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國春


【摘要】目的:研討經皮腎鏡碎石術(PCNL)治療后繼發感染的臨床特點以及治療效果。方法:將我院泌尿外科2018年1月-2019年3月接收并行PCNL術的107例腎結石病人作為對象,其中17例出現術后感染列入感染組,其余90例未出現術后感染列入參照組;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兩組病人基本情況,探究PCNL術后繼發感染的臨床特點,對感染組病人進行對癥支持和抗生素治療,并評估術后感染治療效果。結果:經分析,病人鹿角形和多發性結石、術中灌注壓力≥120kPa、術前存在尿路感染、結石直徑≥2mm、手術操作時間≥60min,與PCNL術后出現感染有密切關系(P<0.05)。通過積極的抗感染治療后,沒有出現因術后感染而死亡的病例;感染組病人的抗菌藥物使用時間、住院天數都顯著長于參照組(P<0.05)。結論:影響PCNL術后感染的因素較多,圍手術期應注意控制尿路感染,按照病人個體情況予以對癥抗感染治療,以提升術后感染治療效果。
【關鍵詞】經皮腎鏡碎石術;術后感染;臨床特點;治療情況
中途分類號:R322.6
經皮腎鏡碎石術(PCNL)作為臨床上治療腎結石的常見外科方法,其具有高效、取石成功率高、安全性強等優勢,并且適用于治療復雜性結石[1]。但PCNL術是侵入式治療操作,經治療后,部分病人可能出現術后感染,癥狀嚴重者還會誘發感染性休克或導致死亡,無法達到理想的手術療效[2]。因此,如何有效預防及治療PCNL術后感染成為了泌尿外科臨床醫師共同關注的一項焦點問題[3]。此文擇取我院泌尿外科接收并行PCNL術的107例腎結石病人為對象,回顧探討其臨床資料,旨在掌握PCNL術后感染的臨床特點和治療效果,詳述內容如下:
1.對象、方法
1.1對象
將我院泌尿外科2018年1月-2019年3月接收并行PCNL術的107例腎結石病人作為對象,所有病人接受影像學、生化指標檢查后確診存在腎結石,且符合PCNL術相關適應證;排除合并傳染性疾病、心腎肝等臟器功能不全、精神異常及意識障礙等病例;包括64例男性,43例女性,年齡21-68歲,平均(46.8±12.59)歲;27例為左腎結石,24例為右腎結石,56例為雙腎結石。107例病人中,17例于PCNL術后出現感染癥狀,列入感染組;其余90例未出現術后感染癥狀,列入參照組;兩組病例年齡、性別、病情、治療方式等各項基線資料經過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1.2.1臨床調查
結合該項研究的目的和我科室實際情況,自主設計問卷調查表,以了解兩組病人的各項臨床資料,調查內容涉及:結石類型、術中灌注壓力、術前有無尿路感染、結石直徑大小、手術操作時間等;調查過程中,必須按照每位病人的實際狀況和個體差異進行詳細填寫,該項研究共發出107份問卷表,收回107份,均屬于有效問卷,回收率100.00%。
1.2.2治療方法
所有病人均在全身麻醉狀態下實施PCNL術治療,術前明確是否存在尿路感染,針對尿路感染者予以對癥抗生素治療,按照藥敏培養結果選用敏感性強的抗生素,特殊情況下插入尿管對膀胱進行沖洗處理;手術期間嚴格遵照無菌技術原則執行操作,使病人尿路保持通暢,術前伴尿路感染者均控制感染后再進行手術治療,術后施予第2代頭孢菌素靜滴,以預防術后感染。出現感染癥狀的病人,通過積極抗感染治療,待體溫恢復到正常水平后,改為口服抗菌藥物3天,之后進行血像檢查、尿液培養檢查,結果恢復正常后可停藥。
1.3評估指標
調查分析兩組病人圍手術期的各項資料,歸納PCNL術后繼發感染的臨床特點,同時,對比兩組抗菌藥物使用時間、住院天數等指標情況。
1.4數據處理
使用SPSS22.0軟件對各項數據予以計學分析,計量數據表達為(),數據比對經t檢測;計數數據表達為 (n/%),數據對比經x2檢測;對比差異具統計學意義時以P<0.05來表示。
2.結果
2.1兩組病人圍手術期各項資料情況
經分析,病人鹿角形和多發性結石、術中灌注壓力≥120kPa、術前存在尿路感染、結石直徑≥2mm、手術操作時間≥60min,與PCNL術后出現感染有密切關系(P<0.05);詳細數據見表1:
