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丹
如今,各地返校復學工作陸續統籌謀劃、正在有序籌備,務求做到穩妥、安全。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同時,還須重視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工作。
疫情給人們帶來的恐慌、焦慮、失眠等應激反應尚未完全緩解。受疫情影響,許多學生假期生活作息不規律,因此可能產生“假期綜合征”,出現身體疲勞、精神倦怠的現象。隨著返校復學,“新的學期”即將來臨。“史上最長的寒假”即將結束,同學們將陸續返校,大學生對復學既充滿期待,又感到困惑:“學校的防控措施嚴不嚴格,我怕自己被感染”“回學校以后,生活作息一下子調整不過來”“進校就不能出來了,隔離那么久,怎么辦呢?”……面對同學們的這些困惑,我校學生處和心理健康中心結合實際制定了《返校后與疫情防控相關的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指導手冊》,為返校后大學生的心理疏導、危機預防和危機干預提供依據與指導。
為此,我們專門前往醫院心理咨詢科做了調查。在前來求診的學生患者中,有的甚至不敢去上學了,“擔心成績下降是他們最大的焦慮,遇到好幾位孩子平時成績排在班里前幾名都不敢上學,擔心返校后考試成績下降,老師和家長會批評,影響自己在同學心目中的形象。”醫生說道,疫情在家期間,有的孩子自控能力比較差,閑余時間就玩手機,學習效率下降,知識掌握不牢固,回去考試成績必然下降。面對返校復學,學生焦慮日增。醫生建議,要“因材施教,對每個學生采取不同的措施,精準實施個體或團體輔導。”
受疫情影響,學生宅家網絡自學兩個多月,可能會產生諸如緊張、焦慮、憂郁、恐懼、自卑、失眠、厭學等不同的心理問題。因此,在他們返校復學的前后,我們作為學校心理從業者,很有必要幫助學生科學應對心理困擾,實現心理“復位”。
假期中,我們通過開展線上心理普查,快速確定重點人群,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援助”。如果學生心理問題較為嚴重,應及時轉介至醫院等專業機構,讓其盡早接受心理治療和精神治療,避免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而對于普通學生而言,可通過開展體育運動、在線讀書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正向的心理反饋,體驗精準分析個性化心理輔導,家校協作實現無縫對接。這個時候,老師和家長要相互協作,耐心與孩子溝通,不要過多責備,要靠家校的協作,幫助我們的學生實現長假與復學的無縫對接。
這個過程需要精準分析,實施個性化的心理輔導。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共性問題可團體輔導,用榜樣的力量激勵學生克服困難,不斷前行。對個別上課有“多動癥”或心理問題嚴重的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個別心理輔導,為其排憂解難。
有部分家長也出現焦慮情緒,調節好自己平時多跟孩子溝通。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也不需要太焦慮,“返校復學的不適,一般經過一周的時間,孩子們都可以去慢慢適應。”我們認為,要幫學生減壓,家長和老師也需要調節好自己的情緒和狀態。
在陪伴學生就診的家長中,也有部分表現出比較焦慮的情緒。家長也要跟孩子積極的溝通,不要對孩子要求一下子那么高。也要給孩子一個緩沖期,慢慢地去適應,不要一開學就考試,讓他們增加更大的心理負擔。在剛開學這段時間,老師也不要用力過猛,一味趕進度,應考慮學生的感受,適當給一個心理緩沖期。
學生返校后,學校和老師給孩子的心理減壓非常重要,不可忽視。老師和家長耐心地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長時間宅家上網課,現在要返校復學了,學生本身容易心情煩躁,壓力無處排解。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在煩躁的情緒影響下,更容易做出沖動行為,因此家長和老師一定要講究溝通的方式和方法。
開學前和開學后,家長和老師都可以讓學生多參加體育運動,通過運動幫助孩子減壓,幫助排解不良情緒。
學生在家上網課兩個多月,返校后沒了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要從網絡端到教室端,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家長擔心孩子有網絡依賴的情況,要評估孩子是否存在網絡依賴的情況,平時要多和孩子溝通。如果真的存在網絡依賴,就需要專業的心理治療,“也不要馬上就一刀切,要循序漸進來引導孩子慢慢減少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時間。”
保障部署,精準分類網格管理。
心理健康中心明確了“早疏導、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的原則,針對學生返校后的心理“復位”,建立健全了心理健康教育網格化管理體系,提前在各個年級各個班級進行篩查,掌握學生心理狀態,針對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預措施,全方位保障學生返校后的心理健康,穩定生心,提振信心,確保安心。
防治并重,筑牢心理安全防線。
加強對學生心理危機的預防與防控,做好精準排查和跟蹤服務工作。指南確立了疫期期間重點關注學生和中度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的排查、上報、處理流程。要開展全覆蓋鑒別排查,動態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變化;通過心理咨詢等形式建立“一對一”“多對一”關注,為學生提供持續的心理支持;提供多種心理輔導途徑,暢通危機干預渠道與“綠色通道”,確保學生及時獲取求助,筑牢心理安全防線。
無縫銜接,活動實踐讓心賦能。
針對專升本考試、就業困擾、畢業壓力、睡眠調整、復學適應、家庭關系緊張等現實問題設計專題微信專欄——復學心理調適與家庭課堂,心理輔導員開展好線上心理教育,主動與重點關注人群對接,及時轉介;復學后“多管齊下”,網絡實時服務、郵箱24小時回復、心理預約電話、線下心理咨詢正常開放,以各類心理活動完美銜接心理“換擋期”,讓心理賦能,全方位滿足學生心理需求。
面對即將到來的心理問題學生返校,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工作指南中的每項工作安排,保障學生心理危機能夠得到及時預防與排除,幫助學生盡快適應新環境,切實保障學生安全入校、入校安全。
在抗疫過程中,涌現出了很多英雄人物,他們憑借著過硬的專業知識奮斗在一線,用無私的大愛守護著人民的健康。我們也可以引導學生學習英雄事跡,用這些生動的案例做好生命教育,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提高心理韌性,增強抗擊疫情的心理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