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娩婷 曾月明







摘要:本文選取中國A股上市公司2014-2018年的數據,對企業社會責任與應計盈余管理之間的關系進行回歸分析,在此基礎上檢驗產品市場競爭對二者關系的調節作用。結果表明:(1)企業社會責任與應計盈余管理顯著負相關,表明社會責任對應計盈余管理有抑制作用;(2)產品市場競爭對企業社會責任和應計盈余管理的關系有正向的調節作用。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應計盈余管理;產品市場競爭
近些年來企業發展帶來一系列問題,如信息泄露、煤礦坍塌、毒膠囊等事件不僅令普通民眾寒心,更是讓動搖了廣大投資者的信心。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加強監管和規范市場,增加信息透明度,政府開始重視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與披露。但企業披露社會責任報告,履行社會責任的確是表明企業有社會責任感,還是企圖掩蓋不透明的會計信息,抑或是為了管理者的個人私利。本文通過研究企業社會責任與盈余管理之間的關系,來發現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真實目的及后果——到底抑制了企業的盈余管理,還是促進了企業的盈余管理,并且了解產品市場競爭對企業社會責任與盈余管理的關系起著何種作用。
1.相關文獻綜述與假設提出
關于企業社會責任與盈余管理的關系,有些學者認為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好的企業更重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因此會盡量減少損害投資者利益的盈余管理行為,所以企業社會責任能抑制盈余管理行為(Scholtens 和 Kang,2013;陳國輝,2018)。但也有學者發現社會責任履行的越好的企業,其盈余管理水平越高,說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可能更多是出于管理層私利目的(Salewski 和 Zulch,2013;萬壽義2014;李鉆,2017)。學術界對這兩者之間的關系看法不一,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不同國家樣本、不同的變量衡量方法導致,但大部分學者的研究更多地是支持企業社會責任對盈余管理具有抑制作用。
從利益相關者理論、信號理論和印象管理理論分析,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越好,則越在乎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因為利益相關者的支持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企業會抑制盈余管理行為,維護利益相關者獲取公允透明的盈余信息的權利。同時,企業積極地履行社會責任,也是在向利益相關者釋放積極信號,但盈余管理活動更多的是一種負面信號,所以企業為了減少負面信號,會更少地進行盈余管理。企業為了樹立正面的企業形象,獲得良好的聲譽,會更多地選擇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而減少盈余行為來管理自身的印象。所以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1:企業社會責任能夠抑制應計盈余管理行為。
從產品市場競爭的信息假說角度分析,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的經營業績能夠通過競爭對手被對比和評價,那么利益相關者能準確地去評價管理者的工作成果,管理者為了獲得利益相關者的支持則會更勤勉地工作,更積極地履行社會責任,維護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從而減少盈余管理行為。從這個角度而言,產品市場競爭起著約束的作用。所以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2:產品市場競爭強化了企業社會責任對應計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
2.研究設計
2.1樣本選取和數據來源
本文自變量選擇的研究數據樣本是 2014-2018 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數據,通過以下條件進行篩選:(1)剔除 ST 和*ST 公司;(2)剔除金融行業的公司;(3)剔除數據不全的公司。最終獲得687家上市公司5 年的數據,共計3435個觀測值。本文研究所需數據主要通過萬得、國泰安數據庫下載獲得,主要運用 EXCEL 、 SPSS和STATA等統計分析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處理。
2.2變量定義
2.2.1企業社會責任
本文的解釋變量是企業社會責任得分,評價體系涵蓋了股東、債權人、職工、消費者、供應商、創新、政府、社區和環境九個方面的利益相關者,參考宋巖(2017)等的做法,選取了相應財務指標分別衡量各利益相關群體承擔社會責任的水平,通過主成分分析法算出企業社會責任得分。具體指標因為篇幅原因在此不展示。
2.2.2應計盈余管理
借鑒陳國輝等人的做法,采用本文使用修正Jones模型計算應計盈余管理,具體模型如下:
其中:TA是總利潤;A總資產;REV是營業收入;PPE是固定資產原值;εit是模型回歸的殘差;NDA是不可操控性應計利潤;REC是凈應收款項;DA是操控性應計利潤,即應計盈余管理。
2.3產品市場競爭
企業的產品定價能力是能夠體現企業市場競爭的地位。企業的定價能力越強,企業壟斷程度越高。企業的個體勒納指數常用來衡量企業定價能力的高低,本文中,為了更清楚的區分產品定價能力的調節作用,對產品定價能力進行分組。企業勒納指數低于樣本中位數,則將該企業的產品市場競爭程度賦值為1,表明企業市場競爭程度高;企業勒納指數高于樣本中位數,則將該企業的企業市場競爭程度賦值為0,表明企業市場競爭程度低。
2.4控制變量
本文選取企業規模、資產負債率、總資產收益率、成長性、四大審計等作為控制變量。
3.模型構建
(1)本文先探究企業社會責任對應計盈余管理的影響,為了驗證假設1,本文設定如下回歸模型,并且考慮了行業和時間的固定效應:
Controls在本研究中指企業規模(Size);資產負債率(LEV);總資產收益率(ROA);四大審計(Big4);行業變量(Industry);年度變量 (Year);ε是模型回歸的殘差。
(2)為了驗證產品市場競爭對企業社會責任與盈余管理關系的影響,將模型(4-2)做如下擴充:
4.實證結果分析
4.1描述性統計分析
