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婷

智慧生活暖人心Smart Life Warms People’s Hearts
在小區的一個亭子里,于耀打開手機藍牙,連接上亭子里的藍牙音箱,播放了一首悅耳的音樂,“小區里有很多藍牙音箱,業主可以用手機藍牙連接。只要不打擾別人,我們就能聽自己喜歡的歌,或聽聽相聲、廣播劇……”也正因如此,于耀回家前,常常喜歡先來亭子里坐一坐。
這個小區讓于耀感覺溫馨的,還有“聰明”的路燈:那是一套光感感應控制系統,可以自動開關,“晚上回家,走在小區里,可以看到身前的路燈依次亮起。走過之后,身后的燈光也會依次變暗。感覺就像有人專門為自己留了一盞燈。”
此外,小區里還有智能跑道、智能消防栓、電子巡更系統等。從事園林行業多年,于耀更關注園林綠化,他留意到小區綠化帶也采用了智能澆灌系統,“這套系統可以通過監測溫度和土壤濕度,自動為花草樹木澆灌。”
生活在這樣一個“智慧小區”,于耀覺得是件挺滿意的事。
所謂“智慧小區”,是指具備智能建筑特點的現代化居住小區,它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成運用,從與小區相關的政務信息、物流信息、物業服務、商業服務等方面入手,為小區居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便利的現代化、智慧化生活環境。
重慶“智慧小區”評價指標體系包括通信基礎設施、公共應用系統、家庭應用系統和小區公共服務平臺四個板塊,由低到高劃分為一、二、三星級。龍湖兩江新宸云頂小區因為采用了50多項黑科技,在四個板塊的指標評價體系里都做到了最高星級,是名副其實的三星級“智慧小區”。
智能APP“多面手”Smart APP Plays A Role of “Generalist”
于耀是今年6月才正式入住的,但切身體會到小區里的智慧生活,卻早在2018年準備裝修時就開始了。
由于夫妻倆都在外地工作,無法接引頻繁進出小區的裝修工人,物業人員幫他下載了一款業主專屬的APP“U享家”,讓于耀可以在外地“遠程遙控”,為裝修工人進出小區放行。
“業主可以在APP上生成放行碼,并分享給進出小區的人。”于耀說,以前家里有親朋好友來玩,保安都會盤問,還會打電話向業主確認,有時候會很尷尬。現在,朋友來訪只需發一個放行碼就能進入小區。于耀認為這不僅方便業主,也方便了來訪的親朋好友。

此外,U享家APP還有很多功能,諸如在線報事報修、在線繳費、在線購物、包裹代收、預約書吧等。
今年8月初,于耀就在APP上完成了一次物業報修。“那天家里的水管堵塞,我就在APP上報修,大約半小時后,物業工作人員就上門了,非常方便。”
物業管理,是小區居民安居的一個重要因素。物業管理的智能化讓住戶深切體會到生活的便利和安心。
看不見的“守護”Invisible “Guardian”
在這個智慧小區,還有很多智能運用——
車庫安裝有一氧化碳含量監測器,當車庫一氧化碳濃度超標時,監測系統可下達指令驅動風機自動運行,排除車庫廢氣;小區內的智能垃圾桶,可自動檢測桶內的垃圾,一旦裝滿將自動預警,通知后臺相關人員清理……
這些智能化的實現,都依賴于小區里的“大腦”——龍湖兩江新宸物業集成指揮中心。
在指揮中心的一塊監控屏幕上,工作人員可以隨時查看小區公共區域的實時狀況。比如在“電梯組”系統大屏上,可以看到18個豎立的長條形,而每個長條形又分成了若干個小方格子。“長條形代表每座樓的電梯,格子代表樓層。當屏幕上的紅色格子上下移動,表示電梯正在正常地上下運行。”龍湖兩江新宸云頂小區設備組工程技術人員段文興介紹,電梯若發生故障,傳感器就會自動報警,在電子地圖上顯示故障位置。
正當段文興給我們介紹安全監控中心時,一陣“叮叮叮”的報警聲響起。段文興查看后,發現是集水坑傳回的預警信息。在集水坑監控地圖上,顯示了10個集水坑,其中被標注為9號的集水坑顯示異常。
“集水坑分布在小區車庫下不同的位置,每個集水坑約有20立方米,用來存儲地下水和雨水,防止車庫內澇。”段文興說,集水坑報警響起后,排水裝置就會自動進行排水作業,“當水超過了坑底1.2米,排水裝置就會自動將水抽出。”
像龍湖兩江新宸云頂小區這樣的智慧小區,在重慶正變得越來越多。
自2018年3月正式啟動“智慧小區”建設工作以來,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打造了137個“智慧小區”,今年計劃再建設1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