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萍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腰椎間盤突出患者術后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選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02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對照組(n=51)與觀察組(n=51)。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康復護理干預。比較兩組住院時間、護理7天后腰椎功能情況、護理效果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觀察組住院時間較對照組明顯更短,JOA評分較對照組明顯更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腰椎間盤突出患者術后采用康復護理干預有顯著效果,可有效減少并發癥,加快患者功能恢復,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護理干預;腰椎間盤突出;功能恢復
腰椎間盤突出是臨床骨科常見疾病,臨床癥狀主要有下肢疼痛、腰部疼痛。不僅影響患者日常生活,也為家庭經濟帶來沉重負擔[1]。目前,手術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主要方法,為提升手術效果,術后對腰椎間盤突采用有效的護理干預尤為重要[2]。由此本研究對我院51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加用康復護理干預,旨在找到臨床對其更為有效的護理方式,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02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n=51)與觀察組(n=51)。對照組男28例,女23例,年齡23-77歲,平均年齡(53.72±5.84)歲;病程1-17年,平均病程(6.47±1.37)年。觀察組男27例,女24例,年齡24-77歲,平均年齡(53.41±5.32)歲;病程1-19年,平均病程(6.81±1.43)年。所有人員已通過MRI與CT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對本次研究知悉且允許。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程無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康復護理干預,主要措施如下(1)心理護理干預。患者多由于對手術的不了解,出現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要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為其講解手術過程以及預想療效,耐心傾聽患者心中疑問,并細心解答,消除其不良情緒提升治療依從性;可通過向患者介紹我院以往該疾病治愈的優秀案例,提升治療信心。與此同時,動員家屬多陪伴患者。(2)術后護理。術后叮囑患者呈平臥位6-8h,并協助其定時變換體位,可為其按摩,以減少壓瘡的發生;嚴密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有異常及時告知主治醫師對癥處理;記錄好引流液的流量、性狀以及顏色,充分保證引流管暢通,避免扭曲、擠壓引流管,預防其出現滑脫、逆流等情況;仔細觀察切口敷料滲血情況,若敷料有移位、脫落要及時更換,保證敷料呈干燥狀態,按照醫囑適當應用抗菌藥物,留意患者體溫變化;注意患者下肢感覺、足下垂、大小便功能以及運動功能變化;告知患者多喝水,及時補充水分,盡早排尿,以免出現術后尿潴留,如有必要可采用導尿術以及誘導排尿協助患者 盡早排尿。(3)功能訓練。術后協助患者進行功能鍛煉,預防下肢肌肉萎縮、深靜脈血栓以及神經根粘連的發生。按照患者年齡、手術特點以及心肺功能,適當進行腰部、與脊椎鍛煉。吸氣時告知患者盡可能吸腹,呼氣時盡可能放松,以進行腹肌鍛煉,術后一個月適當進行床邊腰肌鍛煉,叮囑患者術后3個月,到我院復查,半年內不可進行體力活動。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住院時間、護理7天后腰椎功能情況、護理效果以及并發癥發生率。護理7天后腰椎功能情況采用日本骨科學會評分系統(JOA)進行評分;護理效果包括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為顯效與有效之和,評定標準為,患者腰椎疼痛感消失,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為顯效;患者腰椎疼痛感緩解,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為有效;患者腰椎疼痛感未緩解,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為無效。并發癥包括壓瘡、尿潴留、硬膜外血腫。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兩組住院時間、護理7天后腰椎功能情況用表示,以t檢驗;護理有效率以及并發癥發生率采用百分率表示,以x2 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住院時間與JOA評分 ?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JOA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2.2護理效果 ?觀察組護理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并發癥發生率 對照組壓瘡3例(5.88%),尿潴留2例(3.92%),硬膜外血腫1例(1.96%),并發癥發生率11.76%(6/51);觀察組壓瘡1例(1.96%),尿潴留0例(0.00%),硬膜外血腫0例(0.00%),并發癥發生率1.96%(1/51)。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社會的發展,人們所受壓力增大,腰椎間盤突出發病率逐年上升。腰椎間盤突出主要是由于患者髓核受到椎體壓迫滲出纖維盤,纖維環受損后擠壓兩側惻隱窩神經以及椎管神經,致使神經根水腫[3]。不及時治療會進而導致肌肉萎縮、行走困難,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患者大小便失禁、全身癱瘓的嚴重后果。雖然手術治療有一定療效,但是術后并發癥高且恢復較慢,遠遠無法達到廣大患者需求,因此術后如何對其有效護理,是醫學研究重點。
康復護理作為一種較為優質的護理干預,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多種疾病的術后護理當中,應用于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中,也有較為理想效果[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住院時間較對照組明顯更短,JOA評分較對照組明顯更高;觀察組護理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康復護理可以提高腰椎間盤術后效果,減少住院時間,預防并發癥。分析原因為:康復護理從心理護理、術后護理、功能訓練全方位對腰椎間盤患者進行護理。心理護理注重患者心理情緒,對其不良情緒及時解析溝通與解決,贏得患者信賴,從而積極配合治療;術后護理注重體位與排尿護理,可以有效預防壓瘡,避免尿潴留得讓發生,并鼓勵患者進行功能訓練,加快患者術后腰椎功能的恢復。
綜上所述,腰椎間盤突出術后患者采用康復護理干預有顯著效果,可有效減少并發癥,加快患者功能恢復,改善預后,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陽運婷.護理干預對腰椎間盤突出患者術后功能康復的影響[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04(09):1692-1693.
[2]李靜.功能康復護理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治療患者的臨床效果研究[J].臨床護理雜志,2017,16(04):34-36.
[3]張秀珍. 臨床護理路徑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康復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9):28-30.
[4]趙雪田,史亞軍.腰椎間盤突出的康復理療措施及臨床療效觀察[J].醫學信息,2017,30(01):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