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紹慶


摘 要:本文介紹了4400馬力(FXN3C型)干線貨運內燃機車司機室裝配項目的背景、工藝提升概況、與以往司機室裝配工藝的不同點及創(chuàng)新點。
關鍵詞:工藝提升;裝配;電熱玻璃;保壓試驗
中圖分類號:U260.38 文獻標識碼:A
0 前言
4400馬力干線交流傳動貨運內燃機車是中車大連公司近年開發(fā)的新一代內燃機車產品,是“復興”機車家族的新成員。車型車號為FXN3C 0001,功率為3 500 kW,最高運營速度為120 km/h,需要經過一年多的例行試驗和運行成功以后,后續(xù)擔當國內鐵路貨運牽引任務。
該車型的研制將作為東風4D型和東風8B型機車的升級換代產品,提升路局貨物運輸能力及經濟效益,對軌道交通行業(yè)快速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該車設計為隔離式雙司機室結構,且是模塊化設計,生產上要求在15天之內兩個司機室裝配及交驗完成。這個時間要求對于一個新產品司機室的試制可以說是史無前例,按照原有的裝配工藝來完成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而司機室裝配又是整個機車的“臉面”,決定著整個機車產品制造好壞的第一印象。
1 與以往新造司機室裝配過程進行對比的主要不同之處
1.1 將新產品司機室鋼結構框體改造盡可能地從組裝車間裝配現場轉移到車體組焊現場提前解決
提前研究司機室電氣原理圖、司機室電氣設備裝配圖紙、司機室管路裝配圖紙、三方設備安裝等設計白紙,在司機室基本結構出來時,公關小組去鋼結構分公司現場對整個司機室分開布線走線路徑的扎線桿以及制動管路的鋪設進行預先模擬安裝,將不合理的地方反饋給設計部門、工藝部門和鋼結構技術人員,標注改動位置尺寸,記錄改動情況,現場對框體進行切割與焊接,方便快捷。這樣可以大大減少了在司機室框體發(fā)到組裝車間以后的改動程度,提高生產效率。
1.2 前窗電熱玻璃裝配工藝提升
根據以往機務段或者調試反饋經驗,機車在運行時會有電熱玻璃線纜可能由于膠條的老化、可能由于與前窗鋼結構磨損、也可能由于玻璃長時間加熱導致膠條過熱擊穿而發(fā)生的電熱玻璃引出線纜燒損,一旦該線纜損壞,則需要更換整個前窗電熱玻璃(第一批次HXN3高原型內燃機車就發(fā)生了三臺車更換玻璃事件)。這樣會浪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
解決方案:根據前窗玻璃出線位置,對鋼結構前窗位置處進行切割出一個30高40寬的長方形孔,這樣線纜可以從該孔處穿到司機室內部,避免該線纜與鋼結構棱角接磨而導致的磨損,亦加寬了線纜與鋼結構之間的膠條寬度,減小了長時間過熱導致膠條擊穿燒損的可能性。
1.3 司機室空調線纜敷設工藝提升
由于HXN3系列機車司機室空調線纜涉及操縱臺和司機室工序配合銜接問題,所以查看此次4400馬力的司機室空調技術協議,發(fā)現其自帶插頭線纜且長度為15 m,電氣原理圖顯示這個線纜既連接到操縱臺萬轉開關、又到端子排、又連接空調控制盒。這種設計思路會讓司機室和操縱臺工序混亂,因為無論這根線給操縱臺裝配工序或者司機室裝配工序來操作都無法直接完工,必須等到操縱臺進入司機室以后兩道工序再次交叉重疊才能完成。這會嚴重拖累生產進度!
聯系技術開發(fā)部更改電氣原理圖和空調技術協議,讓該線纜從空調主機全部匯集到端子排打斷(司機室裝配工序),再讓線纜從端子排連接到各個開關和控制盒(操縱臺裝配工序),這樣使兩道工序分工明確且互不影響,再讓廠家將此兩根整體線束屏蔽包扎好,提高敷線工作效率。
1.4 “操縱臺入司機室”工藝提升
在司機室裝配的工序中,有一道工序是“操縱臺入司機室”,而以往所有其他車型的司機室裝配中操縱臺都是先解體為兩節(jié)或者三節(jié)后,從窗戶進入司機室的,待進入后再用螺栓將操縱臺組裝。
而此次4400貨運干線新車型設計上有個明顯的變動是將所有端子排和斷路器器件改到了操縱臺的最右邊即副臺(以往內燃機車車型操縱臺的副臺幾乎沒有多少電器元件),若按傳統(tǒng)工藝,將操縱臺解體為主臺和副臺,則必須把端子排和斷路器所有大量的配線拆掉放到主臺,待主臺和副臺吊入司機室后再把線纜穿入到副臺,等于操縱臺右邊副臺大量配線工序重復操作,且嚴重影響后續(xù)司機室裝配的生產進度。
考慮到此次新車型司機室側門鋼結構框體的尺寸較寬,可以嘗試將操縱臺裝配后整體旋轉90°從側門位置進入司機室。首先,更改司機室裝配整體工序順序,可以先進行司機室前窗玻璃的粘接工作,對后墻內裝板、側墻內裝板都先不進行安裝,然后將操縱臺翻轉90°用吊車吊入,待操縱臺吊具繩索位置進入后,再人工將操縱臺整體抬進司機室,進入司機室后,將操縱臺向前推,再人工翻轉過來固定在對應位置。如圖1、圖2所示。
在首次嘗試時失敗,因為操縱臺平面板有幾個接地螺柱高度較高,在進入時正好卡到了側門的邊框上。于是,對該接地螺柱進行修整和移位操作,在第二次嘗試時,成功將操縱臺整體進入到司機室中。
1.5 司機室管路氣密性保壓試驗工藝提升
該司機室管路由總風表管、列車管、總風管、I架制動缸管、II架制動缸管五路供風組成,由于生產進度的嚴峻要求,如果該車管路氣密性試驗像以往司機室那樣一路一路管路的進行保壓,將會嚴重耽誤公司整個生產進度。
根據司機室進風接頭體的實際規(guī)格,查找產品樣本,通過增加隔板式接頭、變徑接頭、扣壓膠管、常開截斷塞門、直通接頭、自制折彎管路等組合連接成一個新型工裝,即“五路齊供風”管路保壓小工裝。這樣既實現了設計試驗大綱的氣密性保壓要求,又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暫且先總結以上這五點吧,其實還有很多很小的工藝改進在這里就不一一進行闡述了。總之,在此次4400馬力干線貨運內燃機車司機室裝配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產品司機室裝配的歷史性突破。
2 結束語
本文較為完整地介紹了此次4400馬力干線貨運內燃機車司機室裝配項目的工藝方面與以往新造司機室裝配的不同之處和創(chuàng)新思路,通過近一年的例行試驗和運用考核,表明該司機室裝配工藝提升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完全能夠滿足用戶技術要求。希望通過此次努力,對公司新產品的研制和市場競爭力有所幫助和貢獻。
參考文獻:
[1]王明巖,席新輝.CKD9B型機車司機室鋼結構的設計及有限元分析[J].內燃機車,2011,46(08):30-34+40+6.
[2]崔迪.機車司機室的設計與綜合舒適性研究[J].內燃機車,2011,46(05):25-28.
[3]王雪,陳吉超.CKD0A型內燃機車司機室設計[J].鐵道機車與動車,2016,51(08):7-13.