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朵
【摘要】:在新醫改背景下,醫院的管理模式和以往相比有著較大的不同。為了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醫院要結合新醫改的實際,在管理上進一步下功夫。本文以A縣的某個醫院為例,通過對該醫院的效益進行分析,論述了新醫改對醫院的影響,重點從醫院的收入結構發生變化、醫院償還債務以及營利情況發生變化、醫院在經營能力方面發生的變化、上級財政在補助方面所發生的變化等方面分析了醫改后該醫院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管理方面的變化,最后從努力提升醫院的服務質量;進一步優化醫院收入的結構,提升醫院的就診率;加強醫院的財務管理水平,建立監管機制等三個方面分析了醫改背景下提升醫院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管理模式。
【關鍵詞】:新醫改;醫院;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一、引言
A縣位于某省的北部,其人民醫院建于1955年,占地面積達5.4萬平方米,經過多年的發展,該醫院現已成為集醫療、康復等為一體的現代化醫院。目前,該醫院共有床位915張,其中編制內的床位為780多張,門診部看病的患者達到年30萬人次,每年收入的住院患者達到30000多人次,年平均進行的大小手術共計7100余臺次,其他各項指標均在該省居于前列水平。現有在職醫生數量為695人。在新醫改的背景下,該省于2014年11月專門下發通知,發布了關于縣級醫院綜合改革的工作方案,并在方案中規定,該省的30家改革試點醫院在補償的渠道上不再體現藥品加成收入這個環節,改成政府補助以及服務收費這兩個環節。A縣作為該省的縣級試點重點醫院,嚴格按照該方案的要求執行規定,除了中藥飲片外,對醫院中的全部藥品都進行零查率的銷售,因此該醫院在收入方面也有所減少,但是通過及時調整服務價格以及政府投入來增加補償。該省在方案中對藥品加成收入收入與政府補償之間的比例做了具體的規定。
本文以該醫院為例,通過對新醫改后該醫院效益的變化進行數量分析,進一步探求如何提升醫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管理策略。
由表1所示,在2014年11月以前,該醫院的藥品加成率大約為15%,從2014年11月取消藥品加成以后,藥品加成率基本為0% 。本文所做的數據分析基本上以2014年11月為時間節點來對比和分析。
二、影響醫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素的數據分析
筆者對該醫院在執行醫改前后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上發生的變化進行了數據分析,重點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醫院的收入結構發生變化
自從執行在醫改后執行該方案以來,該醫院在收入結構上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為了能夠精確地呈現該醫院收入結構情況,本文特別選取了2014年11月前后的統計數據進行分析,從中對比執行方案前后的收入結構變化情況。
1、門診收入、住院收入的結構變化。從表2中能夠發現,在醫改以前,該醫院的門診收入所占的比例約為23.3%,住院收入所占的比例為76.5%;在醫改以后,該醫院的門診收入所占的比例約為23.5%,住院收入所占的比例則為76.4%。應該說,在醫改前后,該醫院的門診收入以及住院收入結構變化不大。
2、醫療收入方面的結構變化。醫療收入在結構上的變化,能夠從各項收入的比例看出來,其具體的計算方法為分別計算出各項目收入的每月總額、醫療收入的每月總額,并用項目收入的月總額除以醫療收入的月總額。從表3中能夠發現,首先,醫改前后對醫療收入的來源沒有較大的影響,其主要來源仍然比較穩定。主要有藥品、醫療、檢查、化驗、手術以及衛生材料等方面的收入,這些收入大概能夠占醫療總收入的85%;其次,在醫改后,有的內容在醫療總收入的權重有所下降,例如藥品、護理等方面的收入,但是大部分仍在上浮,有的甚至上浮的比例比較大,例如檢查收入上浮的比例為1.52%、衛生材料收入上浮的比例為1.22%;除此之外,藥品收入在醫改后收到了非常大的影響,下降了近5%。
(二)醫院償還債務以及營利情況發生變化
