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勛江 郝越 王其林 馮宗建

(深圳供電局有限公司, 廣東深圳 ?518000)
摘要 隨著電力系統的不斷發展,系統的容量越來越大,輸電電壓升高,使得系統的時間常數變大,從而故障的暫態特性時間延長,而主保護對時間的要求越來越快,主保護的動作行為是在暫態過程中完成,因此對CT的暫態特性要求越來越高。本文分析了一起因CT飽和引起的保護異常動作事件,并根據分析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了更換CT、更換保護、兩組相同組別CT串聯使用等改進措施。
關鍵詞:CT飽和;線路差動保護;母差保護
1 ?110kV花廈線故障跳閘事件分析
1.1事件經過
2016年11月20日09點32分41秒,110kV花廈線發生C相接地故障,110kV崗廈側110kV花廈線零序過流I段、電流差動、距離I段、零序過流II段,距離II段動作跳開花廈線開關。
1.2保護動作情況分析
1.2.1花廈線動作情況分析
110kV花廈線發生故障后,110kV崗廈站側保護測得C相故障電流為48.48A,保護動作跳開110kV花廈線開關,一次動作電流為7.2kA(二次折算,變比750/5),流過220kV中航站#3主變變中中性點一次故障電流為12.1kA(20.24A*600)。
結合110kV崗廈站110kV花廈線保護錄波圖可以發現,故障發生時C相電流波形嚴重失真,從開始采樣大概5個點(每個周波24個點,線性傳變區約4.1ms)之后出現非線性傳變,且過零點提前,可判斷為CT飽和典型特征。根據南瑞繼保廠家答復,RCS-943保護裝置小CT在二次電流小于100A時(按一次電流折算,本次二次故障電流約81A),裝置小CT可正常傳變,可確定是110kV花廈線CT飽和。
1.2.2崗廈站110kV母線差流電流分析
正常運行時#2主變變高一次負荷電流大約為60A,相對于故障電流可忽略不計。此處分析110kV崗廈站110kV 2M母線差動電流可只考慮110kV面廈II線及110kV花廈線故障電流作為分支電流。
母線差動保護動作條件為:
即Id>KId
公式中K值為比例系數。
圖表2中,Id與Ir為110kV花廈線Ic與110kV面廈II線Ic作為分支計算出的2M差流與制動電流。為方便觀察,取K1為比例系數K減去0.5后的值。
從圖表2中可以看出,故障期間制動系數K值大于0.5(南瑞繼保母差保護小差低值0.5,大差低值0.3)共出現三次,其中持續時間最長一次為8ms(圖中光標之間時差),差流能滿足差動保護動作條件,且持續時間在差動保護動作范圍附近。
雖然差流滿足條件,但母線差動保護配置有同步識別法(長源深瑞)、自適應阻抗加權抗TA飽和法(南瑞繼保)等抗TA飽和方法,在暫態條件下,區外故障時,只要CT傳變存在3ms(本次故障約4.1ms)以上的線性傳變區,差動保護即能夠可靠不動作。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抗CT飽和方法閉鎖母差保護周期為每個半周波,當故障由區外轉區內時,母差保護能可靠動作。
1.2.3區外故障時110kV花廈線保護誤動風險分析
110kV花廈線兩側開關均在合位運行時,若發生110kV花廈線區外故障,110kV花廈線將流過穿越電流,110kV崗廈站側CT飽和,則110kV花廈線兩側將感受到較大差動電流。以本次故障穿越電流計算,二次差流有效值約能達到33A(實際二次電流81A減去飽和后崗廈側花廈線保護感受到二次電流48A),此時兩側穿越電流類似于本次故障中110kV崗廈站110kV花廈線與110kV面廈II線(蓮花山側花廈線)電流,此時制動系數大于0.75持續時間大約為6ms,在此延時下,工頻變化量差動元件可能動作。
2結論
1.區外故障時,在本次故障情況下,110kV崗廈站母差保護無誤動風險(110kV崗廈站將加裝母差保護);
2.區外故障時,在本次故障情況下,110kV面廈II線差動保護無誤動風險 ;
3.110kV花廈線CT存在保和現象,若運行方式為花廈線兩側合位,此時發生區外故障且故障電流過大時,則110kV花廈線有誤動風險。
3防范措施
1.110kV崗廈站GIS保護用CT最大變比為750/5。CT變比過小,建議酌情更換全站CT。
2.對于負荷密集、供電可性要求較高的地區,可優先考慮將RCS系列保護逐步更換為PCS系列保護。
3.現場檢查尚有保護用CT備用組別,可將該備用組別與現有組別串聯使用,將CT拐點電動勢增加一倍,提高CT抗飽和能力。
4結語
CT暫態特性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除本文中提及的通過合理的選擇一次CT、選擇具備抗飽和邏輯的保護、將兩組相同的CT繞組串聯使用外,現實生產中,還可根據實際情況,以減小二次負載、選用TP級暫態特性更優的互感器等手段來解決CT飽和問題。 如何更好地消除CT飽和帶來的系統風險,是需要我們根據生產實際、科學調研去持續改進的一個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電網調度自動化廠站端調試檢修 國家電網公司人力資源部組編 中國電力出版社. 2010.12
作者簡介:
王勛江,男,1988年出生,雙學位學士,工程師,南方電網技能專家。
郝越,男,1987年出生,雙學位學士,工程師,深圳供電局巡維中心安全監督員。
王其林,男,1978年出生,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南方電網特級技能專家。
馮宗建,男,1985年出生,高級工程師,南方電網技能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