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維微

隨著白馬山旅游度假區開發建設的深入推進,特別是武隆區白馬山天尺情緣景區正式開園后,曾經的白馬山貧困山區終于如愿吃上了旅游飯。
2016年3月,為著手實施白馬山旅游度假區的開發,讓旅游發展更好地帶動當地農戶脫貧增收,在武隆區委區政府的戰略布局下,重慶市武隆旅游有限責任公司應運而生。目前已經開園的白馬山天尺情緣景區,是該公司在白馬山開發規劃的九個景點中,第一個正式開園迎客的景點。這個景點一經亮相,就吸引來五湖四海的游客。
白馬山旅游度假區是武隆區繼仙女山之后,打響的旅游第二戰場。重慶市武隆旅游有限責任公司正按照“保護優先、點狀開發”的原則,計劃用5到10年的時間,將度假區打造為5A級景區和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按照生態優先的綠色發展思路,白馬山旅游度假區正成為武隆生態旅游發展的“第二引擎”,實現了美景變“錢”景,并在創新踐行“兩山論”的綠色發展之路上越走越寬。
人山里飛出的“金鳳凰”
近期,在某短視頻平臺,帶有“飛天之吻”相關話題的視頻播放量已突破兩億次,視頻所呈現的畫面,正是天尺情緣景區內的“飛天之吻”高空娛樂項目。
白馬山天尺惰緣景區作為武隆區新晉熱門網紅景點,開園以來備受矚目。今年五一小長假,白馬山天尺情緣景區迎來游客高峰,景區在做好4A級景區標準化服務的同時,疫情防控工作絲毫不放松,接待工作秩序井然,平穩有序。
破億的視頻播放量和火爆的旅游人氣,一方面來自于重慶市武隆旅游有限責任公司對白馬山文化內涵的深度挖掘,另一方面則來自于大自然鬼斧神工在這里造就的瑰麗畫卷。
站在望仙崖絕壁景觀臺上,不遠處是云霧繚繞的仙女山,腳下是碧波奔騰的烏江,以及莽莽原始森林。
與此同時,以愛情文化為主題打造的天尺情緣景區只是重慶市武隆旅游有限責任公司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的一個縮影。重慶市武隆旅游有限責任公司還在深入挖掘開發白馬山度假區的茶文化、紅色文化、茶鹽古道文化等多種文化,讓白馬山度假區在生態優勢與厚重文化內涵的雙重加持下,實現差異化發展。
跟著旅游開發脫貧增收
白馬山旅游度假區的持續開發,以旅游扶貧的方式,帶動當地農戶脫貧增收,讓當地居民持續不斷享受到旅游帶來的紅利。重慶市武隆旅游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白馬山旅游度假區在打造中,始終堅持把“富民增收”作為發展旅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增強旅游產業的輻射聯動效應,鼓勵城鄉居民特別是貧困農民積極參與旅游服務,盡力為群眾搭建創業就業平臺,讓老百姓獲得更多實惠。
時光退回到2016年以前,那時白馬山景區尚未開發。在平均海拔1200米的豹巖村,大山不僅不是村民的依靠,甚至還是橫亙在村民們脫貧增收前的最大阻礙。
僅白馬山天尺情緣景區所在的豹巖村天尺坪村民小組,106戶農戶中,就有貧困戶15戶,外出打工掙錢幾乎是當初這些村民唯一的出路。
但自從2016年重慶市武隆旅游有限責任公司啟動白馬山旅游度假區開發后,當地農戶的掙錢方式有了新變化,農戶紛紛從外出務工轉為在家門口就業,這也契合了景區“留住原住民”的開發理念。
天尺情緣景區貢茶園里的一座土坯房見證了“原住民”們的生活變遷。房屋主人張明才因當地旅游開發,搬遷到了新建成的白馬仙街居住。60多歲的張明才每天最喜歡的事就是在大街上晃悠,看仙街上人來人往的熱鬧場面,這是過去他從未想到過的畫面。
和張明才一樣,留在家鄉的村民不少,其中大部分都在從事與景區相關的工作。2017年9月,農業社57戶農戶以入股形式成立重慶福勤勞務有限公司,村民小組長張明文擔任公司董事長,公司主要承接景區的道路保潔等工作,每年帶動當地70戶家庭勞動力就業。
重慶市武隆旅游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高標準打造天尺情緣景區的同時,我們致力于探索讓旅游發展更好地惠及當地群眾,帶動一方百姓增收致富。企業通過不斷延伸和壯大旅游產業鏈條,開辟就業崗位,讓當地農戶足不出村就能在家門口掙錢。”
不負青山謀得“金山”
天尺惰緣景區的不斷蓬勃發展,除了為當地居民帶來務工收入,還讓村里的能人有了大展拳腳的施展地。正如豹巖村村民張明江所感嘆的那樣,“原來‘靠山吃山’是這么個靠法。”
張明江回憶,“旅游開發前,我每年都要外出打工,盡管如此,全年家庭收入也僅有兩萬元左右。”而且,當時張明江一家的收入在村中并不算低。
天尺情緣景區開園后,張明江家的農家樂順勢開張。由于他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農家樂的生意越干越紅火,他有些得意地說,“最多的時候,我一個月掙了八九萬塊錢。”
張國生曾是村里的貧困戶,他家距張明江家不遠。過去,張國生只能靠吃低保過日子。但隨著白馬山天尺情緣景區的開園,依靠相關扶持政策,他蓋起3層小洋樓,開起了農家樂,在旅游高峰季節月收入也有幾萬元。用他的話講,叫“日子過得也不賴”。
在天尺坪,“張明江”們還有很多。每年夏季,到天尺情緣景區旅游避暑的游客在10萬人次以上,直接拉動了當地餐飲、住宿等產業的發展。目前,天尺坪村民小組從事餐飲、住宿等經營的農戶有30戶,占農戶總數的28.3%。
去年,天尺坪村民小組實現旅游收入490萬元,其中餐飲住宿收入110萬元,參與景區管理勞務收入90余萬元,采茶和土地流轉等收入290余萬元,農戶戶均收入5萬余元。天尺坪村民小組長張明文說,“目前,天尺坪僅有的9戶貧困戶,都在村勞務公司上班,每月平均有3000多元收入,加上每年季節性采茶收入近1萬元,全都達到脫貧目標。”
目前,在景區建設的帶動下,白馬山共計9000多戶、3萬多名農民增收致富,過上了更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