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云

手捧一本林清玄的《孤獨是種大自在》,讀到“一個人的心如果澄凈了,就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頓覺這些經典妙言,凝練了林清玄一生的大智慧,大境界,大格局,令他獲得了大自在。
不被每天的風雨聲、蹚水聲等嘈雜聲充盈耳朵,用心去聽、去辨、去悟雨聲、風聲、河水聲、鳥鳴花開聲的不同與雅趣。林清玄“沉默的藝術”予人以啟迪。
人們都認為,快節奏的生活令人心浮躁,年輕人為家庭事業奔波,馬不停蹄,為車貸、房貸神經緊繃;而退休的老人為子孫再度“上崗”,一日三餐,精心謀劃,退而不休。尤其是離開故土,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新領地,親人朋友在那頭,兒孫輩在這頭,飛馳往返的高鐵和航班,便把濃濃的鄉愁傳遞、郁結在心頭。
林清玄說:“反觀生活中的細節,均以沉默為高,浮躁為低。”“沉默……一旦能超升到藝術境界,就可以由自己的大沉默而聽到日出、花開、露凝、月升、星閃的聲音……”
沉默是一種姿態,是一種修煉,是一種智慧。倘若做到凡事摒棄雜念,全身投入,潛心去做,多做少說,或不言不語,并自始至終沉浸在心無旁騖之中,該是多么享受啊!在做一些雜七雜八的家務活時,把它當作淅淅瀝瀝的春雨滋潤萬物復蘇般暢快,當作輕風拂過臉頰般愜意,當作清泉汩汩流淌,傾瀉而下的壯觀與震撼……當子孫健康成長的驚喜奉送到眼前時,一切都是值得的。這里面有風云雨露的溫情,有情緣相聚的珍惜,有昂首于天地間的無私大愛……
無論經歷了什么,無論時間、空間如何轉換,無論人生如何上升與沉浮,堅持做自己,確立自我的獨特性,觀自在,經常自己照照自己的心。林清玄“鏡子的觀照藝術”予人以啟迪。
1953年出生于臺灣省高雄市的林清玄,已成為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他是臺灣地區的高產作家,獲得過各類文學獎,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當那些自稱“神通廣大”的人對林清玄的名氣有所介懷,想一探究竟時,林清玄啞然失笑:“我有三樣自己覺得很了不起的神通,那就是從小到大,每一餐飯都吃得下,每一個晚上都睡得著,每一次想要寫文章,都寫得出來。”
林清玄童年生活艱苦,覺得只要有飯吃就很好,能吃飽更好。成名后,有人待他為上賓,奉上大餐,他會歡喜地承受;平常,一餅、一粥、一饅頭,他也歡喜地承受。把每一餐都用心地吃好,不簡單吧。
心里無掛礙,不做虧心事,肩上有責任,待人講誠信,全新過生活,夜夜有好眠。
“人人都有一面鏡子,鏡子與鏡子間雖然可互相照映,卻是不能取代的。若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寄托在別人的喜怒哀樂上,就是永遠在鏡上抹痕,找不到光明落腳的地方。”
只有獨醒獨樂,我們才能成為大海型的人,在河流沖來的時候、在池塘滿水的時候、在波浪推過的時候,我們都能包容,并且不損及自身的清凈,林清玄“寂寞的藝術”予人以啟迪。
“當一個人可以品味出野菜的清香勝過了山珍海味,或者一個人在路邊的石頭里看出了比鉆石更引人的滋味,或者一個人聽林間鳥鳴的聲音感受到比提籠遛鳥更愜意,或者體會了靜靜品一壺烏龍茶比起在喧鬧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靈——這就是清歡。”
“清歡之所以好,是因為它對生活的無求,是它不講求物質的條件,只講究心靈的品位。”
“在現代社會,獨樂與獨醒就變得十分重要……”
獨自醒著,迷瞪著,大腦活泛,思維清晰,人尚未老,心尚年輕,身正行端,保持本色,生活信心不減,人生目標篤定,進取精神尚存,審慎人生得失,靜觀云卷云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力求完美、豐富自己的人生,包容、接納不同的觀點和行為,成為大海型豁達、敞亮的人。
林清玄的作品《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入選人教版、北師大版小學課本。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種樹是百年的基業,樹木自己要學會在土里找水源。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樹,長成百年的大樹就不成問題了。時間、樹、人,給人賴以生存、成長環境的智慧啟迪。
林清玄讀小學時,因外祖母去世無法排解,每天在操場上一圈一圈地跑,爸爸實話告知:“外祖母永遠回不來了”,就像“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回不來了”。他悲傷,每天放學回家,在院里看著太陽緩緩下山,看到鳥兒飛到天空,感懷時間的飛逝。有一天放學,看到太陽快落山,就下決心要“比太陽更快回家”,他狂奔,跑贏了太陽。他經常做這樣的游戲,和太陽賽跑,和西北風比賽,用最快的速度做完寒假作業,還做哥哥的作業,每次比賽勝過時間,便有抑制不住的快樂。與時間比賽,每次比原來的一點點進步,日積月累,就是很大的進步。
林清玄從祖母去世的悲痛中不能自拔,到善于觀察事物發展演變與時間的緊密聯系,闡明了由時間的流逝,到主動把握時間,珍惜時間,寸陰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寶貴,人生短暫,只爭朝夕,做時間的主人,做命運的主人的緊迫與重要,以及任何時候挺立潮頭,成為時代弄潮兒的責任與擔當。
林清玄結合自家院子里種植桃花心木樹,育樹人不規律地澆水、植株枯萎、換苗等管理辦法,悟出人的成長規律,只有經受各種自然不確定環境因素的錘煉,經受狂風暴雨的沖刷與襲擊,自主地抵抗和適應,才能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強大內心。
縱觀林清玄“孤獨是種大自在”的心境,不是消極、被動、漠視生活,而是如一朵朵野百合的盛開,自信、自強。便是將孤獨的藝術與生活融合一體了。
責編:胡祖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