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明
在戲劇界,有一句流傳甚廣的名言——“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钡S多人并不知道它是誰說的。有人以為是我國流傳已久的“行話”,有人認為它源自北京人藝,也有演員說是在戲劇學院讀書時老師說的,還有演員說這是某個大牌導演的話……其實,它是俄國戲劇大師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于1898年6月14日創造的。
1898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與戲劇家涅米羅維奇·丹欽科創辦了莫斯科藝術劇院。6月14日,劇院排演首個劇目——《沙皇費多爾·伊凡諾維奇》,排練開始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對演員發表了講話,開口便說道:“請你們記住這句話,‘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你今天演哈姆雷特,明天演配角,即使演配角,也必須以藝術家的身份去扮演。”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解釋說:“這句話的含義很深刻,它要求每個演員,無論演什么角色都應竭盡全力,這是最基本的職業操守。整部戲中每一個人物都很重要,角色無論大小,只要用心,一個小角色也能演得很精彩。一個大演員往往會以高超的創造力,使平凡的小角色熠熠生輝。能演好小角色的演員才是真正的大演員。什么叫小演員?就是沒把角色演好的演員?!?/p>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這一名言,讓藝術劇院所有人受益匪淺,提高了他們對藝術的癡迷與熱愛以及鍥而不舍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渡郴寿M多爾·伊凡諾維奇》不僅排練順利,演出也獲得了極大成功。
1898年9月,藝術劇院排演第二個劇目——契訶夫的《海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妻子瑪麗婭·莉莉娜扮演一個女配角。莉莉娜并未因此而懈怠,而是以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將人物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博得了觀眾的衷心喜愛,也受到業內的高度評價:“她以精湛的演技,詮釋了‘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的精神內涵,為藝術劇院樹立了第一座里程碑。”
隨著這句名言的迅速流傳以及在演出中的運用實踐,使得莫斯科藝術劇院成為俄羅斯話劇界的最高藝術殿堂,同時在全世界享有極高的盛譽。
這句名言也漂洋過海傳到了中國。1952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成立之初,就提出了“要把北京人藝建設成為像莫斯科藝術劇院那樣的劇院”的口號,并將“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奉為承諾和信條,使之融入每個演員的血液里,成為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
著名電影演員舒繡文在《帶槍的人》中扮演一名打字員,沒有一句臺詞,只有打字機的“嘀噠”聲,但她牢記“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的信條,將角色飾演得活靈活現。受邀的蘇聯專家看了表演后,嘖嘖稱贊道:“那個打字員是位大演員!”
演了一輩子小角色的北京人藝演員黃宗洛,被譽為“龍套大師”。為演好每一個小角色,他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排《龍須溝》時,他飾演一個賣梨老頭,為演好這一小角色,他在隆冬季節跟著一個賣梨老人去北京街頭做了半個月“買賣”,最終成就了其獨特的藝術魅力。
雖然這句名言長期被誤傳,在不少文章中也曾無數次被引用,無疑是將“沒有小演員,只有小角色”的本意完全搞混了,它的真正“版權”屬于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只是適用于戲劇界,僅此而已。
責編: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