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彬
在當代競技體育體制下,越來越多的體育工作者逐漸意識到科學選材的重要性,其主要表現為“科學選材,不僅僅是當前競技運動的迫切需要,而且還是有效培養和提升青少年身體素質的重要基礎,更是促進青少年田徑訓練水平發展與提升的首要前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此,本文將從“遺傳選材”“身體素質選材”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談一談青少年田徑訓練中科學選材的研究。
眾所周知,田徑運動是一項競技活動,直接影響著青少年的能力與運動潛能,對于青少年來看,良好的田徑訓練,既能夠有效增強青少年的身體素質與運動水平,也能夠有效培養青少年的田徑技能與運動精神,為我國競技體育運動的發展孕育更多的田徑后備人才。然而,需要明確的一點是,要想從真正意義上打造高效且實效的田徑訓練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練的科學選材,只有選擇有助于激發青少年田徑訓練興趣以及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訓練效率與質量的訓練方法與內容才能夠真正達到預期的訓練效果與目標。但不容樂觀的是,由于長期以來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就目前青少年田徑訓練中科學選材現狀來看,仍有部分教練為完成訓練任務而一味地采用“灌輸式、填鴨式”等訓練方式方法,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個性差異,久而久之,不但會大大扼殺學生主動參與田徑訓練的積極性,而且也會嚴重限制青少年田徑綜合能力的健康發展,更為糟糕的是對青少年今后的田徑訓練也具有諸多不良影響。因此,如何有效改變上述現狀,從真正意義上提高青少年田徑訓練有效性顯然已成為每個教練都應深思的重要問題。
1 遺傳選材
所謂遺傳選材,是指教練在實際教學中,根據青少年機體的遺傳素質而制定或采用的教學策略,以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的體育天賦,使其能夠在具有針對性的選材中切實提升自身的田徑綜合技能水平,進而有效幫助學生在有限的訓練中取得最大化、最優化的訓練收益。另外,據相關研究表明,要想取得好的田徑運動成績,成為一名優秀的田徑運動員的遺傳和后天訓練是極為重要的,前者占2/3,后者占1/3。可見,依據青少年的遺傳因素來進行科學選材是十分有必要的,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因此,在選材時,作為一名優秀的田徑教練,應切實關注學生已有的遺傳因素,如:身體形態、生理機能、身體素質和行為等方面,并在此基礎上制定或選擇具有針對性的訓練內容,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青少年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其訓練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有效達到一種“寓教于樂”的教學目標或訓練效果。另外,必要時,教練也應對青少年的父母的運動能力進行詳細的調查,如此一來,才能夠從真正意義上做到遺傳選材,進而有效提高青少年田徑訓練效果與質量,促使其田徑綜合水平的提升與發展。
2 身體素質選材
實踐證明,每個青少年都是一個獨立的學習個體,其身體素質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若教練在田徑教學中一味地采用“一視同仁”的教學手段,而不注重學生的身體素質,即: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和靈敏等基礎能力,不但會大大降低青少年主動參與田徑訓練的積極性,而且也會嚴重導致青少年田徑水平出現不良的“兩極分化”現象。相反,如果教練能夠在實際選材中,切實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并在此基礎上采用“分層教學法”,能夠最大限度地幫助每位青少年在田徑訓練中“學有所成、學有所獲。”并取得極大的滿足感與成就感,最終取得優秀的田徑運動成績。由此可見,身體素質選材直接關系著青少年田徑訓練質量的高低。因此,在田徑訓練教學中,教練在為學生進行科學選材時,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切實尊重青少年的主體地位,應立足于青少年的身體素材與心理特征來進行有效選材,以有效達到“因材施教”的教學效果,必要時,也要積極鼓勵青少年根據自身的身體素質進行自主選材,如:擅長快速跑的青少年選擇100米田徑訓練項目;喜愛耐力跑的青少年選擇1500或3000米中長跑訓練項目等等。這樣一來,不僅能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且也能夠有效使訓練過程變得更為高效且趣味橫生,從而有效達到預期的訓練效果與目標,為學生今后的田徑體育技能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綜上所述,加強對青少年田徑訓練中科學選材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對培養和提高青少年田徑綜合能力具有多重積極意義,已然已成為每位優秀田徑教練都應必須肩負的光榮使命與重大責任。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體育訓練本身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于田徑訓練科學選材也是如此,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一個漫長且循序遞進的過程。因此,作為一名一線田徑教練,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切實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與教學水平,并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科學選材,切不可抱有“一口吃個大胖子”的不良教學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夠為青少年田徑訓練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進而有效將其培養成為一名高水平的田徑運動員。
(作者單位:陜西省漢中市漢臺區體育運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