1、償還債務的能力發生變化。為了能夠更加準確地反映醫改后該醫院在償還債務方面所發生的變化,筆者對長期還債以及短期還債的情況分別采用了不同的指標。對于長期還債的,采用的是資產負債率這一統計指標;對于短期還債的,采取的則是流動、速動比率這兩項統計指標。從表4中能夠發現,在醫改之前,該醫院的資產負債率的平均值大約為16.52%;醫改后則約為16.41%。流動比率方面,在執行醫改之前,其平均數值則為166.08%;執行醫改政策以后,其平均數值則為172.79%。速動比率方面,在執行醫改以前,其平均數值為129.97%;執行醫改政策以后,其數值則為145.31%。從償還債務的整體能力上來看,在醫改后,該醫院的資產負債率沒有發生較大的變化,但是其流動比率和執行醫改前相比,上升了6.71個百分點,速動比率則上升了15.34個百分點。也就是說該醫院在執行醫改以后,長期償還方面沒有發生較大變化,但是在短期還債方面則出現上升的趨勢,同時上述的指標和整個行業相比,醫改政策的執行對該醫院在償還債務能力方面的影響并不大。
2、營利情況發生的變化。為了準確地衡量出該醫院在營利方面發生的變化,筆者運用了如下的衡量指標,首先用到的就是醫療收入這個重要的衡量指標。一般情況下,醫院的醫療收入和重要的節假日、不同的季節存在非常高的關聯。尤其在春節等小長假期間,其醫療收入受到的影響更大。所以,僅僅憑借月環比的增長率就判定醫療收入所發生的變化存在一定的誤差,其準確度和參考意義不高,由于這些原因,所以要采用趨向圖的方式進行直觀地呈現該醫院在醫改前后,其醫療收入所發生的變動總體情況。經調查,該醫院的醫療收入從總體上來看,呈現的是不斷上升的形勢。除此之外,對年度的數據進行比較,從表5中可以發現,醫療改革之前,該醫院的醫療收入乃至總收入呈現出逐年遞增的情況,直到2015年,其增速出現了放緩的狀態,這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可能與2014年執行醫改、調整發展速度有著某種關系,但是在2016年以后,其增長速度又呈現出上升的趨勢。
為了更好地衡量該縣醫院的營利總體能力,筆者采用醫療收支結余率以及總收支結余率這兩個重要指標進行數據分析。從表6中可以發現,在醫改之前,該醫院的醫療收支結余率的平均數值是11.12%,總收支結余率的數值為11.95%;在醫改以后,醫療收支結余率的平均值是3.72%,總收支結余率的平均數值為3.86%,分別下降了7.4個百分點、8.09個百分點。從中可以看出,在執行醫改政策以后,該縣醫院的營利情況發生了較為顯著的變化,即收支結余率出現了較大幅度的降低。
(三)醫院在經營能力方面發生的變化
執行新的醫改政策以后,醫院的經營能力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筆者運用四個方面的數據來說明:一是病床周轉的次數。從表7中能夠發現,執行醫改政策的前后,其次數由3.08上升到3.2。二是門診、急診人均收費水平以及出院患者的醫藥費用。從該圖中可以發現,在醫改之后,都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提升,其中門診、急診人均收費水平提高了21.47元,出院患者的醫藥費用提升了336.18元。三是藥品費用所占的比例,從該圖中不難發現,該項指標出現了下降的現象,其下降的比例分別為3.45%和5.08%。四是門診、急診以及出現患者的人次。在新醫改后,都呈現出上升的現象。其分別上升了1811.71人次和391.25人次。
(四)上級財政在補助方面所發生的變化
執行醫改以后,該醫院除了中藥飲片之外,其全部藥品全都實行零差率的銷售,因此,該醫院在合理收入方面有所減少,但是在服務以及政府補償方面加大了投入,經調查,該醫院在醫改之前,其政府在補助上總體上是比較平穩的;在醫改以后,政府在補助方面有了迅速的增長,從中可以得出如下結論,該醫院在醫改執行后,盡管其合理收入的組成成分減少,但是得到了政府的合理補償。
三、醫改背景下提升醫院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管理模式
從A縣醫院在醫改前后所發生變化中可以看出,醫改后,醫院的發展面臨著新的形勢,要結合醫改的新形勢加強管理,努力提升服務質量,確保醫院在醫改中能夠較為平穩地過渡;不斷優化收入的結構,提高就診的水平;在加大財政補償的同時,要對財政補償的資金進行合理地使用;對醫院的成本進行合理的控制,并建立健全監管工作機制;提升醫院人員的綜合素質。通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努力提升醫院的服務質量
