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潤卜
【摘要】目的 評估在輸尿管上段結石外科手術治療中分別運用后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術、經皮腎鏡碎石術的效果。方法 選出我院接收并施行外科治療的輸尿管上段結石病人72例,按照其手術方法的不同分成調查組、對比組,各組為36例。調查組向病人施行RLU(后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術)的治療,對比組向病人施行PCNL(經皮腎鏡碎石術)的治療。統計并對照兩組療效及有關療效指標。結果 調查組術中操作時間、術中出血總量、住院時間、一次碎石成功率都優于對比組,且對照差異性顯著(P<0.05);而兩組4周結石排凈率、12周結石排凈率對照,沒有較大差異(P>0.05);兩組病人在手術后都沒有出現較嚴重的并發癥。結論 RLU、PCNL術用于輸尿管上段結石的外科治療中,都可取得較確切療效,且操作安全性較高;但RLU術的術中出血總量少、術中操作時間與病人住院時間較短、結石清除率較高,值得推薦運用。
【關鍵詞】輸尿管上段結石;外科手術;RLU;PCNL;療效對照
【中圖分類號】R8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0)07-010-02
輸尿管內出現結石是臨床中較為多見的病癥之一,因人體輸尿管為一條狹長細小的排尿管道,若有結石阻塞,將可能誘發絞痛、尿血、腎臟積水等有關癥狀,對腎臟功能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利用控制感染、大量喝水、服用溶解性藥物等傳統保守療法,僅能取得一定緩解效果,難以根治結石問題 。而RLU、PCNL作為當前較常用的外科手術療法,已被廣泛使用于輸尿管結石治療當中,本文選出我院接收并施行外科治療的輸尿管上段結石病人72例,按其手術方法的不同分成調查組、對比組,分別以RLU、 PCNL展開手術治療,對照兩組實際療效,現作報告內容為下:
1.對象、方法
1.1對象
選出我院接收并施行外科治療的輸尿管上段結石病人72例為此次調研對象,當中不含伴有腎內結石者、肝腎功能障礙或不全者、難以耐受外科手術治療者;且均在知情狀況下參與本次研究活動。當中有47例男性、25例女性,年齡處在28-67歲,平均約(45.9±11.21)歲;患病時間3個月-7年,平均是(3.7±0.95)年;結石的平均直徑(3.2±0.64)cm。按照其手術方法的不同分成調查組、對比組,各組為36例。評估、分析兩組一般性臨床信息,并無突出差異性(P>0.05),可實行對照調研。
1.2方法
手術之前,兩組都對病人實施各項檢查并做好術前相應準備;手術前0.5小時開展預防性抗感染的治療,兩組病人都施行全麻誘導方式。
對比組首先取病人膀胱處截石位,完成膀胱鏡置入操作后進行患側輸尿管的逆行插管(導管F5),并將導尿管留置于內,在輸尿導管的遠端接通氯化鈉溶液(濃度0.9%)連續靜脈滴注,以防輸尿管結石受到沖擊力后輸送至輸尿管遠端;調整病人體位為俯臥位,其腹部略微抬高,以超聲實施探查,充分掌握患側腎臟的基本外形、集合系統及腎周部位組織等具體狀況;選擇合適的目標盞(通常以上盞后組為主,有助縮小腎盂和輸尿管間的角度),于B超監測條件下在11肋間的上盞后組施行穿刺入針,當看到針尖將腎盞膜突破且抵達暗區后停止入針,拔出針芯看到尿液溢出以后置進斑馬導絲,構建經皮腎輸尿管鏡下的碎石通道,運用鈥激光碎石系統擊碎結石后吸出,再行B超檢查確認沒有結石,放置雙J導管,同時留置腎造瘺管。
調查組首先取病人健側臥位,在腋前線第12肋尖部、腋中線髂嵴上部、腋后線第12 肋下部分別置進套管針;清理腹膜外部脂肪組織,將腎周筋膜打開后沿腰大肌的表面往內實施游離處理,于腎下級處尋找到輸尿管,再游離到輸尿管的上部結石段,以分離鉗夾住結石上方的輸尿管,避免結石往上移動,使用尖刀或者電極鉤小心切開結石位置的輸尿管,將結石順利取出,放置F6雙J導管,用可吸收性縫合線間隔縫合輸尿管的外膜,置入腹膜后引流導管。
1.3評估指標
術后向兩組病人實施B超探測,對照手術后一次碎石成功率、4 周及12 周的結石排凈率;記錄病人術中出血總量、術中操作時間、住院時間及手術后并發癥出現狀況。
1.4調研數據的處理
對病人各項調查數據進行分類統計,計量數據表達為(xˉ±s),計數數據表達為 (n/%),使用SPSS22.0軟件予以計學處理,計量數據的比對經過t檢測,計數數據的對比經過x檢測,當對比差異有意義時以P<0.05來表示。
2.結果
調查組術中操作時間、術中出血總量、住院時間、一次碎石成功率都優于對比組,且對照差異性顯著(P<0.05);而兩組4周結石排凈率、12周結石排凈率對照,沒有較大差異(P>0.05);詳細指標數據記于表1。經記錄、統計知,兩組病人在手術后的恢復情況都較良好,沒有中轉開腹手術、大量出血、腸道顯著損傷、胸腔積氣及尿漏等并發癥出現。
3.討論
PCNL術通過經皮腎鏡引導,將碎石機置進腎盂腎盞并完成碎石、吸石操作,這種手術的全過程中要構建碎石通道,如此便增加了腎實質及腎血管的損傷度,進而加大了術中出血總量。還有,PCNL術碎石中,一些結石會嵌入輸尿管的管壁里,繼而降低了總體排石率。RLU術利用腹腔鏡將手術操作視野有效擴大,能夠在清楚直視的條件下掌握輸尿管內部結石的具體分布狀況,促使結石的清除率提升。與此同時,RLU術操作中,能有效清理腹腔臟器,以免手術后出現腹腔臟器內粘連的現象,手術安全性較高[5]。
此次研究中:調查組(行RLU術)術中操作時間、術中出血總量、住院時間、一次碎石成功率都優于對比組(行PCNL術),差異顯著(P<0.05);而兩組4周結石排凈率、12周結石排凈率對照,沒有較大差異(P>0.05);兩組病人在手術后都沒有出現較嚴重的并發癥。
綜上陳述知,RLU、PCNL手術用于輸尿管上段結石的外科治療中,都可取得較確切療效,且操作安全性較高;但RLU術的術中出血總量少、術中操作時間與病人住院時間較短、結石清除率較高,泌尿外科臨床可將其視為輸尿管上段結石的首選療法。
參考文獻
[1]種麗強,付宜鳴.輸尿管鏡鈥激光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防止結石逃逸方法的研究進展[J].臨床與病理雜志,2017,37(11):2489-2493.
[2]陳川聰.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和后腹腔鏡下輸尿管切開取石術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效果比較[J].中國當代醫藥,2017,24(31):86-88.
[3]李艦波.后腹腔鏡下輸尿管切開取石術對輸尿管中上段結石的療效[J].臨床與病理雜志,2017,37(08):1648-1653.
[4]林柏.探討輸尿管硬鏡聯合軟鏡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臨床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12):48-50.
[5]顧騰飛,沙菁,陳挺.經皮腎鏡與后腹腔鏡治療嵌頓性輸尿管上段結石的療效比較[J].浙江實用醫學,2017,22(01):49-5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