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
【摘要】目的:評析基層醫院產科中實行護理風險管理的積極效果。方法:將2017年1月-2019年2月我院(基層醫院)產科接收的175例產婦作為對象,2017年1月-12月未開展護理風險管理,期間接收的85例產婦納入參照組;2018年1月-2019年2月開展了護理風險管理,期間接收的90例產婦納入試驗組;統計兩組護理工作中護理缺陷、風險事件、護理糾紛出現情況。結果:試驗組護理期間護理缺陷、風險事件、護理糾紛的出現率都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結論:在基層醫院產科中實行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較理想,能大幅度減少護理缺陷與風險事件,使護理糾紛率有效降低。
【關鍵詞】基層醫院;產科;護理風險管理;實踐效果
【中圖分類號】R64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0)07-076-02
產科是各級醫院中基礎而重要的一個科室部門,多數產婦受到行動不便、自我護理能力弱等因素的影響,很容易出現碰傷、摔傷、情緒不穩定等相關不良狀況。在實際的護理過程中,產婦和胎兒存在的高危因素多,且臨床體征和病情變化快,導致產科風險較高、護患糾紛頻發,如果缺乏規范、有效的護理管理機制,母嬰安全將會受到很大威脅。此文將2017年1月-2019年2月我院(基層醫院)產科接收的175例產婦作為對象,旨在研析護理風險管理運用于基層醫院產科中的積極效果,詳述內容如下:
1.對象、方法
1.1研究對象
將2017年1月-2019年2月我院(基層醫院)產科接收的175例產婦作為對象,所有產婦年齡21-40歲,平均(30.8±5.29)歲;孕周37-41周,平均(39.4±0.52)周;119例為初產婦,56例為經產婦;114例自然分娩,61例剖宮產。
2017年1月-12月未開展護理風險管理,期間接收的85例產婦納入參照組;2018年1月-2019年2月開展了護理風險管理,期間接收的90例產婦納入試驗組;兩組產婦的年齡、孕周、生育史及分娩類型等各項基線資料經過比較并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參照組采取常規產科護理管理方法,按照住院產婦個體情況提供相應的基礎護理干預,涉及完善臨床檢查、給予心理疏導及健康教育、密切監測身體狀況等工作。
試驗組在參照組基礎之上開展了護理風險管理,詳細措施為:①強化產科業務知識與法律法規培訓教育。定期組織科室護士參加產科業務知識培訓,或定期選派相關人員到上級醫院進行參觀學習,及時掌握新知識、新技術,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定期召開安全醫療護理討論會議,將產科實用護理技術、護理急救技術、新生兒窒息復蘇技術等進行強化培訓,并讓護理人員提出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相關問題,然后集體商討相應的解決對策。另外,還要組織產科護士學習相關的法律條例和規章知識,使其提升對法律知識的認知程度,在增強風險防控意識的同時學會運用法律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②加強風險識別及防范處理能力。產科護士注意加強觀察產婦的面色、表情、行為、大小便、情緒等基本情況,并結合其年齡、疾病史、孕產史等信息進行準確評估,確定為高危產婦者,護士需增加其巡視次數。通過風險評估后,快速識別、歸類出現或潛在的護理風險,并對其出現原因、可能帶來的危害進行全面剖析,明確產科目前的高危風險因素,依據這些風險因素進行防范處理,盡可能降低護理缺陷、風險事件的出現概率。③建立和諧護患關系。產科護士需秉持“以產婦為核心”的服務理念,注重強化自身
語言修養,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在和產婦溝通的過程之中,要時刻保持親切、熱情的態度,耐心傾聽其想法,對遇到問題者提供及時、合理的幫助,同時做好健康知識宣教及指導工作,增強產婦及家屬對健康知識的了解程度。此外,在具體護理操作中注意保護產婦隱私,如使用屏風或簾子對其進行遮擋,以提升產婦的舒適度,構建良好互信的護患關系。④加強護理文書管理。產科護士要明確個人崗位職責,堅持嚴謹態度,及時、客觀、準確記錄產婦的病情和護理操作情況,保障為產婦提供合理、有效的護理、治療,并保存規范、真實的護理信息數據。⑤合理配置人力資源。護士長盡量按照科室工作需求和護理人員的實際情況,實行彈性排班制,保證每名護士得到合理休息,同時注重提高護士的待遇,爭取進修學習的機會,積極改善辦公環境,讓全科護士感到一種強烈的歸屬感,進而提升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3評估指標
對兩組產婦護理期間出現的護理缺陷、風險事件、護理糾紛進行統計。
1.4數據處理
使用SPSS22.0軟件對各項數據予以計學分析,計數數據表達為 (n/%),數據對比經x檢測;對比差異具統計學意義時以P<0.05來表示。
2.結果
試驗組護理期間護理缺陷、風險事件、護理糾紛的出現率都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詳細數據見表1:
3.討論
現階段,基層醫院的產科護理中存在著較多風險隱患,而傳統護理管理方式已不能完全滿足產婦對護理服務的需求。對此,產科護理人員應當更新自身護理理念,積極加強主動護理、預見性護理、風險護理等意識,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操作水平,使基層產科護理質量得以有效提高。護理風險管理是基于低成本投入的前提下,為產婦提供安全保障的新型護理模式,將其運用于臨床工作中,能夠更快、更好地識別已經出現或潛在的護理風險,然后全面評估護理風險的危險等級,并采用對應的防范措施和解決策略,使產科風險事件、護理糾紛有效減少,進而為母嬰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該項研究的結果指出:試驗組護理期間護理缺陷、風險事件、護理糾紛的出現率都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這說明,護理風險管理在基層產科護理工作中發揮了十分顯著的積極作用。
綜上,將護理風險管理運用于基層醫院產科中的效果較為理想,能大幅度減少護理缺陷與風險事件,使護理糾紛率有效降低,建議在臨床上推廣實踐。
參考文獻
[1]劉蘭.產科護理管理中護理風險管理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2):135+140.
[2]李艷勤.產科護理工作中的風險管理[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09):26-27.
[3]韓慶美.護理風險管理在基層醫院產科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17):8-9.
[4]喬艷紅.護理風險管理應用基層醫院產科中的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33):176-178.
[5]馬西焱,盧天捷,劉莉.風險管理護理在產科病房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33):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