發展的研究相對較少,目前,主要的學者文獻集中于研究長江經濟帶、區域性的效率研究,以及增長要素關系研究。本文的研究意義在于結合前人學者的研究成果,以循環經濟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綠色發展競爭力理論為基礎,探究直轄市環保產業發展競爭力。
1 理論基礎
環保產業是指那些積極采用清潔生產技術,采用無害或低害的新工藝、新技術、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實現少投入、高產出、低污染,盡可能把對環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省內各生產過程之中的產業。這種發展模式,首先即是一種循環經濟理論,重點是物質循環二次利用和生態效率的提高,資源利用貫穿于生產的全過程,協調社會、經濟、生態環境三者的關系,使得生產三方共贏[1]。其次,實現低碳經濟、循環經濟需要重視經濟發展模式的創新與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生態資源,強調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出現綠色生活、綠色消費、綠色營銷、綠色管理、綠色貿易等新的生產生活方式。所以,可持續發展理論強調的社會經濟發展要與環境承載力相適應顯得非常重要。最后,綠色發展會轉變經濟結構,促進技術創新,進而帶來效率的提高,經濟產出增加,城市競爭力增強。從經濟學角度看綠色發展競爭力體現在環保產業用更高的效率更低的能源消耗產品和服務,進而創造更高的企業價值,帶來更多更大的市場占有率和持續盈利的空間。因此,綠色環保產業在整個經濟發展進程中具有重大影響。
2 直轄市環保產業關鍵指標對比分析
基于2017年和2018年度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組織開展的1 702家重點企業調查大數據的分析,直轄市四地發展能力對比如圖1至圖9所示。
從圖1可得知,2017-2018年上海、天津、重慶環保產業營業收入同環保營業收入在全國的比重中未發生較大變化,北京環保產業營業收入同環保營業收入在全國的比重均減少了1%和3%。2017-2018年上海、天津、重慶環保產業凈利潤同環保凈利潤在全國的比重中未發生超過1%的變化,然而北京環保產業凈利潤和環保凈利潤在全國的比重中分別下降了6%和7%。由此可知,環保產業營業收入和環保營業收入,凈利潤和環保凈利潤變化趨勢相同,且環保營業收入,環保凈利潤變化浮動更為敏感。2017-2018年上海、天津、重慶年投資額和環保投資額在全國比重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北京的年投資額在全國比重中增加了18%,環保投資額在全國比重中增加了19%。其余從業人員,研發人員,年內經費支出指標并未發生顯著變化,趨于穩定狀態。
觀察圖1至圖9可知,在九個指標對比圖中,北京是直轄市中全國占比最大的城市,變動幅度較大。上海同天津、重慶在全國占比相差無幾,但是仍以微小優勢大于天津、重慶,卻遠遠低于北京在全國比重份額,其整體變化趨勢趨于穩定,除年內經費支出,研發人員,年投資額占比發生了微小改變,其余指標沒有發生變動。天津和重慶指標占比雖然最小,但是幾乎每個指標在兩年中都有變化,變化方向有增有減,變化幅度不超過1%。
綜上所述,可初步推斷出,直轄市中北京環保產業發展態勢最為樂觀,大量資金、物力用于環保產業投資,加速了北京環保產業的蓬勃發展,促進了北京經濟快速發展。天津、重慶兩地也不斷加大環保產業的發展,雖然不及北京地區發展力度之大,但有向好趨勢。上海地區環保產業整體維持現狀,因此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3 直轄市環保產業發展指數測評方法
實際上,發展指數是研究某一事物發展態勢的最好方法。本文從另一角度出發通過對直轄市環保產業進行發展指數分析,進而印證是否與上述結論吻合。采用文獻[1]的測評方法,將發展指數分為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并賦予其不同權重,發展環境與發展能力權重均為40%,發展基礎權重為20%。
由圖10可知,發展指數有三級指標,各級指標之間擁有從屬關系,由上到下可得知指標間層層細化與分解。三級指標則與重點企業調查表中的經濟變量相對應,由此可得到環保產業的最終的測評結果。
將所有重點環保產業按直轄市進行篩選,按照測算方法得到三級指標值,進而得到各自指標的得分值,再按權重加總得到最終測評結果。但在數據分析過程中,由于北京瀧濤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華科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承接一帶一路項目,導致環保出口收入額激增,使得圖10中出口能力得分值異常,所以本文得到的發展指數區別于文獻[2]先算出沒有出口能力權重(8.5%)的發展指數,然后除以1-8.5%以得到最終的測算結果值,以保證得到的發展指數構建合理。
產業發展指數均以百分制進行分析,分值大于100表示發展態勢向好,小于100表示發展態勢下行。采用文獻[2]發展梯度劃分,發展高梯度區,指數≥110;發展中梯度區,100≤指數<110;發展低梯度區,指數<100。由表1可知,2018年北京、重慶、天津發展態勢有向好形勢,北京環保產業發展指數最高,發展態勢蓬勃發展,屬于發展高梯度區,這與北京作為科技資本人才高端要素聚集中心,具有培育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綜合優勢相符合。重慶發展態勢略微好于天津發展態勢,發展態勢較為穩定,屬于發展中梯度區,這與重慶、天津自身經濟整體發展環境相符合。上海發展指數呈下行的趨勢,屬于發展低梯度區。可知由環保產業發展指數得到的結論與前文指標對比得出的結論相一致。
4 促進直轄市環保產業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4.1 社會層面
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經濟發展應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一方面,政府應積極引導企業進行綠色發展轉型,在環保產業項目確定下,引進資金和技術。待環保產業發展成熟后,再放寬準入,讓民營企業市場發揮更多的作用。因此,在發展低梯度地區可以進行政府扶持,加大研發投入和教育經費支出,加強高等教育,為創新驅動發展供給人才。另一方面,在綠色環保產業培育中,更要重視軟環境的改善。加大對新興綠色產業園建設的政府扶持,吸引更多的企業扎根園區,促進建設有強大輻射帶動作用的新興綠色產業基地[3]。
4.2 市場層面
環保產業即將處于大轉折的階段,而大轉折的特點就是環保產業由高速增長的階段,走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上海地區2017年發展指數為118.6,對比2018年發展指數86.77,環比減少了26%。國內環保產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部分地區已經逐漸成熟,未來的環保產業更應該提升產業精細化水平,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培育新動能,在“政策+市場”雙輪驅動下,促使環保產業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悍引擎。
參考文獻
[1]蘭竹虹.中國綠色發展的戰略思路[J].生態經濟,2008(3):80-83.
[2]張雪花,許文博,李寶娟,等.我國環保產業發展指數構建與測評[J].環境保護,2018,46(2):35-41.
[3]馮婧,李素俠,劉卉,等.京津冀新興綠色產業發展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9(2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