表4-1中,應計盈余管理水平(DA)的均值為0.0043,中位數為0.0035,說明應計盈余管理水平總體較低;其標準差為0.0632,說明企業間的應計盈余管理水平波動不大;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別為-0.1806和0.1972,說明企業會進行向下的盈余管理和向上的盈余管理。
企業社會責任(CSR)的均值是-0.9763,中位數是-14.10,整體分布向右偏,且企業社會責任得分普遍較低;其標準差高達64.15,這說明企業間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相差巨大,個別企業的企業社會責任得分非常高,但整體上企業社會責任的得分非常低,這與我國的現狀較為相符。
產品市場競爭(MC)為虛擬變量,均值為0.5001,標準差為0.5001,說明樣本中的企業所處的產品市場競爭屬于中等水平,且波動性不大。
4.2企業社會責任、產品市場競爭和應計盈余管理
表4-2中,模型(4-2)列顯示的是企業社會責任與盈余管理的回歸分析。可以看出,企業社會責任(CSR)的系數為-0.001167,并顯著為負(p<0.01)。實證結果驗證了假設1:企業社會責任(CSR)能夠抑制應計盈余管理(DA)。這說明控制了公司的某些因素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越多,應計盈余管理水平越低。
企業規模(Size)的系數為0.048474,顯著為正(p<0.01),說明企業規模對應計盈余管理是有影響的;資產負債率(LEV)的系數為-0.237629,顯著為負(p<0.01),說明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越低,應計盈余管理水平越高;總資產收益率(ROA)的系數為0.981661,顯著為正(p<0.01),說明總資產收益率越高,應計盈余管理水平越高;企業成長性(Growth)的系數為-0.000371,顯著為正(p<0.01),說明企業成長性越好,企業的應計盈余管理水平越低。四大審計(Big4)的系數為-0.015148,但并不顯著。該模型調整后的R2為0.231,擬合效果較好,模型(4-2)的實證結果驗證了假設1。
模型(4-3)列的回歸結果顯示企業社會責任(CSR)的系數為-0.001201,顯著為負(p<0.01),交乘項CSR*MC的系數為-0.000177,顯著為負(p<0.01)。該模型調整后的R2為0.235,相比于(4-2)提高了0.004。這說明產品市場競爭(MC)起到了正向的調節作用,即產品市場競爭越激烈,企業社會責任對應計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會加強,這與假設2相符。
5.研究結論
本文分析了企業社會責任對盈余管理的影響,以及產品市場競爭對企業社會責任與盈余管理關系的影響。得到以下結論:(1)企業社會責任與應計盈余管理顯著負相關,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能抑制應計盈余管理行為。企業越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則越重視維護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但盈余管理恰恰是使得會計信息不實,可能會使投資者決策失誤蒙受損失的不負責行為,所以企業會抑制其應計盈余管理行為。(2)產品市場競爭正向調節企業社會責任對應計盈余的抑制作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競爭對手數量越多,企業的經營業績越容易被對比和評價,那么利益相關者能更準確地去評價管理者的工作成果,管理者為了獲得利益相關者的支持則會更勤勉地工作,更積極地履行社會責任,維護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從而減少盈余管理行為。從這個角度看,產品市場競爭能夠強化企業社會責任對應計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
本文的研究貢獻在于:理論上,使用主成分分析構建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豐富了企業社會責任的評價方法;實踐上,本文通過數據實證后,了解了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動機,也能為那些看重公司是否履行社會責任各利益相關者包括雇員、消費者、政府等提供參考。引入產品市場競爭這一公司外部治理力量,讓政府監管部門意識到市場競爭的重要性,為監管部門引導市場健康發展提供建議。
參考文獻:
[1]Scholtens B, Kang F 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Evidence from Asian economies[J].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3, 20(2): 95-112.
[2]Salewski M., Zulch H.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and Earnings Quality——Evidence from European Blue Chip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Auditing,2013,4(3): 55-96.
[3]萬壽義,劉非菲.企業盈余管理模式與企業社會責任相關性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35(07):128-132.
[4]李鉆, 劉琪, 周艷麗. 基于社會責任與盈余管理關系的企業社會責任動機分析[J]. 統計與決策, 2017 (10): 174-178.
[5]宋巖, 滕萍萍, 秦昌才. 企業社會責任與盈余管理: 基于中國滬深股市A 股制造業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17, 25(5): 187-196.
[6]陳國輝, 關旭, 王軍法. 企業社會責任能抑制盈余管理嗎?——基于應規披露與自愿披露的經驗研究[J]. 會計研究, 2018 (3): 19-26.
作者簡介:
陶娩婷(1996-),女,漢族,安徽蕪湖人,單位:東華大學旭日工商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企業管理(公司理財方向)的研究。
曾月明(1963-),女,漢族,湖北省襄陽市人,單位:東華大學旭日工商管理學院,管理學博士,副教授,會計學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