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堅
摘 要:高中物理對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與抽象思維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要求學生在思考問題時能夠多方面考量,合理的構建出物理圖景.很多學生達不到學科要求,逐漸失去了對物理課程的學習興趣,甚至產生恐懼心理.在學習高中物理課程中,曲線運動屬于重點教學內容,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與教學要點,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更好的解決物理問題,確保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效果.本文主要基于高中物理曲線運動教學要點進行分析探究.
關鍵詞:高中物理;曲線運動;教學要點;分析
在自然界中“曲線運動”是比較常見的物理運動,也是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教學重點.高中物理,在編排“曲線運動”內容時,組成結構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單元介紹了曲線運動的條件與特點,初始階段的課程方向是以曲線運動速度為主,也是探究曲線運動內容的前提.第二單元介紹了曲線運動的合成與分解,通過開展實驗,明確平拋運動的規律.第三單元介紹了圓周運動的概念,并分析了向心加速度與向心力的基本規律.第四單元具體例舉了圓周運動的相關實例,使學生更加明確離心運動.高中物理教材中還包含生活中的圓周運動,增加了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有利于提升教學效率.
一、探究高中物理“曲線運動”的教學方式
高中物理“曲線運動”的教學方式可以分為兩個方面.第一種教學方法是掌握物理教材中各章節知識的物理系統,在教學物理知識時,為了實現良好的系統,教師可以在處理過程中選擇列表的方式,有效梳理物理概念與物理知識.“曲線運動”這一知識內容中涉及了圓周運動、角速度、線速度以及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概念,通過研究物理概念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制定物理系統表格,并使每一位學生可以合理掌握這種教學方法.第二種教學方法是同化固定點的物理知識.首先,應重點突出課程重點與難點.一般情況下,在設置“曲線運動”內容的過程中,都是通過教師的講解,增強學生的掌握能力,需要教師抓住重點內容,通過分析物理課程大綱要求,找到曲線運動的重點與難點內容,并將這些物理知識劃分為著重點關注的物理知識.其次,引導學生比較物理知識點.比如學生在學習曲線運動的相關知識時,應比較有關的知識內容,并進行細致思考,更充分的理解曲線運動知識,牢固掌握知識內容.通過同化固定點的物理知識,可以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找到同化固定點,更加輕松的學習物理知識.
二、高中物理曲線運動教學要點
1.基于感性認知展開理性認知,提升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學生在開展不同階段的學習時,很容易限制于發展水平,從而在理解與邏輯推理新問題時,原有的思維定勢會直接影響現有的邏輯思維,無法從全新的角度思考問題,更無法進行深入分析,久而久之,逐漸失去了創新能力與良好思維品質,增加了學習難度.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使學生明確發展規律,在感性認知的基礎上進行理性分析.感性認知是自由、自然的,不會受到規則的束縛,不具備參照性的意識,學生可以通過感覺直接獲取物理知識,這也代表著學生的直接感受.基于感性,理性是以關鍵因素為主,去除掉假象,所得出的規律主要是通過邏輯推理.例如,在教學“探究平拋運動規律”這一課程內容時,學生并不熟悉平拋運動的軌跡,也很難通過實驗獲取實物的平拋運動軌跡.教師可以通過流動的水流為學生描述物體的平拋運動軌跡,體驗如何形成平拋軌跡以及曲線運動物理量之間的關系,主要介紹了水平位移、時間、初始速度以及豎直高度之間的聯系,物體的平拋運動軌跡的關聯項只有豎直高度,其曲線運動類似于水流平拋到地面,若平拋位置出現移動,并保持水平位移,會加快物體初速度.所得出平拋運動的規律性分析主要是依據感性認知展開理性認知.
2.借助生活物理探究課后習題,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
曲線運動作為高中物理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師不僅需要重視課堂教學,還應為學生安排好課后聯系.所布置的課后練習題應以鍛煉學生的物理思維為主,但也要考慮到課后習題的難度與教學重點,使學生有效率的進行學習.除此之外,教師所布置的課后習題應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可以通過列舉生活實例,與學生拉近距離,使學生愿意積極思考物理知識.例如,在物理教學列舉過山車與跳水運動員的跳水動作等生活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力,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物理問題時,愿意主動思考,并與其他同學展開討論,快速完成課后習題,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識.