在新醫改的背景下,醫院實現效益的根本途徑就是提高醫療水平,提升服務質量。對此醫院要在打造服務團隊方面下功夫,建立完善體現人性化的服務配套體系,建立比較完備的醫療服務設施,通過電子化的方式完善服務工作流程。在服務的提供上要做到免費服務,讓病人能夠在免費的服務中感受到人性化服務的溫暖。要在醫院中推廣微笑服務,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加強醫生與病人之間的聯系和溝通,盡可能地減少醫患矛盾。建立醫院回訪機制,對病人看病的情況進行回訪,讓病人在出院后依然能夠感到醫院貼心的服務。醫院要成立正確處理醫患關系的專門機構,對患者的投訴進行受理,并努力解決問題。要維護病人的合法權益,積極協調醫院和病人之間的關系,特別是要認真對待病人對醫院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若該意見和建議比較合理,要努力接受并認真落實,探索讓患者參與醫院管理的有效工作機制,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除此之外,提升服務質量還表現在醫改中進行平穩的過渡,認真實行醫改政策,對藥品進行零差價的管理,對于一些過度依賴藥品銷售的醫院等醫療單位來說,實行醫改需要確實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應該不斷完善并拓展經營收入的各種渠道,在一些醫療項目上諸如手術費等方面的收入要適應醫改的需要,進行主動調整。此外,醫院要在醫改進程中向服務型機構邁進,要主動面向市場,并在市場中獲得強大的競爭力。藥品加成在某種程度上是醫院的經濟支柱,本次醫改取消了此項內容,在這種情況下,醫院更需要挖掘自身的潛能,將企業的先進管理理念引入其中,盡可能減少管理流程中出現的服務浪費。醫院也可以借鑒促銷的方式,讓大家感受到更加周到的服務。在醫院中將藥品加成取消后,將藥品中涉及到的調劑等內容納入到法定收費的范圍中,并且要明確服務項目中有關的收費標準和根據。
(二)進一步優化醫院收入的結構,提升醫院的就診率
從上述A縣醫院中可以了解到,藥品收入在總收入中的比例下降,可以提高醫院門診、急診的看病人次以及病人出院的人次,醫院護理的收入和掛號收入在總收入中的比例降低,也同樣可以增加醫院中病人就診的人數。所以,醫院一方面要提高醫療的服務水平,另一方面要以新醫改為契機,對藥品收入比例降低的新政策進行廣泛的宣傳,讓患者都能夠知曉該政策。護理、掛號等收費項目與患者前往醫院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如果將護理費用和掛號費用適當降低的話,那么就會有更多的患者前往醫院就診。盡管護理、掛號費用的收入在醫院收入的整體中所占的比例比較小,但是其作用不容小覷,護理、掛號收入的增加可以進一步擴展病人的來源,并且還可以引領檢查、治療等其他方面的收入,這些收入的增加能夠進一步擴大醫院的收入渠道,優化醫院的收入結構,具有較強的激勵作用。但是要考慮到實際情況,例如有的醫院將掛號收入分為不同的檔次和標準,從幾元錢到100元不等,這種情況比較適應于醫療條件比較好、門類比較齊全的大型醫院,但是對于一些醫療水平比較有限的醫院來說就不夠合適,否則會使得醫療資源更加稀缺,而且不能夠較好地發揮醫院的服務功能。
另外,醫院的手術、衛生材料等方面的收入和醫院的經濟、社會效益具有一定的負相關關聯。這是因為醫院的衛生材料收入過多,意味著消耗的材料非常多,所以,對醫院的衛生材料收入中的加成予以取消是形勢所趨。但是醫院在財務管理上需要重視衛生材料的合理使用,強化醫院對衛生材料合理使用的控制,從而提高醫院的效益。
為了更好地體現醫護人員所掌握技藝的價值,新醫改背景下,提高了醫院技術勞務項目的費用標準,并在此基礎上適度增加了手術費用以及病床費用,對特需的醫療服務在價格上予以適當放寬,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醫等傳統醫術的服務費用標準。這樣既能夠提高醫院的就診率,也能夠有助于提升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要進一步完善財政補償工作機制,依據新醫改的要求以及上述的研究成果,財政補償要和醫護人員原有的工資經費補貼相聯系,要以此為基礎,對因取消藥品加成而導致醫院合理收入出現降低情況的,給予財政補償,其中醫院合理收入出現降低的比例為20%。要有效運用財政補償的方式,避免產生由于收入降低導致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問題。藥品加成這項內容取消以后,醫院面臨的情況就是收入有所減少,在這種情況下,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在政策方面予以支持;醫院要根據發展情況,對降低的收入進行消化。在醫改政策全面推行的背景下,要主動探究醫院在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不斷提升醫院的管理效能,探索提升的方法和路徑。