2.2兩組病人療效指標情況
通過積極的抗感染治療后,沒有出現因術后感染而死亡的病例;感染組病人的抗菌藥物使用時間、住院天數都顯著長于參照組(P<0.05);詳細數據見表2:
3.討論
正常狀態下,人體腎盂黏膜能將細菌阻擋于尿道內不會誘發感染,但PCNL術治療過程中,將碎石中的細菌釋放并變為致熱源,可能引起內毒素吸收入血;另外,PCNL術還可能損壞腎盂黏膜的完整性,使病人術后出現尿路感染[4]。該項研究結果指出,病人鹿角形和多發性結石、術中灌注壓力≥120kPa、術前存在尿路感染、結石直徑≥2mm、手術操作時間≥60min,與PCNL術后出現感染有密切關系(P<0.05);這提示,鹿角形和多發性結石、術中灌注壓力≥120kPa、術前存在尿路感染、結石直徑≥2mm、手術操作時間≥60min的病人更容易出現術后感染,使其術后恢復受到負面影響。為減少PCNL術后感染概率,病人圍手術期內需加強以下幾方面干預措施:①手術前明確存在尿路感染者,要注重開展藥敏試驗,徹底控制感染后再實施手術治療。②手術前明確無尿路感染者,也應予以抗菌藥進行預防性治療,以減小術后感染風險[5]。③手術中注意控制灌注壓力水平,術后適度增大液體攝入量,交代病人多飲水,同時予以呋塞米等利尿劑[6]。④手術后加強觀察病人的呼吸變化、生命體征、病情狀況等,嚴格遵照無菌技術規范進行臨床操作;留置尿管者,做好管道護理,確保其尿管通暢;及時清除尿道口附近的分泌物和血跡,取濃度0.2%的氯已定溶液擦拭尿道口;對伴有血尿者,應注意檢查其尿液的性質、顏色及量,采集尿液樣本進行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7]。該研究結果還指出:通過積極的抗感染治療后,沒有出現因術后感染而死亡的病例,感染組病人抗菌藥物使用時間、住院天數都顯著長于參照組(P<0.05);這提示,PCNL術后感染病人接受及時、對癥抗生素治療的臨床效果良好,能夠保證手術成功率,幫助病人恢復健康。
綜上,影響PCNL術后感染的因素較多,圍手術期應注意控制尿路感染,按照病人個體情況予以對癥抗感染治療,以提升術后感染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棉雄,黃達坤,許旭敏,等.經皮腎鏡碎石術后發熱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18,24(04):12-16.
[2]戚艾華.經皮腎鏡治療腎臟多發性結石并發癥的防治[J].中外醫療,2017,36(27):78-80.
[3]吳久龍,李巧星,鄭紅芳,等.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術后并發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J].系統醫學,2017,2(13):91-93.
[4]周永,湯春波,齊勇,等.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腎結石臨床分析(附1053例報告)[J].現代實用醫學,2017,29(06):720-722.
[5]楊俊梅.腎結石患者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后常見并發癥分析及護理對策[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15):154-155.
[6]吳石萍,賴炳旺,王小勇,等.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后并發感染的防治體會[J].當代醫學,2017,23(21):125-126.
[7]趙紅旗.經皮腎鏡碎石患者術后感染的臨床特點及治療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7,38(11):130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