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科龍





4月22日,春雨索索。
位于四川美術學院虎溪公社的申曉南雕塑工作室里,焦興濤正和申曉南、龔吉偉商量著雕塑作品《冬去春來》翻模完成后的著色事宜。
《冬去春來》是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雕塑家焦興濤領銜,由11名川美師生共同創作的大型人物群雕。
“作品長10米、高3米,主要呈現醫護人員出征、送行、進病房、送患者出院等代表性場景,以軍地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警察、志愿者、建設者、外賣小哥為原型,塑造了21個人物形象。我們想表達的是,在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中,我們每個人都是英雄。”焦興濤說。
申曉南是四川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副院長、雕塑系主任,他和四川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雕塑系器物工作室主任龔吉偉都是《冬去春來》的主創人員。
在龔吉偉拿出的一大疊畫稿和照片中,有一張照片特別動人,那是一個身著藍色手術服的護士,蹲坐在醫院的角落里,手里抱著一個楚楚可憐的小女孩。
“這是重醫援鄂醫療隊發給我們的,我們以照片中的人物為原型,創作了這件作品的‘雕塑眼’。”焦興濤領我們看擺放在工作室里的小樣,那是一個按10倍比例縮小的模型,護士臉上被口罩勒出的痕跡清晰可見,她一手抱著小女孩,一手托起一朵迎春花,有著“春來花開”的寓意。
一般來說,創作如此大的人物群雕,從策劃到完工要3個月。不過申曉南說,大家齊心協力,只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完成了泥塑制作。“三月份,重慶氣溫只有10多度,師生們干勁十足,常揮汗如雨。”龔吉偉補充說:
5月6日,《冬去春來》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亮相,成為“中國力量——四川美術學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主題創作展”中,一件醒目的展品。
與這組大型人物群雕同時參展的,還有川美師生創作的300余件抗疫主題作品。這些作品,涵蓋油畫、雕塑、新媒體、版畫等多個門類,展現了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中國力量”。
“用藝術作品記錄此次抗疫,用藝術的形式展現眾志成城的抗疫力量,具有重要意義。”四川美術學院院長龐茂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