3.創建物理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
曲線運動教學中,想要使學生合理掌握“曲線運動”的相關知識點,并不需要單獨講解每個知識點,應在所學習知識的基礎上,去學習新的物理知識,探究知識內容之間的聯系性,并進行對比.這種學習方式不僅可以更好的鞏固所學習的物理知識,更能對“曲線運動”的知識內容進行進一步的了解,融合新舊知識,有利于形成知識的深化系統.例如,在對比“曲線運動”與“直線運動”時,通過橫向對比“曲線運動”中向心加速度與向心力以及角速度與線速度,可以了解到其中的差距與相關性.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學生可以運用自身所掌握的物理知識去同化剛剛接觸的物理知識,引導學生通過找到同化固定點更好的進行問題實踐.通過建立物理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激勵學生自主思考、總結知識內容,增強自身的理解能力與記憶能力.
4.運用物理實驗與多媒體設備,增強學生的關注度與學習興趣
新課標對高中物理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在完成新課標要求的過程中是以教材為基礎,可以在教材中挑選物理裝置與實驗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在開展物理實驗時,使學生充分發揮出自身的認知水平與創新能力設計實驗方法,在物理實驗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學會合理解決問題,并基于此了解物理原理,對物理實驗產生興趣,愿意自主體驗物理實驗.例如,在教學“探究平拋運動規律”這一課程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開展物理實驗,探究豎直方向平拋運運動的特點,并通過豎直方向得出自由落體運動的結論,對水平方向平拋物體的進一步探究,與演繹歸納法相比,開展物理實驗所取得的教學效果更加理想,有利于煅煉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物理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除此之外,物理學科與數學學科有著緊密的聯系,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將其結合,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反斗轉盤”、“火車轉彎”的視頻,為學生帶來視覺沖擊力,增強學生的關注度與學習興趣,也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提供學習素材,做好教學準備工作,使學生愿意自主學習接下來的拋物運動與曲線運動物理知識.
5.強化“曲線運動”核心知識,構建完善的知識模型
在高中物理曲線運動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基礎知識教學,將物理知識緊密連接,拓展學生的認知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網絡,構建完善的知識模型,開闊思維渠道,在學習中克服邏輯思維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應強化“曲線運動”的核心知識,充實學生認知結構中的物理知識,使知識模型與核心內容的連接更有意義,為之后解決物理問題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在教學物理習題時,面對題目“某游客從ab段向某處下滑,剛好停在b點,由于受到其他因素干擾,繼續沿圓弧軌道向某處下滑,滑到y點后與軌道出現偏離,求y點距離水面的高度 h0”(在進行圓周運動中的每一點,質點所受的向心力與相應速率的關系為F向=mv2/R).教師可以運用之前所創建的物理模型“內、外軌”,列出相應的方程mgcosθ-N= mv2y/R,與軌道特點進行結合,在明確動能定理與N=0 后,可以有效解決物理問題.高中階段,學生即將面臨高考,在物理教學中“圓周運動”與“拋體運動”屬于高考的知識點,學生也需要牢固掌握這兩方面的物理知識.教師應依據學生現有的學習能力,找到適合學生的發展區域,選擇適合的模型進行物理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正確的價值觀念,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使學生在每一階段的學習中都能獲得進步,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曲線運動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優化形成物理結論的過程,強化“曲線運動”核心知識,構建完善的知識模型,激勵學生自主思考、總結知識內容,并借助運用物理實驗與多媒體設備,創建物理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探究生活化的物理習題,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與良好的情感態度,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有效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與記憶能力,強化學生的物理思維,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產生學習興趣,在每一階段的學習中都能提升學習效果,獲取學習成果,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為之后的物理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推動教育事業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小均.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物理教學探討——以“曲線運動”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8(35):88-89.
[2]周雪峰.淺析高中物理教學設計的層次性——以“曲線運動”教學為例[J].湖南中學物理,2017,32(07):48-49.
[3]周峰.對高中物理新教材“曲線運動”教學內容的商榷[J].教學與管理,2016(04):75-76.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