除此之外,一般情況下,政府對醫院發放財政補貼往往采用的是定期定額的補貼方式,缺少靈活性,沒有進行有效的變更,在提升醫院管理上還沒有形成良好的激勵機制。所以,政府在加大財政補貼方面應該從提升醫院的經營能力和效率出發,在進行財政補貼時,應該將補貼的方式由定額補貼的方式轉變為比例補貼的形式,從而讓醫院在落實醫改要求的基礎上,有效運用財政補償工作機制,采用專業的方法對財務進行合理的預算和規劃,從而使得財政風險得以降低。
(三)加強醫院的財務管理水平,建立監管機制
在醫改背景下,加強對醫院的財務管理水平是醫院所需要解決的重要內容。受傳統工作模式的影響,一些醫院仍存在不必要的浪費,以至于管理的難度系數增大,沒有進行有效的成本控制,這也成為了醫院發展的薄弱環節。特別在縣、區級醫院,這種情況更是比較常見,所以要對醫院的發展目標有著清晰的認識,進行合理的規劃,從而實現醫院資源的優化配置,將控制醫院成本的重點轉移到醫院各環節的協同上。醫院在醫改背景下,要采取專業的財務管理措施,比如進行全成本的核算、對單個病種進行成本核算、強化采購設備的管理等等,通過明確責任,制定科學合理的成本核算,提高醫院的財務管理水平。
在加強財務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時,要注重發揮監管的作用和效果,使得醫院的改革較為科學。衛生部門是醫院的直接監管者,要認真履行好監管的職責和功能,對醫院的定位以及發展規劃的執行進行監管,建立科學的監管工作機制,對醫院進行內、外部的監督管理。要建立健全醫院的財務審計工作機制,對醫院院長的經濟責任進行審計,將審計工作做到位。建立系統、綜合的醫院考評體系,對醫院的運營情況進行科學考核及量化考核。政府部門通過采取一定的行政方式,確保醫改的各項政策都能夠運行,并防止出現因醫改政策可能導致出現的風險,提升抵御風險的水平。
結語:醫院在提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管理方面,要立足于新醫改的實際,無論是在收入結構、人員素質、服務質量等方面都要強化管理,認真落實國家關于新醫改方面的各項政策,通過各方面措施,努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參考文獻】
[1]朱杰,曹恒源,朱麗丹. 醫改背景下加強醫院文化建設的研究[J].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8(08)
[2]崔兆涵,呂蘭婷. 我國藥品流通領域“兩票制”的實施效果、風險預測及政策建議[J]. 中國藥房. 2018(08)
[3]李俊,李重. 從奧巴馬醫療到特朗普醫療:美國醫療改革對我國的啟示[J]. 中國衛生經濟. 2018(04)
[4]張天懿. 醫改面臨的關鍵挑戰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探討[J]. 中國城鄉企業衛生. 2018(04)
[5]閆佳祺,羅瑾璉,賈建鋒. 組織情境因素聯動效應對雙元領導的影響——一項基于QCA技術的研究[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18(04)
[6]李成志. 美國醫療保險制度對當前醫改的幾點啟示[J]. 中國醫療保險. 2018(05)
[7]閆萍,張建華,李愛嬌,徐淑濤,周珊,戴萌娜,劉永文. 醫患關系存在問題的嚴重性研究[J].?? 中國醫學倫理學. 2018(05)
[8]卜林,賈妍妍,周遠. 人民幣利率定價權存在旁落境外的風險嗎?[J]. 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4)
[9]梁少禎,范亞楠. 農村土地資源和鄉村旅游的集成聯動效應研究[J]. 農業經濟. 2018(08)
[10]劉昆,陳潔. 巧用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對賬[J]. 中國衛生經濟.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